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必读作品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 作者是美国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 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 活,并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 苦奋斗及牺牲奉献的精神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作品,有利于传承革命传统,增强民 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经过一年多课堂学习活动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能力, 可以据此设置 一些合作探究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纪实性作品,其中涉及 到了大量中国革命史实及背景知识,虽然八年级学生开始在历史课中接触中国近现代史,对作 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但其中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还是容易让 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而且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感性认识,和情 感的联结 因此,教师需要找到符合学生现阶段年龄与认知结构的阅读驱动点,激发学生阅读 原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品书名的含义及相关写作背景 2. 初步感知作品中少年红军及彭德怀的人物形象 3. 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4. 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 猜读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制作交互式小游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否有喜欢的同龄偶像,并说说自己喜欢该偶像的原因(偶像身上有哪些品质或精神 吸引你)并由同龄的偶像这一话题过渡到本次导读课的主题: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群在特殊的岁月中为国 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堪称同龄人偶像的少年英雄 【设计意图】 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并为过渡到本课学习 的主题做铺垫 二、红星猜猜看 (1)猜猜书名的含义 提问: 这本书的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快速浏览目录,根据目录中各章节的小标题,猜猜书 名的含义 明确: 红星照耀中国,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 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中国红军的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 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逐渐扩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2)猜猜创作意图 提问: 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你能猜猜这位外国的作家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吗? 明确: 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 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后,教师播放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斯诺为什么要写红星照耀中国? 附微课文案: 1928年,时年 23岁的埃德加斯诺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多家美国报刊驻东南亚的记者, 从此,就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1935年 10月,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然 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 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为了揭 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6年 6 月,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 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性墨水写的 给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像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极为秘密 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
在出发前,斯诺踌躇满志, 给美国的出版商写信说道: “我明天将去红色中国会见毛泽东 我将旅行、拍照、写我喜欢写的东西假如我达到目的,这将是一个世界头号新闻 的确,埃德加斯诺根据实地采访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 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 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此后,这本书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猜读法去感知作品的内容以及本书写作的意图和背景,初步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 并利用微课资源适时补充了作品的相关创作背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了 解 (3)了解纪实性作品 这本书就是斯诺进行大量的采访后写成的,所以书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一类的作品就叫做纪实性 作品,它不是凭空捏造的 纪实作品: 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 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三、探寻红星之光 1.在斯诺的采访对象中,有不少是同学们的同龄人,或者是讲述了他们在同学们这个年龄段所历经的故 事假如你是跟随斯诺一起进行采访的小记者,根据下列有关采访对象的关键词提示,你最想采访哪一个 采访对象?请在智慧课堂的平板学习终端上完成老师发送的互动投票。
【设计意图】 教师根据原著内容, 用简洁而富有趣味的关键词对被斯诺采访的对象进行概 括,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Forclass 智慧课堂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 让学生分享自己最想采访的对象时形成阅读期待,为下一教学环节阅读原著并进行角色扮演预 热 2.请每一个小组先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组采访对象,然后再根据老师给出的相应页码阅读原著内容后,以 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案上的一个采访任务,最后到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 活动要求: 1.小组展示时需要一名同学当斯诺,一名当随访小记者,14 名当受访者; 2.每个小组在进行采访手记总结时,需要在黑板上写下相应的关键词 3 号采访对象 不被喜爱的熊孩子 九岁离家亡命天涯 当过间谍坐过牢 1 号采访对象 外貌很淳朴,外号非主流 快乐男声,想唱就唱 旅行必备小伙伴 2 号采访对象 人小鬼大能干活 敢跟敌人拼刺刀 领导也得听他的话 【红军旅伴 P61P66】【 “红小鬼”P339 P346】 【 “红小鬼”P339P346 】 采访任务学案 采访对象 1:少年红军 斯诺:你们都说自己是红军,你们真的有参加过长征吗? 少年红军(老狗):当然,我是在福建参加的红军六千英里长征,一路走过来的。
如果红军要再长征 二万五千里, 斯诺: _? 少年红军(老狗):怎么会不喜欢呢? 斯诺:就这些? 少年红军(老表): 斯诺:你们为什么想要参加红军呢? 少年红军3:我的父母是贫农,家里只有四亩地 斯诺:? 少年红军3:他们不会难过呀,反而很开心 斯诺:你又为什么参加红军呢? 少年红军(铁老虎):我原来是一个铁匠学徒,但师傅老不让我们吃饱红军经过我们县的时候我就 去参军了因为红军 随访小记者采访手记:在这段采访中,我们看到了_的少年红军,感受 到了 _ 原著中有这些句子让我印象深刻:_ ,因为 _ 采访对象 2:红小鬼 斯诺: _ ? 红小鬼 1:我今年十五岁啦,已经当了4 年红军了 斯诺: _? 红小鬼 1:不错,我已经当了四年红军了 斯诺:你为什么想要当红军呢?又是怎样当上红军的呢? 红小鬼 2: 斯诺:你们参加了红军都能做些什么呢? 红小鬼 3:别看我们人小,我们能做到事情可多了 斯诺:你说连彭德怀过路也得你们通过,这是真的吗? 红小鬼 4: 随访小记者采访手记:在这段采访中,我们看到了_ 的红小 鬼,感受到了 原著中有这些句子让我印象深刻:_ ,因为 _ 采访对象 3:彭德怀 斯诺:有人跟我说,只要了解你童年的经历,就会明白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青年投奔红军了。
你可 以给我介绍一下你的童年吗? 彭德怀:其实我九岁的时候因为家人不喜欢,被赶出家门,在外闯荡 斯诺:你离家在外闯荡时都做过些什么呢? 彭德怀: 斯诺: _ ? 彭德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16 岁时在湖南带领农民攻打一个打地主的粮仓当时情况是这的: 斯诺:当时有想过为什么这样做吗? 彭德怀: _ 斯诺:你之前还从事过谍报工作,但被叛徒出卖,遭到逮捕后来是怎么逃脱的呢? 彭德怀: 最后他们从我口中得不到什么东西,出乎意料地放了我 随访小记者采访手记:在这段采访中,我们看到了_ 的彭德怀, 感受到了 原著中有这些句子让我印象深刻:_ ,因为 _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原著中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形成采访任务,采用根据上下文填空的方 式帮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迅速圈定重点内容,并通过设置随访小记者的角色以及分享原 著中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两个赏读任务,将学生阅读与赏读的活动以采访的形式完整呈现出来 采访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也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进行采访总结的板书, 也为下一个环 节学习红军精神做好了准备与过渡 四、点亮红星照我行: 1.对比以上的采访对象,你觉得自己自己拥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之处? 2.交互式游戏“点亮红星照我行”。
一种红军精神就是一颗红星,红军精神永不会过时在接下来的学 习生活中你想要点亮哪一颗星星伴你前行呢,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好“点亮红星照我行”的交互式游戏屏幕上未被点 亮的星星是暗淡的,但当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点击代表着“乐观”、“感恩”、“坚强”、“英 勇”、“忠贞”、“爱国”等红星时,星星就会瞬间亮起来这一游戏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与仪 式感,并承接上一环节, 巧妙地让学生分享自己从红军精神中获得的启迪,并以此指导自己的 学习和生活 3.教师小结引入毛泽东诗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总结本节导读课主题“恰同学少年” 4.全体学生齐声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 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点破本节导读课的主题,从原著回归学生本身,并由学生个人上 升到国家与未来, 并以充满激情的全班齐读方式予学生心灵的冲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升华。
五、更多谜题等你探索 (一)斯诺在来中国采访前脑子里存在着很多疑问,比如以下这些如果你是斯诺你还想知道有关红 军的哪些秘密? 1.“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 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 2.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同其他地方的共产党人或社会党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 方不同?他们是不是留着长胡子,是不是喝汤的时候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是不是在皮包里夹带土质炸 弹?” (二)教师出示更多疑问,设置阅读悬念 1.在这本书中斯诺采访了共产党领导,而且都颠覆了斯诺以及外界对这些领袖的印象,你想知道他们的 成长故事吗? 2.红军长征路上又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3.斯诺在完成采访准备离开后忽然发现装有所有采访材料的行李包不见了,后来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4.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在出版前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审查曾改名为西行漫记,到底它写了什么内 容让国民党如此紧张? 【设计意图】 从斯诺(作者)采访前的疑问到学生读前的疑问,再到教师设置的阅读悬念, 三位一体,由系列问题触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六、读书规划 给学生拟定读书规划,并让学生从小组合作的任务单中至少选择3 个感兴趣的任务来完成(学生也可 以自行确定研究任务),并进行读书汇报展示。
阅读规划小组合作活动(读书汇报)任务 第一周序言、第一篇至第三篇 1.根据书前的序言为本书写一段推荐语制作成腰封,向 学弟学妹们推荐这本书 2.搜集资料并了解作者埃德加斯诺写过的有关中国的 其他纪实报道, 结合原著探析埃德加斯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