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经济形态的演变第一部分 基本内容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以及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两种基本经济形态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 1·社会生产一方面是生产的物质过捏,另一方面是生产的社会过程 2·生产力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动态系统,它包括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和技术要素的总和其中既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基本要素,又有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等通过基本要素而发生作用的其他要素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并决定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和基础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致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5·生产力的易变性和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否定运动则是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 (二)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1·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2·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制度交替后的生产关系总是与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佐证了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经济体制既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又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作为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企业制度和经济的组织管理等内容经济体制作为经济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包括经济决策方式、信息传递与使用方式、行为激励方式等。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内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在于: 首先,经济制度相对稳定,经济体制较易变化 其次,同一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统一的,经济体制具有多样性第二节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1·分工使人类具有几种最基本的经济形态,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分工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然分工阶段,自然分工首先是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2,与自然分工相适应的是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自然经济组织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集体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以及农民的家庭经济 3·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第一,自给自足经济即社会劳动产品绝大部分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产的,而不是为了出售和交换的。
第二,封闭型经济孤立、分散、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广泛的交往和经济联系第三,保守型经济第四,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第五,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不久之后,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两次大分工使用以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增多出现了专门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产生货币后,商品经济产生了因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只有这样,产生了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为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同所有者之间必须通过等价交换劳动产品,即商品交换 3,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自行消亡所以,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经济原因 4·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立,其特点是:第一,交换经济。
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通过交换获得第二,开放型经济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日趋密切,范围也日趋扩大第三,开拓进取型经济竞争及追求经济利益,激发生产者的开拓与创新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商品生产者为获得更多的价值实现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不断增加投入,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1·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品经济的起源、萌芽和初始阶段以直接的物物交换为特征;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阶段,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处于从属地位的商品经济;社会化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达的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因为: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四)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统一国内市场的出现以及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是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密切联系,但二者也有区别币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商品经济是反映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是比较本质地表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 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通过平等竞争,价格随供求变动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有完善的市场体系,有系统而完善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4·市场经济是中性范畴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就有不同的币场经济,就具有各自特殊性第二部分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素一、名词解释1·经济制度 2·经济体制 3·自然经济 4·商品经济二、单选题(将唯一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 A·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4,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A·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B·上层建筑的变革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社会革命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B·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自然经济存在和发展三、多选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颖后的括号内)1·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即(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个别分工 D,家庭分工 E·集体分工 2·生产关系是( ) A·生产中结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B·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C·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 E·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基础四、判断题(在正确的颖后打√,在错误的题后打x) 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性质,都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 2·社会生产,一方面是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生产 ) 3·市场经济属于商品经济 )五、简答题 1·自然经济的基木特征是什么? 2·比较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六、论述题 为什么说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 , 1·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是资源的配置方式 3·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4·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二、单选题 l·B 2·D 3·C 4·C 5·B三、多选题 l·ABC 2·ABDE 四、判断题 l,x 2·√3·√ 五、简答题 1·(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2·(1)经济制度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体制是指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经济制度一经确立,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经济体制则较易变化 (4)建立在同一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统一的,而经济体制则具有多样性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2,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随着生产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