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究宋代制度的分权与制衡及教学应用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6KB
约2页
文档ID:310073644
探究宋代制度的分权与制衡及教学应用_第1页
1/2

探棘代®酬分权与制衡及教学应ffl一、涉及宋代制度的分权与制衡的知识点宋代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君权排他性演化关键时期 宋代政治制度的在继承了唐代的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表现出了艺术化的权力运行体系,这种艺术化的核心是分权,围绕这 一目的形成了 一整套制衡关系将宋代统治阶级的稳定性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 .宋代政治制度的分权宋代政治制度的分权主要有两大系统,即中央决策层的分权和地方治理层的分权两大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宋 代皇权稳定的政治格局,可以说皇权自宋代以后在政治实体的内部越发稳固,历史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切自隋唐以来,中央的决策层架构日趋完善,但是宰相在决策过程中依然有不可或缺性,基于这个原因导致宰相依 然有足够的资本抗衡皇权如何在不影响决策的情况下分割相权就成了统治者设计权力体系的头等大事架空宰相的揽 权资本才能更好的将其驯化成服务于皇权的工具人,而这个资本就是宰相在军事和财政方面的影响力宋代继承政事堂 的情况下设置参知政事这一官职日常参与相权的行使,顺利的促成了政出多门的局面,辅以三司使专管财政事务进一步 压缩宰相的独断空间,最终用枢密院完全剥离军政联系让文官彻底成为只掌文书的官员。

决策层面的分化推动了皇权的 斡旋和裁决能力,自此专制主义的制度保障正式成型在地方治理层面,宋代深恶地方割据力量,对武夫执政有着天然的敌意基于这个原因,基层的官员选拔上广开 科举之门,以文墨之吏据武夫之力同时弱化地方武装,强化禁军体系,保证了内重外轻之势即便如此,统治者依然 不够放心,进一步分化地方行政职能软化地方的整体意识知州和通判的地方治理分权架构就此形成,为了进一步巩固, 还剥离地方财权设立四监作为最后一道保险锁2 .政治分权的制衡智慧宋代中央和地方的普遍分权并不是单纯的将原有权力撕碎均分,而是将拥有权力的政务官变成从事职能工作的事 务官宋代的分权重在制衡,而这一系列的制衡就是让官员从事职能化的事务,丧失统揽全局的决策权我们以知州和通判的分权为例,可以看出地方管理权力的分割关键在决策,通判制衡知州的核心点即在于此这 种制衡的智慧将知州驯化成了“拉磨的驴子”,事无巨细的解决地方问题,但最终的拍板还是受制于通判的存在实际上, 地方管理并没有被完全撕碎,也没有造成权责不明的局面,反而将地方的割据潜在扼杀在摇篮里宋代直至灭亡也没有 地方实力跳出来取代中央,自始至终都处于皇权的驯化状态下,因此从内部管理而言,宋代的制衡智慧带来稳定性。

宋 代内部的稳定性也在经济层面客观的反映了出来,自宋开始,民间的经济贸易活动空前繁荣,这正是内部政治稳定的功 劳二、以知州和通判分权制衡为例的教学分析1 .知州和通判分权的教学思路导入局部的材料用三段,第一个局部介绍唐代的州县两级制,第二局部介绍安史之乱以后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第 三局部介绍宋代知州通判分权制衡用这样的比照模式突出知州和通判分权制衡制度的特色,加深对制度演化的认识在提问设计方面,要将问题按照知识的深度进行分层抛出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地 方治理制度的特点,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宋代地方分权制衡制度出台的历史背景,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 宋代地方分权制衡制度的利弊及历史影响通过这种分层探究式设计提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加深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深度 理解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应该广泛使用互联网信息调研工具,用问卷了解学生课后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复习安 排录制课后复习的知识短视频帮助学生温故强化已有知识,到达活学活用的目的2 .二次本备课的改进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要进行专题化且目的明确的反应式改进初中生对于古代的理解程度相对较浅,对于各种 历史专业名词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对于制度的具体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因此适当的进行课堂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代入 感,辅以教师的解析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从书本、课堂搬进学生的大脑。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适当的进行理论性的重复也具有很高的强化价值,教师的重复性发问和讲解配合学生的重复 性回答和背诵都是全面深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三、教学应用的功能性评价就知识性而言,深化出来宋代政治制度的分权与制衡能够起到一点爆破多点开花的效果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认 识本质上需要学生课后收集大量的古代政治制度的资料,对初中生构建完整的古代政治史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课标而言,细化这局部的内容本质上就是对课标进行分解和重构的过程,用这种思路去处理教材中各个局部的 内容就能形成合力更好的落实课标的总体目标就学生的成长而言,引导式的设计和知识性的内容比枯燥的课本更具有吸引力,发现知识比接受知识更具有成就 感,这才是历史这门课育人功能的本质参考文献:1 .守常与变革:中国古代“制度”运行的两难选择,彭勇,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3月;2 .中国古代制度防腐的思想与历程,贺培育,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3 .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的视角转换,陈明光,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3期;4 .中国古代制度文明的政治解释,亓光,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5 .浅谈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竭蔚,中学课程资源2020年第3期;6 .史学研究成果与高中历史教学,王范宇,文件资料2020年第33期;7 .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统一”与“差异”,鲁西齐,南国学术2019年第4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