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的第四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以及化学式的表示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分子式中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掌握计算分子式中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运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的个别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 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探索化学世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 运用相对分子质量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式中的元素有哪些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 概念解释(10分钟)讲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质量的总和,是研究化学反应和计算化学式中元素质量的重要概念。
通过举例说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3. 计算方法指导(15分钟)详细讲解计算分子式中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先根据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表找到各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然后按照分子式中各个元素的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最后把结果相加,得到分子式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多个例题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4. 实际应用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的化学式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分子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并回答相关问题通过个别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相对分子质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出一个化学式,能否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出其分子式?学生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举例演示和实际应用训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训练环节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下节课我将着重强化训练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