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编)眼科考试精华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50KB
约4页
文档ID:20046805
(新编)眼科考试精华_第1页
1/4

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一)眼球位置:位于眼眶前部,借眶筋膜、韧带与眶壁联系,周围有眶脂肪垫衬,其前面有眼睑保护,后面受眶骨壁保护直径 24mm,突出于外侧缘 12~14mm,突出相差不过2mm功能:屈光介质——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感光系统—— 视网膜眼球壁:外层——纤维膜(角膜 1/6+巩膜 5/6);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1、外层①角膜:光滑、透明、无血管(相对免疫赦免)、神经丰富(感觉敏锐);前有泪膜,后有房水;氧气来自房水、角虹缘血管网及空气为屈光第一站,眼防卫系统第一防线分层:1)上皮细胞层:5~6 层鳞状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不留瘢痕2)前弹力层:均质透明膜,抵抗力较弱,无再生能力3)基质层:90%,近 200 层规则排列纤维束薄板,损伤后不能再生4)后弹力层:较坚韧的透明均质膜,抵抗力强,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无再生能力,角膜-房水屏障②巩膜:坚韧,由胶原纤维组成,构成眼内容物的外屏障,直肌附着处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最厚( 1.0mm)有许多血管、神经穿过巩膜,所有眼外肌附着于巩膜分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层③角膜缘: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 前界:角膜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末端连线后界:巩膜内缘与前界的平行线临床意义:1)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2)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3)眼内手术的常用切口部位2、中层:营养眼球,产生调节,维持眼压①虹膜:其根部很薄,眼球受挫伤时易离断构成:前面(基质层+虹膜括约肌,缩瞳,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后面(色素上皮层+瞳孔开大肌,散瞳,受交感神经支配)颜色:基质内色素上皮细胞内的色素含量决定(色素致密---棕色,色素较少---蓝色)功能:1)调节入眼光线— —成像2)含大量色素及血管— —多病3)三叉神经感觉敏锐— —炎症疼痛②睫状体:前 1/3 较肥厚— —睫状体冠;后 2/3 薄而平坦— —扁平部(内眼手术常选切口) 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锯齿突功能:分泌房水(睫状体无色素上皮)③脉络膜:血流丰富(病原体易经此扩散,并营养视网膜外层,散热。

黄斑中心凹的血液只来自脉络膜),色素丰富(遮光和暗房作用)分层:外侧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连3、内层①黄斑:视网膜后部的一个无血管凹陷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检眼镜下颜色较暗),其中央的小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②视盘:距黄斑鼻侧 3mm,橙红色略呈椭圆,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并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结构:视杯外层——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与其余 9 层有潜在的间隙,易形成视网膜脱离,功能:屏障 吞噬 营养)视杯内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1)视锥、视杆层(光感受器细胞的内、外节)2)外界膜(光感受器和 Muller 细胞接合处)3)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核)4)外核状层(疏松网状结构,视锥、视杆与双极细胞及水平细胞突起连接的突触部位)5)内核层(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及 Muller 细胞的细胞核)6)内丛状层(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形成的突触部位)7)神经节细胞层(神经节细胞核)8)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轴突)9)内界膜(介于视网膜与玻璃体之间的一层薄膜)三级神经元传递:光感受器——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③视网膜信息的处理过程:光感受器细胞接受光线照射刺激后,其中的视色素发生光化学变化,继而发生生物膜电位改变,并形成神经冲动,通过第二级神经元双极细胞等传到神经节细胞,最后通过视神经沿视路到达大脑枕叶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④光感受器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集中在黄斑区 距中心凹 5mm 最多感强光 感弱光明视觉 暗视觉有色觉 无色觉4、眼球内容物①房水:睫状体分泌,营养作用(无血管组织均受其营养),维持眼压循环途径:1)睫状体上皮产生— —后房—— 瞳孔——前房——前房角 ——小梁网—— Schlemm管——集合管和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80%)2)葡萄膜巩膜途径(20% )3)虹膜表面隐窝吸收(微量)②晶状体:透明无血管(发生浑浊即白内障),具有前、后极,赤道部。

重要的屈光介质(可滤去大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后者不断生长,形成晶状体核及晶状体皮质随年龄的增加,晶状体核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③玻璃体:透明胶质体,占眼球 4/5.粘弹性、渗透性、透明性无血管,代谢低,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不能再生功能:屈光介质,支持及减震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