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1.总体要求:〔1〕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必须为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他容的论文无效 汉语言文学本科开设的几门主干课程涉及文学类〔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类〔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艺学类〔文艺理论、美学〕、写作学类等,要明确它们不同的写作特点〔2〕 教育理论方面的论文,要求有相关的教育理论观点切忌自己的教育经历的表达不能因袭现有教材的容体系抄袭、下载的论文为不合格论文〔3〕 论文应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创新,应写成一片有深度、有分析、材料丰富、可靠经科学加工的文章,不是对一般的事物的简单表达和介绍,也不是别人观点和材料的堆积〔4〕 论文应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论述清楚,构造严谨,文字流畅〔5〕 毕业论文容由毕业论文题目、正文〔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文献综述、几局部构成〔6〕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用A4纸打印毕业论文上交的时间和方法: 2021年11月20日前上交给班主任,由班主任统一交到教育学院中文系2.正文格式: 此为论文第1页,容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和"正文〞。
〔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容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0字题目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位居此页上方正中,字号为小2或3号,字体可以为黑体、隶书或楷体〔2〕 摘要 摘要是论文容的简要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根本研究容、研究方法、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防止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容介绍200字之为宜摘要,位于论文大标题下空一行处,前空2格,"摘要〞四字用方括号括起来,为小5号黑体字,例[摘要]方括号完了不用":〞,方括号外的摘要容为论文的核心容的概括,小5号黑体字,不能超过300字〔3〕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是从论文标题、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位于摘要下一行,前要空2格,并用方括号括起来,为小5号黑体字,例[关键词]方括号完了不用":〞,后面承接的关键词不应超过7个词〔或短语〕,词与词〔或词与短语、短语与短语〕之间要用分号,此处为小5号宋体字。
关键词要能够提醒论文的中心主题〔4〕正文容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局部正文容在关键词下面空2行为正文〔此处不可再有大标题〕正文容皆为小4号宋体字二级标题为4号黑体字,上空一行,居中或前空2格皆可 文中注释采用尾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前注码号为上标[] 〔5〕注释和参考资料目录格式要求: 注释与参考资料不得与正文结尾相接,二者共为一页 〔1〕注释注释后加":〞〔小5黑〕,另起一行分条列项写出注释容〔小5宋〕注释前的序号及样式要与正文中的尾注序号一样正文中的尾注序号为上标[1],注释中的序号则为[1] 著作类:[1]××〔作者〕:"×××××"〔书名〕,××××××年版,第××页 论文类:[1]××〔作者〕:"×××××"〔文章名称〕,"××"〔杂志名称〕××××年第×期 报纸类:[1]××:"××××","××日报"××××年×月×日 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二字引用资料来自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数个注释引自同一资料者,注释例:前引[1],××书,第×页 〔2〕参考文献上空一行,参考文献后加":〞〔小5黑〕,另起一行分条列项写出所参考的 文献资料。
容为:××:"×××××",××××××年版〔6〕文献综述要求:文献综述为单独成页,置于正文后面容包括:①概述所引文献的主要容,②所引的观点是什么,③引文者的观点是什么,④所引的观点对所引者有何帮助〔7〕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封面→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黑体局部为必备工程〕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侧装订〔封面将信息填写完整包括文章题目、班级、作者单位、联系〕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到5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1.封面: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 毕业论文 题目 班级 2.目录:"目录〞四号黑体标注正文小标题的所在页码为五号黑体3.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不宜太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可以用正副标题的形式4.论文摘要〔中文〕:100-300字,不编页码5.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题容信息的常用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论文摘要和关键词占1页。
6.正文: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段首空2格7.注释:采用尾注或脚注形式,全文的注释不得少于3个,形式如下:〔1〕汪晖:"死活复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25页〔2〕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大学,1998年第1版,第205页8.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个,形式如下:〔1〕敢:"论散文题材的现代性","理论与创作"2000年第4期〔2〕汪増祺:"汪曾祺文集",文艺,1993年9月第1版附:文一篇1. 因封面由省校统一印制,此文仅从"目录〞开场2. 正文需单独编辑页码3. 可根据论文实际要求编辑格式〔如页边距、行距、段间距等〕,力求文章脉络清晰,阅读方便目 录论文摘要…………………………………………………………………………………………关键词……………………………………………………………………………………………一、从二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环境看诗和王诗的差异……………………………………二、从诗歌描摹的容、表现手法和形式看诗和王诗的差异……………………………三、从诗歌塑造的意境、表现的思想容看诗和王诗的差异……………………………完毕语……………………………………………………………………………………………注释、参考文献…………………………………………………………………………………浅论潜田园诗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差异[论文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和潜田园诗都在当时的诗坛上居于显著的代表性地位,但由于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不同,因此二者所表现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影响就各有千秋。
[关键词]王维 潜 田园诗 差异 田园诗作为一支独立的诗歌流派,引起世人的瞩目,是在晋代才正式出现的晋代以前,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文学、"竹林七贤〞,在诗歌中反映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田园风光题材的十分鲜见,仅在"诗经"中的"甫田"、"大田"、"丰年"、"良耜"等诗篇中对农事有所表现这些农事诗反映了大规模的奴隶集体劳动的情景,却很难看到作者的思想个性,对农村田园风光也着墨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地主阶级、奴隶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鄙视农事、鄙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根深蒂固到了晋代,玄雾弥漫,玄言文风十分盛行,潜却敢于冲破樊篱,大胆尝试和创新,不仅把诗歌题材扩大到为时人所不齿的农事和田园,而且思想上实现飞跃突破和解放,在诗歌中赞美劳动,欣赏田园风光,同情普通百姓,焕发出强烈的光焰,为诗歌开展又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从农事诗到田园诗,潜正处在一个上承"三百"、下启三唐的继往开来的重要位置〞〔1〕因此,很多论者认为潜是"田园诗人的开山鼻祖〞,是"平民文学的代表〞其后,不少诗人纷纷仿效继学诗,至诗歌巅峰时代的唐代,闪烁着熠熠光芒的田园诗派,已成为这个时期诗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局部,其代表人物,王维应是突出的一位,"他运用诗歌、绘画、音乐等全部的艺术手段来创作山水田园诗,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2〕因此说,潜田园诗和王维山水田园诗分别在东晋和盛唐时期的诗坛上树起了一面旗帜但是,由于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诗歌容及其表现手法之异,因此其诗歌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亦有不同的表现本文着重就此进展粗略的比拟一、生活经历和时代环境对二者诗歌的影响差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一位作家或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环境都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作品 潜生活在东晋时代,政治腐败,门阀制度开展到了极致,门阀势力占据了高官要职,寒门庶族的人才遭到了排挤和压抑当时,司马道子、元显等人专权,王国宝乱政,王恭、殷仲堪起兵,桓玄夺位,裕势力兴起,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潜的曾祖父侃虽曾因功取得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到了潜一代,家世已经败落他自幼生活在农村,家乡浔阳的田园山水把他养大,到了二十九岁才出仕,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镇军、县令等卑官微职,使他无法施展"大济苍生〞的壮志;而人在官场,又身不由己,还要强装欢颜,迎进送出,与那些庸官俗吏周旋,"志意多所耻〞,他对官场感到彻底失望在仕途上不得志,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的潜继而思念和向往未仕以前的田园生活,"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遂决心归隐,在田园间生活二十余年,直到终老。
正因为他的家世已经衰落,他归隐田园后,接触田父野老,议论桑麻种植,还必须时刻为自己的生活计谋,否则就会饥寒交迫,加上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以他亲自参加了生产劳动,亲身体验了劳动带来的愉悦和艰辛诗歌是心灵的反映,田园美景、诗人热爱劳动的心迹、诗人的活动、诗人的生活态度也就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他的田园诗中 王维的经历与潜相比,就大为不同他二十一岁及进士第,做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遭贬,后回长安,得到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朝廷命官;在"安史之乱〞中,被安禄山所获逼为伪官;肃宗回京,他又一度被贬,最后还是升至尚书右丞,直到终生尽管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那样的社会动乱,在宦海里几度沉浮,但根本上是一生为官他的家庭亦与他人不同:据"旧唐书"中的"王维传"记载,其母"博陵县君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详,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其"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尝荤血,晚年常斋,不衣文彩〞母亲和兄弟都潜心念佛,这种实实在在的信佛气氛一直伴随着王维成长,耳濡目染,他的思想上深深地烙上了佛学的印记开元十七年,未满三十的王维正式在道光禅师门下"十年座下,俯伏受教〞〔"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
他"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之"王维传"〕 从二者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潜无法施展抱负的愤懑不平与王维相比,尤为强烈,即使归隐田园,也时刻不忘忧国忧民王维因佛老思想崇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有非无,有即是无〞,加上坎坷仕途,参破红尘,求心静、求超脱的思想有甚于潜;他追求顿悟,向往空灵,从*种程度上说,近于消极颓废潜和王维的一切生活经历在他们的田园诗中折射出来,因此,他们的诗歌思想容和思想情绪也就出现明显的差异二、从诗歌描摹的容、表现手法和形式看诗和王诗的差异 王维田园诗和潜田园诗所反映的容根本上都是农村田园山水、农村生活,但也略有差异在潜约三十首田园诗中,多半是作者躬耕生活的所见所闻,田园之美,人民之艰辛,生活之艰辛,观察非常仔细他从平凡的景物中和日常生活中抓住最具特征的事物予以描绘,并且饱蘸浓厚的思想感情,自己的影子始终行走在自己的诗行里比方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