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条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按表3.1.1分为五类注:①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②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 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③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三第3.2.1条 各类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应符合表3.2. 1的要求(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注:①防火分区间应用防火墙分隔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厂房(甲类厂房除外)如面积超过本表规定,设置防火墙有困难时,可用防火水幕带或防火 卷帘加水幕分隔② 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及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纺织厂房(麻纺厂除外)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0%,但上述的厂房原棉开包、清花车间均应设防火墙分隔。
③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5倍④ 甲、乙、丙类厂房装有自动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装设自动灭火设备时,其占地面积不限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⑤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且每层人数不超过2个时,最多允许层数可不受本表限制⑥ 邮政楼的邮件处理中心可按丙类厂房确定第3.2.7条 变电所、配电所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但供上述甲、乙类专用的10kV 及以下的变电所、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一面贴邻建造第三节厂房的防火间距第3.3.1条 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3.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注:①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以后有关条文均同此规定)② 甲类厂房之间及其与其他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2m,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小2m③ 高层厂房之间及其与其他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3m④ 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⑤ 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盖耐火极限不低于1h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甲、乙类厂房不 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4m⑥ 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甲、乙类厂房不 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4m⑦ 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的外墙均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墙洞口面积之和各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 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5%⑧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厂房,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第3.3.8条 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但单层、多层戊 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5.2. 1条的规定执行;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 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6.00m第3.3.9条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下述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列规定: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一一30m;厂外铁路线(中心线)一一30m;厂内铁路线(中心线) 20m;厂外道路(路边)一一15m;厂内主要道路(路边)一一10m;厂内次要道路(路边)一一5m。
注:①散发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电力牵引机车的厂外铁路线的防火间距可减为20m② 上述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如有安全措施,可不受限制第3.3.10条 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物、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3.10的规定注:①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堆场、储罐最近的变压器外壁算起,但室外变、配电构架距堆场、储罐和甲、乙类的厂房不宜小于25m,距其他建筑物 不宜小于10m② 本条的室外变、配电站,是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000kVA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超过 5t的室外总降压变电站③ 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④ 干式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湿式可燃气体储罐增加25%第3.3.12条 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应满足防火第4.1.1条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按表4.1.1分为五类注:①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四②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 /4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第4.2. 1条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应符合表4.2. 1的要求。
注:①高层库房、高架仓库和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筒仓可采用钢板仓储存特殊贵重物品的库房,其耐火等级宜为一级② 独立建造的硝酸铵库房、电石库房、聚乙烯库房、尿素库房、配煤库房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内的中转仓库,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0倍, 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③ 装有自动灭火设备的库房,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及注②的规定增加1.00倍④ 石油库内桶装油品库房面积可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⑤ 煤均化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为12000m2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⑥ 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占地面积”均指建筑面积第4.3. 1条 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 1的规定注:①两座库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总典面积不超过本规范第4.2.1第一座库房的面积规定时,其防火间距不限② 高层库房之间以及高层库房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3.00m③ 单层、多层戊类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小2.00m第4.3.4条甲类物品库房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4条的规定注:①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但本表第3、4项物品储量不超过2t,第1、2、5、6项物品储量不超过5t时,可减少12m。
②甲类库房与重要的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第4.4.2条甲、乙、丙类液体的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的桶罐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2的规定注:①防火间距应从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堆垛外缘算起但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② 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堆场与甲类厂(库)房以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但甲、乙 类液体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堆场与上述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建筑的规定 增加25%③ 浮顶储罐或闪点大于120°C的液体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④ 一个单位如有几个储罐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储罐与四级建筑的较大值⑤ 石油库的储罐与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石油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8.3条库房、储罐、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8.3的规定注:①厂内铁路装卸线与设有装卸站台的甲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可不受本表规定的限制②未列入本表的堆场、储罐、库房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适当减少。
第6.0.10条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供大 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X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