文档详情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2页
文档ID:466058493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_第1页
1/2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 .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 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进而 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二.过程设计:1、 教学策略:师生游戏T明确本课内容T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T欣赏名画T观察表现透视的艺术作品T利用教具学生练习T产生绘画冲动T绘画T讲评2、 教案设计:课题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㈠.教学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 中的作用2. 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事物3.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自主探究意识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 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 逐步提高同学们 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创新点:让学生分析讨论发现总结透视现象㈣.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教学法; 2、探究式教学法; 3.发现式教学法㈤•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自制教具等。

三.教学过程:㈠•游戏导入师:请同学们用手测量出老师的身高 ?(学生手量 .回答 )你们知道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发言)㈡•介绍透视现象并板书课题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 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 这种现象就是景物的近大远小 现象,也叫透视现象㈢•讲授新课a.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 按书中的要求找出答案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粗远细 • 近稀远密)b. 请同学找一找身边的透视现象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总结出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 这种现象是如何 产生的?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图片讨论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 位置不同, 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 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 这一点称为主点 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 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 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c. 请同学们欣赏名画从中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并讨论发言它的魅力所在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中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 )d. 同桌合作观察颐和园的长廊,从中找出这种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然后说一说。

(柱子的变化) 板示讲解:视平线,消失点e•应用表现: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自制教具 •零散的图片,拼贴成一幅完整的,具有透视效果的画㈣•学生作业:用透视现象表现老师出示的图片要求a先找视平线,消失点 b•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c•按透视现象处理好竖线,斜线 d.线条流畅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绘画存在的问题,对画的好的学生给予鼓励㈤•展评作业: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2、 线条是否流畅3、 画面是否完整4、 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 的表现出来围绕以上 4 点学生自评,互评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力求把画面画的完整、生动并说 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㈥.教学延伸: 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或把自己家里有这种现象画下来,为下一堂课的写生做好准备四•课后评析: 通过教学,新授的透视知识学生理解比较快,能快速区分和分析画面中、生活中的透视 现象本课的探究式学习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透视现象要 细致, 不仅从天空、 地面、 景物的大小来分析, 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由近到远景物间的距离也 在缩小 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刚开始表现的比较混乱, 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之后, 才能用线 准确的表达出来透视的现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