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总复习(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单位 一、知识梳理●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结合水:与其他物质(如蛋白质)结合的水自由水:良好的溶剂细胞生存、物质运输、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水形 式: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M g2+(叶绿素)、Fe2+(血红蛋白)、碳酸钙(骨、牙齿) 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钙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对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无机盐功能糖 类单糖:葡萄糖(C6H12O6)、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果糖、半乳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C12H22O11)多糖:植物-淀粉(储能)、纤维素(细胞壁);动物—糖元(储能)—(C6H10O5)n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分类: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很多种脂类还含有N和P等元素脂 肪: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类 脂: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内膜结构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对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
脂类分类由C、H、O、N 四种元素组成,很多含P、S,有的含微量的Fe、Cu、Mn、I、Zn等元素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约20种) 氨基酸通式: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链分子结构: 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肽链之间靠化学键连接每个蛋白质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结构极其多样,蛋白质种类很多)主要功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肉蛋白;催化作用,酶;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免疫作用,抗体蛋白质有C、H、O、N、P等元素组成,相对分子量几十万至几百万基本组成单位:核甘酸(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脱氧核糖核酸(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核酸(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主要存在细胞质中)种类功 能: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有极重要的作用核酸●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及功能分子结构: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结构特点: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流动。
主要功能:与细胞的保护、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有密切的关系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离子和小分子:子由扩散、主动运输 大分子和颗粒:内吞、外排(分泌)物质出入细胞:细胞膜糖被:细胞膜外表的一层糖蛋白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线粒体、叶绿体(双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单层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无膜结构)细胞器基 质: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 核膜—双层膜,有核孔(某些大分子的通道)结 构: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核仁—核中最显著的结构主要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场所,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大小:细胞体积小(1~10μm),质原体最小(0.1~0.5μm)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质:只有分散的核糖体核区:没有核膜DNA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生物的新陈代谢摄取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储存能量分解自身物质,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人类、多数动物、植物、多数真菌、多数细菌如,乳酸菌、蛔虫等如,酵母菌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藻类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硝化细菌人类、动物真菌、多数细菌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厌氧型:兼氧型: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新陈代谢酶的发现和美的概念代谢与酶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酸碱度酶的特性ADP + Pi + 能量 三磷酸腺苷,简称ATP。
结构简式:A-P~P~P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代谢与ATP光合作用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叶绿体的基质中条件光、色素、有关酶多种酶物质变化2H2O 光能 酶 4〔H〕+ O2ADP + Pi + 能量 酶 ATPCO2 + C5 酶 2C32C3 ATP[H] CH2O)能量变化光能 叶绿素 活跃化学能储于ATPATP活跃化学能 储存 稳定化学能(CH2O)实质光能 ATP中化学能释放 O2无机物 有机物ATP中化学能 (CH2O)中稳定化学能呼吸作用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氧需氧无氧氧化过程1C6H12O6 酶 2 丙酮酸 + 少量[H]+ 少量ATP2 丙酮酸+6H2O 多种酶 线粒体 6CO2 + 剩余的[H]+少量ATP24[H]+ 6O2 酶 线粒体 12H2O + 大量ATP1C6H12O6 酶 2丙酮酸+少量[H]+少量ATP酶 C2H5OH + CO2+少量ATP酶 C3H6O3 + 少量ATP氧化彻底不彻底能量多少意义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过程的中间产物为其他物质合成提供原料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原生质层内外的液体存在浓度差时,就发生渗透作用。
渗透条件: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渗透作 用渗透原理吸水、失水:当细胞液的浓度 > 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当细胞液的浓度 < 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矿质元素概念: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代谢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离子状态:如,K不稳定化合物:如,N、P、Mg(叶绿素)稳定的化合物:如,Ca、Fe以无机盐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液中,并被吸收主动运输食物中的糖类葡萄糖(血糖) 合成分解合成转变CO2+H2O+能量肝糖原肌糖原脂肪、某些氨基酸氧化分解 消化吸收 进入 各种细胞 氨基转换食物蛋白消化吸收 氨基酸(血液)进入细胞合成脱氨基各种组织蛋白、酶和某些激素形成新的氨基酸含氮部分:氨基不含氮部分转变尿素氧化分解合成CO2+H2O+能量糖类、脂肪二、复习点拨在天津市2003年高中生物会考标准中,对会考考试方式、试卷结构、考试的范围及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等,都作了明确要求和说明,供同学们参照复习。
考试要求对高二年级学生所学生物学知识应该掌握的程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识记、理解、运用),并在考试内容的每个知识点后面,也都注明了具体的认知要求,望同学们在复习中认真领会,并按要求进行复习下面针对识记、理解、运用三种不同的认知水平,做些具体说明和举例识记:识记作为一种认知水平(对学习掌握情况的水平),要求学生知道和记住一些知识例如,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等,这些知识,既有简单的基本事实、基本结构、基本组成,也有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这些对学习者来说,有些无所谓理解不理解,有些现在还不能理解其内在含义,但这并不妨碍识记这些知识,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识记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在大致相同的情景下准确提取出来(如写出结构的名称),或在不同的情景下准确的识别这些知识考察识记水平的试题由1~2个知识要素构成,一般能直接找到正确答案练习:1.组成生物体的下列化学元素中,均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A.C、H、O、B B.N、P、S、Cu C.C、H、O、Ca D.N、P、S、Fe2.在植物体内,可以被多次利用和只能利用一次的矿质元素分别是A.N、P、C和Mg、Fe B.N、P、K和Ca、FeC.N、K、O和Ca、Fe D.N、P、H和Mg、Fe3.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征是A.没有DNA B.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C.没有核糖体 D.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分别是A.淀粉和纤维素 B.和糖和脱氧核糖C.蔗糖和乳糖 D.糖元和淀粉、纤维素5.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细胞的渗透压、酸碱度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A.蛋白质 B.无机盐 C.胆固醇 D.类脂理解:理解是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原理、过程、规律、生物学概念等,说明其原因,找出其内在联系,作出合理解释。
理解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或在不同的变式中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够运用不同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或表达对理解性知识的考察,试题由2个或2个以上的知识要素构成,一般不能直接得出答案,必须经过比较、推理等过程练习:1.蚯蚓生活在潮湿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他的排泄物含丰富养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B.应激性C.遗传和变异 D.新陈代谢2..在玉米的根细胞中,含有少量DNA并与能量的转换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3.主动运输不同于自由扩散的特点是 ①高浓度→低浓度 ②低浓度→高浓度 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⑤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⑥不消耗细胞内的能量A.① ④ ⑥ B.② ③ ⑥ C.① ④ 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