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会饮篇》美学思想的解读.docx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59KB
约11页
文档ID:547861217
《会饮篇》美学思想的解读.docx_第1页
1/11

《会饮篇》美学思想的解读《会饮篇》美学思想的解读摘要:《会饮篇》中众人从不同方面赞颂爱神,从而使关于爱若的问题得到深入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关键人物的颂词进行分析, 探讨他们是如何挖掘爱若的秘密,并借以研究其中不同的哲学思想关键词: 爱若; 美德;哲学在古希腊每年一次的祭神大典中,诗人阿伽通的首部悲剧获奖,“有3万多人为此做了见证”(175D)第二天晚上,他的家里举行了一次宴饮,当晚到会并参加对话的主要人物有裴卓,包萨尼亚,鄂吕克锡马柯,阿里斯多潘,阿伽通,苏格拉底,阿尔基弼亚德(以实际发言为序)宴饮开始后,包萨尼亚和鄂吕克锡马柯建议改变会饮方式,打发走吹笛女,用谈论来消遣聚会的时光(176E)裴卓讲,诗人们作歌作颂,把别的神都写遍了,唯独了不起的爱若,还没有一个诗人为其写过颂词,所以他建议大家尽其所能作颂词来颂扬爱若(177 B)他的提议大家都赞成了,随后的颂词使关于爱若的问题得到深入的思考以下试对关键人物的颂词进行分析,以研究其中不同的哲学思想一、裴卓的颂词裴卓是雅典人,是苏格拉底同时代人,但不一定是他的学生,在此篇中是作为一个善于修辞的人出现的,认为爱若是个伟大的神,为人类和诸神所敬仰。

他对爱若的歌颂是从三个层次进行:1,爱若是所有神中最古老的,从来的诗歌和散文没有一篇提过他的父母如,赫西俄陀的《神谱》“然后是宽胸的伽娅这负载一切的基础,然后是爱若”和巴门尼德的《残篇》“一切神灵中爱神最先产生”,认为爱若出现的最早(178B)2,爱若是人类幸福的来源(178C)他说一个人要想过美好正当的生活,只有靠爱才能做到,别的像血统,威望,财富不如他其原则是厌恶丑恶的和爱慕美好的希腊人最崇拜的是趋善羞恶的英雄精神,裴卓将其归之于爱若的神圣力量,认为他是人类最高的善的来源3,爱若还能为相爱的人牺牲性命(179B)如阿尔革丝蒂,俄尔剖,阿启娄三个例子裴卓最后的结论是:“我认为爱神在诸神中是最古老,最荣耀的,而且对于人类,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也是最能导致品德和幸福的裴卓的发言可谓枯燥平淡,对此,泰勒认为“作为一种艺术特点,必须以比较平淡无奇开始,以使用一种恰当的渐进方式,渐渐引到苏格拉底讲话中要达到的顶点[1]P304二、包萨尼亚的讲辞对于裴卓的看法,包萨尼亚认为,要赞颂爱若,首先要指出赞颂哪一个爱若,再用适合这位尊神的语言赞颂他他认为爱若有两个:一个是“天上的爱神”,一个是“凡间的爱神”。

一切行为就其行为本身来说并没有美丑可言,美不美惟有行事的方式才能显得出来做的得当,就美,做得不当,就丑只有那驱使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爱神才美,才值得赞颂所以应当首先分辨清楚,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美的不过,源于凡间的阿莆若狄德的情爱十分粗俗,这种爱更多的是爱身体而非爱灵魂,拥有这类情爱的人,不管爱的对象是否高贵,不管爱的方式是否得当,只注重随缘地赶紧爱一回因此,这种情爱只能是“凡间的爱若”,不美,不值得去赞颂而源于天上的阿莆若狄德的情爱就不同了,拥有这种情爱的人,爱灵魂甚过爱肉体,他所爱的对象都是高尚智慧的人,即使漂亮不及别人如果是为了金钱、地位或诸如此类的目的而委身于所爱的人,这种情爱就是卑劣的,不美的但如果是为了使自己无论在智识还是在其他品德方面变得更好而依附于另一个人,这种情爱就是好事,是无可指责的只要是为了美德和上进,行为方式得当,再怎么委身都是好事天上的爱若”就是这种情爱,它是美的,而且高贵得很,因为“无论在有情人还是在情伴那里,这爱欲都激起砥砺品德的热情”所以,我们应该赞颂的是“天上的爱若”包萨尼亚有一个特色之处,就是进行肉体和灵魂的划分,这种区分又是“两个爱若”区分的对应物凡间的对应于肉体的,天上的对应于精神的。

显然, 包萨尼亚赞美的是追求“灵魂美”的爱欲这部分颂词尽管不能揭示爱若的本质,但比裴卓的颂词在道德上达到更高的境界三、鄂吕克锡马柯的讲辞医生鄂吕克锡马柯同意包萨尼亚对两种爱的区别,并补充说,这两种区别对于万事万物都是普遍适用的,爱神的威力伟大得不可思议,支配着全部神的事情和人的事情(186A)他先从医学出发,说身体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爱情,即健康状态的爱和疾病状态的爱其理论实际上是恩培多克勒的学说:爱是能将相反的因素合在一起的力量,这在当时自然哲学家和医生中普遍流行他专门批评了赫拉格雷多的“一与它自身冲突,又与它自身一致,有如弓和竖琴的和谐”(187A)认为只能说本来是相反的不是仍在冲突,现在已经互相和合了他认为只有先区别天上的爱和凡间的爱,才能保持高尚的爱情,防止卑下的爱情他又举了四季的推移和祭祀占卜的仪式,来说明对爱的保持和治疗他最后说:一般说来爱神的威力是多方面的,巨大的,普遍的;但是只有当他以公正和平的精神在人神之间成就善事的时候,才显示他的最大的威力,使我们得到最高的幸福,使我们不但彼此友好相处,而且与高高在上的诸神维持着敬爱的关系188D)他强调爱若是对立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强大力量,他的讲辞代表了当时自然哲学家对爱的看法。

就文章而言,这部分颂辞的主要作用,“是转移对两性话题的注意力,如同假定在苏格拉底讲话中以必要的哲学超然态度对待性欲本身必须做的一样,而且叫人们注意在更高的和谐中,对立物的调和这一观念的普遍的宇宙意义[1]P313四、阿里斯多潘的讲辞阿里斯多潘则认为,人们对爱神的威力还是完全不了解,要想懂得爱神的力量,就先得了解人的本性及其变迁其实人的自然并非现在的这个样子,开初的时候,人有三种性别:纯粹的男人,纯粹的女人,和既是男人又是女人的阴阳人每种人和他们的父辈一样,都是圆的,能自由地运动,而且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大,因此将经常有非分之想,竟要与神们比高低宙斯和诸神认识到了他们造反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商讨对策因为担心失去从人那里得到的荣耀和崇拜,诸神最后决定不消灭人类,而只是把他们削成两半来削弱他们,并警告,如若再反抗,还要分割就这样,原来呈圆球状的人被削成了两部分,阿波罗神又进行了一番修整,人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在人肚挤眼和肚皮留下的皱纹,就是在提醒人以前所遭过的罪人的自然被分成两半后,每一半都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宙斯为阻止人类灭掉,又让男女交媾生殖这实际是在解释异性恋和同性恋(指男的)所以,从很古的时候起,人与人相爱就植根于人心,它要恢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俩人合成一个,治好从前剖开的伤痕。

阿里斯多潘最后奉劝所有人要敬畏爱若斯神,与爱神相好,因为他能使我们每个人都找到和拥有自己失去的另一半阿里斯多潘被认为是对爱欲予以最正确和最令人满意的描述的解说者,隐藏在其讲辞之下的神话和理性为严肃地对待爱提供了美丽的证明王太庆认为,阿里斯多潘的颂辞看似滑稽,但“从骨子里的思想看,他说明爱情是由分求合的企图,人类本是浑然一体,因为犯了罪才被剖分成两片,分是一种惩罚,一种疾病,求合是要回到原始的整一和健康;所以爱情的欢乐不只是感官的或肉体的,而是由于一种普遍的潜在的要求由分求合的欲望得到实现,这番着重爱情的整一,推翻了包萨尼亚的两种爱神的看法;同时,像鄂吕克锡马柯的看法一样,也寓有矛盾统一的道理[2]P313五、阿伽通的讲辞阿迦通认为前几位都不是在颂扬爱若,只是歌颂人类从他那里得到的幸福,而没谈这位造福者本身的性质故要颂扬爱若需先说明他是什么,然后说明他赐给我们什么(194E—195A)他说爱若最值得赞美,是神灵中间最幸福的,因为他最美,也最善良:第一,爱若是最美的最可爱的在诸神中最年轻,最娇嫩最敏感(195A—C)只能在软心的人心上走,只能住在最柔软的东西的最柔软的部分(195C—E他认为爱不在头脑在心上,就将情感和理智区别开了。

爱若最柔韧最随和(195E—196B) 第二,爱若是最好的,是最高的善不损害人神,也不被人神损害(196B—C)爱若是自制自制是对快乐和情欲的控制(196C)爱若是勇敢爱神能战胜最勇敢的战神(196D)爱若是智慧诗人的才华,一切生命的创造,一切技艺的成就,都与爱若有关(196E—197B)他认为爱若就是最高的美和善,创立了各种美好善良的东西人间的和平,海洋上的风平浪静,狂飙的平息,一切苦痛的安眠”(197C)阿伽通的讲话辞藻美丽,符合他的职业,但没有深刻道理可贵之处是他将爱情和道德,美和善结合起来六、苏格拉底的讲辞苏格拉底一开始就提出真和假的问题,表明他要说的是有关爱若的真理他批评阿伽通:爱若所爱的是美不是丑,所缺少的恰恰是美,也就是缺乏善,而阿伽通却把爱若说成尽善尽美(201A—C)苏格拉底说他从一个曼底内亚女人狄欧蒂玛那里听到了关于爱神的秘密,并惊醒了他狄欧蒂玛说,爱若既不美也不丑,他介于神与人、死与不死之间,他是个精灵,充当神与人的中介要了解爱若斯的本质,需要先看一下他的起源爱若斯的父亲是丰饶神波若,他的母亲是匮乏神贝尼娅,所以爱若既丰盈又贫乏首先爱若是贫乏的,他粗鲁,不修边幅,打赤脚,居无定所。

不过他也像他父亲,总在图谋好的和美的东西,他勇敢,热切,硬朗,而且追求智识,终生热爱智慧也只有介于神与人之间或介于智慧与无知之间的人才会爱智慧因为神已经是有智慧的,他不需要;不明事理的人要么不知道他需要智慧,要么以为自己的意见就是智慧爱若介于神与人之间,所以他最爱智慧狄欧蒂玛赞颂爱若,说他能给我们带来善好,从而使我们有福王太庆认为,狄欧蒂玛使苏格拉底明白了四点:(一)“爱神是介乎美丑善恶有知与无知神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灵,是丰富和贫乏的统一,总之,就是一个哲学家”;(二)“爱情就是想凡是美的善的永远归自己所有那一个欲望”;(三)“爱情的目的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凭它孕育生殖,达到凡人所能享用的不朽:生殖就是以新代旧,种族与个体都时时刻刻在生灭流转中这种生殖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心灵的诗人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心灵方面的生殖者”;(四)“爱情的深密教,也就是达到哲学极境的四大步骤[2]P339达到哲学极境的四大步骤是:形体的美,灵魂的美,知识的美,美本身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狄欧蒂玛看来,实际上是在苏格拉底看来,爱欲和爱智是同一的,爱欲就是爱智,也就是哲学,就是能使人们去思考深层的哲理。

因此,最美丽最善好的生活,就是充满爱欲的生活,就是过哲学式的沉思生活七、阿尔基弼亚德的讲辞苏格拉底刚讲完, 阿尔基弼亚德醉醺醺地破门而入鄂吕克锡马柯让他和大家一起赞颂爱若,他表示顺从,不过想了想,请求赞美苏格拉底他的请求被同意,于是他就开始了对苏格拉第的颂扬他把苏格拉底比作“曾神气透顶地拿着笛子挑战阿波罗神的萨图尔”,他甚至比萨图尔还厉害,因为苏格拉底不用乐器,仅用言词就能使人着魔每次听苏格拉底的讲话,他说自己的心就狂跳不已,甚至眼泪都止不住地往外涌,并且深深地觉得再过以前的生活简直无法忍受阿尔基弼亚德还描述了苏格拉底在战场上的表现他说,苏格拉底有神奇的忍耐力,断粮时没有人比他能更忍饥挨饿,他在天寒地冻时,经常赤着脚走过冰面他曾思考问题静静地屹立在外面,二十四小时不睡觉苏格拉底还勇敢,在一次战争中, 阿尔基弼亚德自己受了伤,唯有苏格拉底救了他还有一次,别人都四散愦逃,唯有苏格拉地冷静地有条不紊地撤退阿尔基弼亚德最后颂扬说,苏格拉底对青年人有神奇的巨大的吸引力阿尔基弼亚德更多地赞美了苏格拉底言辞的力量,“他的言词比毒蛇还要厉害,一旦他咬住一个年轻,且资质不坏的灵魂,就会支配这灵魂的所有言行”,为什么他的言词会具有这么样的力量呢?皆在于苏格拉底的言词(哲学)具有赋予生命和引发生机的力量,他的言词恰如其分地激发了听者最深的渴望,他恰到好处地引导每个人的激情,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觉得他才是唯一真正理解他们的人。

他的身上具有他们从未真正思考过,但却是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德性因此,越是和他在一起就越是崇拜他阿尔基弼亚德的讲话,再一次确立了苏格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