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9.85KB
约27页
文档ID:418897585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_第1页
1/27

问诊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2. 恶风 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3. 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丕能缓解者,谓之恶寒4. 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谓之畏寒5. 壮热 指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6. 潮热 指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的症状7. 日晡潮热指下午 3-5时(申时)热势较高者8. 战汗 病势沉重时,先全身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9. 心悸指病人自觉心跳不安的症状因受惊而致心悸,或心悸易惊者,谓之惊悸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 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者,谓之怔忡10. 目眩 病人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11. 雀盲 指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以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的症状12. 妊娠恶阻 孕妇厌食兼严重恶心呕吐者13. 除中 危重病人,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食量大增是假神的表现之一,是胃气败绝所致)14. 里急后重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15. 癃闭 小便点滴而出谓之癃,小便全无谓之闭,合称癃闭。

16. 崩漏指非正常行径期间阴道出血的症状若来势迅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中); 势缓而量少,淋沥不断者,谓之漏(下),合称崩漏二、问答题1. 《十问歌》的内容有哪些?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 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 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2. 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3. 简述问现病史的内容 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现在症状4. 外感病恶寒发热并见的机理?其临床常见类型有哪些? 机理:外邪侵袭机表,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卫气宣发失常所致外邪袭表, 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煦则恶寒;邪气外束,正邪交争,卫阳失于宣发,则 郁而发热类型:1)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2)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3)伤风表证——发热轻而恶风(有汗)5. 潮热的概念?试述其证候类型及产生机理 指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的症状 证候类型与产生机理:① 日晡潮热:胃肠燥热内结② 午后或夜间潮热:阴虚火旺③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6. 寒热往来的类型及产生机理。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常见于疟疾) 疟邪侵入人体,潜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入与阴争 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此外,气郁化火、妇女热入血室也可导致寒热往来7. 自汗与盗汗怎样鉴别,各自病机是什么? 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尤甚的症状病机:气虚证、阳虚证 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的症状病机: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8. 何谓绝汗?试述其临床常见类型及产生机理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 临床类型及产生机理:① 亡阴之汗:高热烦渴,汗出如珠如油,热而粘手② 亡阳之汗:身凉肢厥,大汗淋漓,汗稀而冷9. 试述各种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① 胀痛: 1)胸胁脘腹胀痛——气滞2)头目胀痛一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② 刺痛:是瘀血致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等部位刺痛,多是瘀血阻滞、血 行不畅所致③ 冷痛: 1)寒邪阻滞经络——实证2)阳气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一虚证④ 灼痛:1)火邪窜络——实证2)阴虚火旺——虚证⑤ 重痛:1)湿阻气机2)肝阳上亢,气血上壅⑥ 酸痛:1)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2)肾虚骨髓失养⑦ 绞痛:1)有形实邪阻闭气机—胆结石、心肌梗塞2)寒邪凝滞气机—寒邪犯胃所引起的胃脘痛⑧ 空痛:气血亏虚,阴精不足,脏腑经脉失养⑨ 隐痛:阳气精血亏虚,脏腑经脉失养⑩ 走窜痛:1)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称为窜痛一一气滞2)四肢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称为行痹一风邪偏胜⑪固定痛:1)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一瘀血2)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寒湿、湿热阻滞,热壅血瘀⑫ 掣痛:1)筋脉失养2)筋脉阻滞不通10. 简述头痛部位与经络病变的关系。

① 前额连眉棱骨痛——病在阳明经② 头痛连项——病在太阳经③ 两侧头痛——病在少阳经④ 巅顶痛——病在厥阴经11. 腰痛的常见类型有哪些?① 腰部经常酸软而痛——肾虚② 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一寒湿③ 腰部刺痛,或痛连下肢一瘀血阻络或腰椎病变④ 腰部突然剧痛,向少腹部放射,尿血一结石阻滞⑤ 腰痛连腹,绕如带状一带脉损伤12. 头晕的常见证候类型有哪些?① 头晕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一肝火上炎、肝阳上亢② 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一气血亏虚③ 头晕而重,如物缠裹,痰多苔腻一 湿内阻,清阳不升④ 头晕耳鸣,腰酸遗精一肾虚精亏,髓海失养⑤ 外伤后头晕刺痛——瘀血阻滞脑络13. 失眠的证候类型有哪些?虚证——营血亏虚,或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 实证——火邪、痰热内扰心神,心神不安,或食积胃脘14. 嗜睡与昏睡、昏迷有何区别? 前者呼之即醒,而后者难以呼醒,强行唤醒而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15. 简述麻木的病因病机① 气血亏虚 ②风寒入络 ③肝风内动 ④风痰阻络 ⑤痰湿或瘀血阻络16. 如何鉴别耳鸣与耳聋的虚证与实证?简述其病机① 实证一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尤甚,或新起耳暴聋者病机:⑴肝胆火扰、肝阳上亢⑵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⑶药毒损伤耳窍② 虚证一渐起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耳渐失聪而听力减退者病机:⑴肾精亏虚⑵脾气亏虚,清阳不升⑶肝阴肝血不足,耳窍失养17. 如何鉴别目痒的虚证与实证?其病机有何不同?① 实证一两目痒甚如虫行,伴有畏光流泪、灼热者病机:肝火上扰、风热上袭② 虚证——目微痒而势缓病机:血虚,目失濡养18. 简述目昏、雀盲、歧视的病机。

三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多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引起,常见于 年老、体弱或久病之人19. 头晕、目眩、目昏有何不同?① 头晕:指病人自觉头脑旋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 旋转,不能站立的症状② 目眩:指病人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 状眼花)③ 目昏: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20. 何谓心悸?简述心悸的发病原因指病人自觉心跳不安的症状发病原因:①心胆气虚 ②胆郁痰扰 ③心气、心阳亏虚④ 心阴、心血不足 ⑤心脉痹阻⑥脾肾阳虚,水气凌心21. 如何鉴别惊悸与怔忡?因受惊而致心悸,或心悸易惊者,谓之惊悸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者,谓之怔忡22. 口渴欲饮或口渴不欲饮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① 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者,多因燥邪伤津所致② 口干微渴,发热,脉浮数者,多见于温热病初期,邪热伤津不甚③ 大渴喜冷饮,壮热,大汗出者,为里热炽盛,津液大伤的表现严重腹泻,或汗、吐、下及利尿太过,耗伤津液,均可导致大渴引饮④ 口渴咽干,夜间尤甚,颧赤盗汗,五心烦热者,是阴虚津亏,虚火内炽的 表现⑤ 口渴而多饮,小便量多,形体消瘦者,属消渴病。

小儿夏季见之,且无汗或少汗、发热者,为夏季热⑥ 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心中烦闷,苔黄腻者,属湿热证⑦ 渴不多饮,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者,属温病营分证⑧ 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水入即吐者,多由痰饮内停所致⑨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瘀血的表现23. 询问患者口渴饮水与否有何临床意义? 试述常见临床表现临床意义:口渴与饮水的异常,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以及 证候的寒热虚实临床表现:①口不渴饮 ②口渴欲饮24. 口味异常的表现有哪些?简述各种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① 口淡: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寒邪犯胃② 口甜:湿热蕴脾、脾气亏虚③ 口黏腻:湿邪一 内盛、湿热中阻、寒湿困脾④ 口酸:消化不良,肝胃不和⑤ 口苦:火热之证一心火上炎、肝胆火热⑥ 口涩:燥热伤津、脏腑热盛⑦ 口咸:肾虚、寒水上泛25. 脾气亏虚与湿热蕴脾皆可导致口甜,如何鉴别?湿热蕴脾,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故口甜而黏腻不爽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脾气亏虚,因甘味入脾,脾气虚则甘味上泛 之故26. 询问患者二便应注意了解哪些情况? 性状、颜色、气味、时间、便量、排便次数、排便感、兼证27. 询问患者小便情况应了解哪些内容? 尿次、尿量、排尿时的异常感觉28. 简述遗尿与小便失禁有哪些不同?遗尿:睡时小便自行流出(3岁以下小儿除外)小便失禁:小便自溢不能随意控制29. 月经过多与崩漏有何不同? 月经过多:月经血量较常量明显增多的症状。

崩漏:非正常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症状望诊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假神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 虚假表现者,是为假神2. 痫病 指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的症状3. 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谓之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是为主色,又称正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 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谓之客鱼4. 主色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是为主色,又称正色5. 客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 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谓之客鱼6. 善色 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7. 恶色 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8. 阴脏人 体型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平时喜热恶凉9. 阳脏人 体型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平时喜凉恶热10. 痿病 肢软无力,行动不便而不痛11. 痹病 关节拘挛或肿痛,屈伸不利,肢体行动困难12. 解颅 卤门迟闭,骨缝不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13. 痄腮 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及压痛。

因外感温毒所致14. 鹅口疮 婴儿满口白斑如雪片,是湿热秽浊之气上攻于口15. 口形六态 口张、口噤、口嘬、口僻、口振、口动16. 乳蛾 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肥大,溃烂有黄白脓点,脓汁拭之易去,咽痛不适者17. 白喉咽部溃烂处见灰白色假膜,拭之不去,重擦则出血,随即复生者为处感火 热疫毒所致18. 瘿瘤 颈部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或弥漫性肿大,可随吞 咽而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属痰气搏结19. 瘰疬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因肺肾阴虚,炼液为痰,或外感风火时 毒,夹痰结于颈部所致20. 背曲肩随 久病病人,后背弯曲,两肩下垂,称为“背曲肩随”,为脏腑精气虚衰之象21. 缠腰火丹腰部皮肤鲜红成片,有水疱簇生如带状,灼热肿胀者,称缠腰火丹由外感 火毒与血热搏结,或湿热侵淫所致22. 鹤膝风膝部肿大而股胫消瘦,形如鹤膝,称为“鹤膝风”寒湿久留、气血亏虚所 致23. 阴缩 男性阴囊阴茎,或女性阴户收缩,拘急疼痛,称为阴缩24. 阴挺 妇女阴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