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韩国经济的崛起历程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KB
约5页
文档ID:439909538
韩国经济的崛起历程_第1页
1/5

韩国经济的崛起历程独裁军人养肥官僚企业终因经济危机被杀——援引自韩国《朝鲜日报》半个世纪前,韩国经过战争摧残,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当军事独裁者朴正熙上台后,韩国经济却因他的独断专行而发生奇迹般地飞跃经过20多年的发展,韩国从一个“赤贫国家”跃升为“亚洲四小龙”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一员,西方媒体将其称为“江汉奇迹”在此期间,韩国相继遭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并受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排挤,但韩国政府通过“出口替代”和“扩大内需”的策略,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当时,许多经济学家认定,韩国在完成四个五年计划后,它必将成为一个发达国家进入21世纪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满目疮痬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设备和90%的电力设施毁于战火资源匮乏、食物不足,大量工业和生活必需品依靠进口,造成了数额巨大的贸易赤字,到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全国上下兴起建设热潮1961年,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变为韩国统治者上台后,他通过血腥的手段清洗异己当政敌和进步学生都被剪除干净后,朴正熙为了巩固政权,开始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为此,朴正熙在1961年末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其关键是以自由企业为基础,政府直接参与并给予关键工业领域以刺激。

计划出台后,朴正熙的第一个“大手笔”就是合并国内三个主要的电力公司,为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电力支持以此为基础,韩国政府还专门拨款资助重工业由于当时韩国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税收不足,于是,朴正熙还向美国、西德和日本借来资金投入工业领域而且事实证明,韩国具有相当出色的“消化”外资的本领外资加上政府投入,很快,韩国上下到处能看到起重机和建筑工人在不停的忙碌,工厂、船坞、高楼纷纷拔地而起到1996年为止,韩国共组建了12个工业集团,其中既有军用汽车组装厂,也有细尼龙纱厂这些工厂既为韩国提供了了大量商品,也通过出口给韩国换来了大笔外汇韩国1960年的出口额为0.3464亿美元;到196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其出口额猛增到2.556亿美元,年增长率竟有43%之多!在出口的刺激下,韩国经济年增长7.8%,大大超过了五年计划中的7.1%的目标年增长率世界最高“五年经济发展计划”非常成功,朴正熙和整个韩国都大受鼓舞于是,第二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迅速出台朴正熙在计划中提出,要引进11亿美元外资(实际引进22亿),继续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为加速经济发展,朴正熙决定要建设汉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还想在浦项建设一个联合钢铁集团。

这两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遭到了国内强大的反对声浪:反对者认为这两项工程都是劳民伤财,有“面子工程”的嫌疑部分外国钢铁企业为了能从韩国赚取更多的利润也通过种种手段阻挠浦项计划但朴正熙和他的经济班子认为,韩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交通运输和钢铁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这两项建设势在必行事后证明,朴正熙政府的判断是正确地汉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建成后,韩国两大经济重镇之间,乘车一天之内就可到达,其在经济上的意义不可估量,成为当时最令韩国人称道的一项建设成就而浦项钢铁项目的建设更是充满了艰辛:朴正熙任命他最亲密的助手朴泰俊为工程总指挥,在韩国东南沿海的一个贫困的小渔村开始建设;朴泰俊在众多质疑的眼光下拼命工作,终于出色的完成了基础建设;此时,原先极力反对这项计划的西方企业和日本公司,眼见韩国政府是铁了心要自己搞钢铁,为了赚取建设资金,又争先恐后地参与后期工程的投标如今,“浦项制铁”是响当当的品牌,“浦项”也被人称为“东方匹斯堡”浦项钢铁”使韩国不必再进口大量钢铁,为韩国节省了大量外汇此外,韩国自己生产的精炼油、水泥、化肥、电子产品和药物也纷纷出现在国内市场上工业制成品还带来了惊人的出口增长率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韩国的出口增长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年均增长39.5%。

GDP在1969年竞达到13.8%这一经济增长率也成为挣个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最高记录石油危机挡不住“经济狂飙”两个五年计划是韩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第三个五年计划刚一实施就取得了年经济增长14.7%的好成绩正在这时,1973年年末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险些给韩国经济造成重创:由于石油和其它进口产品猛增,韩国出口产品在美、日的销量迅速下降,整个出口市场急剧萎缩1974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7%,国家财政赤字高达20亿美元,韩币贬值21%更要命的是各国开始紧缩银根,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短缺,使韩国经济运行严重受阻这是自1962年以来韩国经济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朴正熙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不惜冒巨大风险保持经济增长势头——政府不顾居高不下的贸易赤字,用长期贷款购进急需的先进机器设备其思路是,不顾一切地提高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生产力,继续进行其“出口闪电战”开辟海外市场这种策略令许多国际经济学家为韩国捏了把汗不过,进口机器设备所形成的巨大生产力,很快抵消了贷款债务1975年,正当亚洲各国仍在忍受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剧痛时,当美、日还在经济负增长的艰难时,韩国“激进”的经济战略确结出了硕果:其重工业产品在总出口额中所占比例达到45%,其贸易格局一下子成为发达国家的模式。

1976年,韩国以一种耀眼的经济发展势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出口额81亿美元,经济增长率14.2%,人均国民收入752美元(1966年125美元)正如伦敦《金融时报》所说:“韩国能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困境中,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卓绝的勇气保持了高速发展,其本身足以使世界其他国家叹为观止当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许多现代经济学家都确信,假如韩国能在第四个五年计划中实现所定目标,它将作为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进入下一世纪经济危机成刺杀案导火索第四个五年计划是非常宏伟的经济规划,其核心内容是依托重工业、化学工业和电子工业扩大出口,使韩国出口额达到230亿美元,国民平均收入达到2140美元为此,韩国政府每年都进口数亿美元的机器设备来保证工业发展需要朴正熙还明确倡导工业机械“韩国化”,即要要以产品质量来改善韩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技术出口,韩国公司在欧洲、中东、非洲、美洲都得到了承包包工程的机会,渐渐地,甚至连日本也感受到了韩国技术出口带给他们的压力四个五年计划使韩国出现了所谓的“汉江奇迹”,一个贫弱的国家在短短20年间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然而,发展中地弊端也埋下了祸根,使朴正熙在第四个五年计划还没结束时突然被杀——经济成长的成果养肥了官僚企业和新兴财团,老百姓却没得到多少实惠;以出口贸易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做法,使韩国经济畸形发展,经不起世界经济的波动。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猛烈地冲击韩国经济,进口石油和原材料价格飞涨,出口工业猛增,对外竞争力下降,出口产品滞销这导致成批的中小企业破产,大量百姓失业,社会开始动荡当年,“YH贸易公司”解雇200多名女工,这些女工便长期静座示威反对党新民党领导人金泳三乘机朴正熙发难,集会抗议不久,釜山的学生也加入到抗议队列之中朴正熙采取血腥镇压的政策未能奏效二战结束后又经历了三年朝鲜战争的韩国,经济曾处于崩溃的边缘,直到60年代初还是世界是最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之一,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2美元三十年后的今天,其经济发展已跃居中等发达国家的领先地位,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498美元,并成为能大量出口机器设备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第九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只用了3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曾历时一两百年的工业化路程如今,韩国又再次站到了新的起飞线上,从1992年开始的“七•五”计划,目标直指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一万美元,并力图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十五大经济强国韩国的成功在于战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低利率、低油价的国际环境以及美国的经济扶持,这是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条件;而国内高质低薪的劳动军,有利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内外条件适时作具体调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保持高水平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措施,长时间高效率的“政府主导型”宏观经济管理、调节方式等,是韩国取得成功的主要内部条件因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