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圆球体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 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④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 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2.①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 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到两级缩为点,所有纬线自成圆圈或圆点,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所有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度,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4.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 经度与纬度 5.北N;南S;自南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减小的是南纬东E;西W自东向西增大的是 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7.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 线 8.纬度:北半球:0°至90°N,南半球:0°至90°S 经度:东半球:0°至180°E,西半球:0°至180°W180°W和180°E是同一条经线 9.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10.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 高纬度。
11.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 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2.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的物体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 了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 1.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 为365天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 附近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 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4.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 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5.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东至日东至日前后的12、1、 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7.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 南温带、热带)热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8.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正 好相反 9.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地球五带的形成 第二单元地图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1.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②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第二课地图的判读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 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 等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 做等高线地图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在 一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缓坡、陡坡: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5.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 浅不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同地点的高程。
第三课地图的应用 如何正确选择地图:1、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2、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 3、外出旅游,确定行程→交通图; 4、了解城市社区分布情况→城市社区分布平面图; 5、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 6、了解省区分布→政区图; 7、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政区图 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海陆的分布 1.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三分陆地,七分海 洋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 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3.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从大到小排列) 4.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 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5.四大洋:太平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 11034米,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 型)、印度洋、北冰洋大洋从大到小排列) 6.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 通常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第二课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如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代海 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大量的煤矿,云南抚仙湖湖底发现古人类遗迹此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变化,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 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 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5.七大板块: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 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6.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世界火 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天气与气候 1.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 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 3.判断天气和气候的方法:短时间为天气,长时间(超过三个月)为气候 4.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 5.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对大气环境监控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 日(周)报” 6.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对人体健康越有利空气污染指数在0-50为优级,51-100为良级,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以上为重度污染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 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 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