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写作教学的目标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7.29KB
约17页
文档ID:47751958
写作教学的目标_第1页
1/17

寫作教學的目標 寫作教學的目標 作者: 謝錫金、岑偉宗 本書的設計原意是要介紹一些有效的寫作教學法及教材設計,但是本書內容卻可以幫助教師教授寫作課程;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或學校中文科組設計自己的校本寫作課程 讀、寫、講、聽是傳統語文教學的培訓範疇,故在語文教師的教學生活裏,「寫作」佔據重要一環文字是人類傳情達意的工具「寫作教學可以鞏固學生從讀文教學中獲得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想像的能力,以及寫作的興趣;而寫作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訓練學生運用書面語去狀物、記事、表情、達意,使他們無論升學或就業,在文字表達方面,都能應付裕如」(《課程綱要》 ,19 9 0 ) 可謂任重道遠,所以,語文教師實在需要認真處理好這個教學環節 因此,教師如能清楚掌握寫作教學的目標,將有助融匯貫通各項寫作教學環節然而, 《課程綱要》 (19 9 0 )裏談到的寫作教學的目標,是一個概括的說法實際上,「寫作教學」可以有多方面的目標,本章嘗試從多個層面來看看「寫作教學」可以有哪些目標 1. 寫作的定位 2 . 不同導向的寫作教學目標 3. 寫作能力分層結構 4. 寫作能力的分類 5 . 小結 6 . 參考文獻 第一節 寫作的定位第一節 寫作的定位 不同的人對「寫作」均有不同的看法,而我們如何看待「寫作」,也直接影響「寫作」教學的目標。

大致上,近代的寫作研究可歸納為三種對「寫作」的看法: 一. 從文藝覺度看一. 從文藝覺度看 曾幾何時,寫作研究者視「寫作」活動是「創造」、是「發明」,過程是秘密難解,不可推測的,就像陸機 (公元二六一 ── 公元三零三) 說 「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詩人和小說家長久以來均視「寫作」為深不可測的過程,席勒([17 9 5 ] ,引自 S c h i l l e r , 19 6 6 )指出有兩大類的詩人,一類叫「率性詩人」(Na i v e Po e t ),他們任性而為,不講求理性推敲,寫作時也不太自覺;另一類是「感知詩人」(S e n t i m e n t a l Po e t ),他們是智慧型的,講求理性推敲,寫作時非常自覺故「率性詩人」是在熱情和狂亂裏完成寫作,而「感知詩人」創作時則好像不斷自我評估(Fa i g l e y , R o g e r , Jo l l i f f e , & S k i n n e r , 19 8 5 ),但文學家卻把寫作視為與「天才」有必然的關係 文學家把「寫作」視為天才的造化,「寫作」的目的就是尋找真善美。

面對「寫作教學」,教師的工作就是營造一個鼓勵表達真感受的氛圍不過,這個尋找的過程,可以學習,但卻不能準確的傳授,換言之,所謂「寫作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創作氛圍之下「創作」,逐漸悟出「寫作」的神秘竅門 二. 從認知角度看寫作二. 從認知角度看寫作 基本上,人是由兩個系統組成,一個是維生系統(R e g u l a t o r y S y s t e m ),它職司個人情緒、動機以及生命延續的部分另一個系統是認知系統(Co g n i t i v e S y s t e m ),它職司個人的學習與認知的運作與行為(鄭昭明,19 9 3)人類從外界刺激吸收訊息,通過注意及辨識之過程掌握這些訊息,分別存於「長期記憶系統」及「短期記憶系統」,再通過儲存、重整等步驟,成為人類大腦內的知識系統,大腦在這個過程裏又發展出一套「認知策略系統」,協助人類學習和記憶,思考與解難(鄭昭明,19 9 3)「認知系統」其實是人類掌握和運用知識,以應付萬變世界之大腦操作系統 故此,從「認知」的角度看「寫作」,重視的是「寫作」過程,而非「寫作」出來的「作品」;也就是作者如何運用存於大腦的資料,以應付眼前的寫作任務及課業,包括作者如何提取大腦資料,作者如何選擇素材等方法。

寫作「過程」的研究,假設「寫作」是為了溝通,作者需要具備並運用不同的能力以完成這個「溝通」之目的,研究者從「寫作」過程的步驟裏推演出一些法則,經過歸納和分析,成為一些寫作時提取資料、修改等等的策略,再用來教學生「寫作」大多數的寫作過程研究均假設作家在寫作時會採用一些可見的解難和探索策略,而瞭解這些策略,可以用諸於寫作教學裏(Fa i g l e y e t a l . , 19 8 5 ) 三. 從社群的角度看寫作三. 從社群的角度看寫作 文藝理論家和認知理論家均視 「寫作」 是個人活動,然而社會理論家則把 「作者」視為語言社區的一分子,「創作」不是個人解難和探索的過程,而是受社群左右,由社群決定的活動事實上,在現實世界不少「寫作」均與此有關例如上市公司為招股,要在報紙上登載招股書,招股書的內容便受證券條例監管,格式也有規定 「寫作」是社群彼此傳意的途徑部分社會語言學家指出,傳意不能與社會割裂來看待,應把它對社群生活的影響考慮在內(B r i t t o n , B u r g e s s , M a t r i n , M e l e o d , & R o s e n , 19 7 9 )。

而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傳意媒介千變萬化,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社群(D i s c o u r s e c o m m u n i t y ),它們有各異的傳意文化和形式,不同的社群也有不同社群的心理特點因此,「作者」需要掌握面對不同社群,採用不同的傳意策略如果從認知角度看寫作時,教師要訓練學生掌握解決寫作過程遇到的困難的策略;那麼,從社群角度看寫作時,寫作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學生掌握不同社群的傳意策略,從而有目的地去寫作 從 「文藝」角度看寫作,未嘗沒有價值;然而因為人們習慣把「文藝」的「寫作」過程看得太神秘,而在教學上很少從「認知角度」及「社群角度」看寫作因此,本書會把「寫作」視為「認知」及社群裏的「傳意」活動,希望有助教師拓闊「寫作教學」的空間和視野 回頁頂 > > 第二節 不同導向的寫作教學目標第二節 不同導向的寫作教學目標 國際教育評測委員會(I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t h e Ev a l u a t i o n o f Ed u c a t i o n a l A c h i e v e m e n t )在 19 8 0 年開始,研究了十四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包括智利、英格蘭及威爾斯、芬蘭、德國、匈牙利、印尼、意大利、荷蘭、紐西蘭、尼日利亞、瑞典、泰國以及美國,其中研究了這些教育體系的「母語寫作課程」,見出這些國家希望透過「寫作課程」完成些甚麼教育目標(H a n n u , A l a n & Pu r v e s ﹐19 9 2 )。

宏觀而言,沒有一種目標能在某一國家的教育體系內佔主導地位多數國家也是把這些目標混合來推行,只不過對不同學齡的學生(小學:十歲至十二歲,中學:十五歲至十七歲,大學前:十七歲至十九歲)強調不同的重點這些教學層面各有特色,由知識傳授到人格培育均涉及,實在值得各位教師參考 本節將先介紹國際教育評測委員會總結出十四個國家的母語寫作課程的導向(共有四個)另外,第五個則介紹在這四個導向以外的寫作導向 一. 知識導向一. 知識導向 知識導向的寫作教學(K n o w l e d g e - b a s e d o r H e r i t a g e A p p r o a c h )假定「寫作」是有正確的規範可循,包括了修辭技巧、風格傳統,以及不同的體裁,還有文法等等學生通過訓練之後,能夠寫出優質以及有價值的標準文章在這個導向下,寫作教學有以下的目標: 1. 能辨識及寫作不同體裁的文藝及應用文章; 2 . 懂得文章風格及格式傳統; 3. 能仿照經典及當代作家的風格寫作文章 二. 能力導向二. 能力導向 能力導向(Co m p e t e n c e o r S k i l l s A p p r o a c h )透過大量閱讀及寫作練習,讓學生學習寫作技能,掌握社會普遍認同的、有用的寫作方式,例如記錄、報告、敘述、總結、說理、宣傳、表達個人觀點等,也讓學生認識應試方法,如何評鑑自己的作品以及改善的方法。

在這個導向下的寫作教學有以下目標: 1. 學生能在寫作過程裏自我評鑑; 2 . 學生能報告、記錄、敘述事情和資料; 3. 教師能診斷個別學生在寫作上的強弱; 4. 學生能寫出作品並可以由自己評改和修正; 5 . 學生能為不同的場合寫作合適的文章; 6 . 學生懂得辨識商業寫作及宣傳物品上內容的意圖; 7 . 學生能報告、演說、傳達資訊,並附上個人的意見; 8 . 學生能闡述個人觀點以達到游說之目的; 9 . 學生能總結資料及不同的觀點; 10 . 學生能設法豐富自己的詞彙; 11. 學生能運用多種多樣的句式; 12 . 學生能陳述不同的觀點; 13. 學生懂得用寫作來應試; 14. 學生懂得寫作學術文章 三. 個人成長導向三. 個人成長導向 個人成長導向(Pe r s o n a l G r o w t h A p p r o a c h )的重點在透過寫作訓練,來抒發學生的個人情感,例如寫日記、個人小傳等,從而提升他們的情感素質 (Ex p r e s s i v e Ca p a b i l i t i e s ),使他們能更好地抒發個人見解和感情,塑造個人性格、創見及想像等。

在這個導向下的寫作教學有以下目標: 1. 學生能玩字詞或句式的遊戲; 2 . 學生想到甚麼意念均可自由表達; 3. 學生能創造,並且從中得到成功感; 4. 學生看見報章上的文章,能更清楚意識自己的意念和感情; 5 . 學生能表達他們的態度和感情; 6 . 學生能組織並分清自己的思緒和感情 四. 價值觀導向四. 價值觀導向 價值觀導向(V a l u e s i n W r i t i n g )是整體教育的大目標,透過寫作課程,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一目標其實已不止是在訓練「寫作」,而是透過「寫作」這一使用「語文」的過程,讓學生建立一套良好的人際交往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在這個導向下的寫作教學有以下目標: 1. 學生能尊重學者,不屑剽竊所為; 2 . 學生能相信並重視自己表達的內容; 3. 重視文章內容需準確無誤,不寫虛假的東西; 4. 尊重文章表達的傳統; 5 . 尊重別的國家的語文和語言,並尊重使用這些語言的人們的生活特性 五. 篇章元素導向五. 篇章元素導向 寫作教學除了有以上四類「導向」外,也可以從篇章原素的層面來設定寫作 教學目標,包括: 圖 1- 0 1:篇章層次結構 語言: 篇章由約定俗成的語言符號組成,這些文字有特定的組合模式,包括文法、詞彙、標點等。

語言層次專門訓練學生掌握規範語法,選用恰當的詞語,寫作合乎傳統標準的文章 內容: 文章裏的語言符號,承載的是作者意欲傳達的思想訊息寫一篇遊記則必然有出遊的原因、旅遊的地點、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遊覽後的感受等內容;好像做蛋糕需要麵粉、糖、雞蛋等材料一樣 結構: 作者如何組織、安排全文的內容,令文章更具感染力例如寫抒情文時,是先敘事,後抒情,還是先抒情,後敘事結構和組織,影響訊息的強弱柳宗元的《遊褒禪山記》,若果先寫遊人熱鬧的情景,然後接著寫作者與朋友往深處探索,愈深入愈難行,遊人也愈稀疏,沒有遊人數量的對比,則文章結尾給人的感受也不會那樣深刻 寫作策略: 由構思到落筆,作者均會遇到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例如,不懂解題,未能找到合適的題材,或者是寫到中段時執筆忘字,或者是不懂結尾等作者需要在過程裏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來協助自己解決這些困難,以便順利的寫下去 傳意策略: 要準確把訊息傳遞給讀者,作者就需要清楚知道讀者的背景、知識水準,也要知道文章在甚麼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