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弓镇通华寺庙会简介通华寺庙会始逢于 2008 年春节(正月初一至初六) ,自 2009 年开始,庙会时间为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日,每年参加庙会的人数达30 多万人次 ,其中大年初一、正月十五两天人数最多,每天客流量达 5 万人次,已成为方圆百十里的传统大庙会庙会期间,狮子高跷、民间唢呐、歌舞杂技、传统戏曲、划艇游船、斗鸡斗狗、套圈飞镖、游戏娱乐、饮食小吃及各类小商品,工艺品等汇聚于此,场面壮观非凡,每天游客达万人以上 通华寺现座落于张弓镇北村,依傍于古宋运粮河南岸,占地 5亩,建有三间玉皇大帝宝殿,雄伟壮观,两边配有东西厢房各五间,均为雕梁画栋,古香古色,里面供奉着各位佛祖神像,大殿前中间有一双面观音菩萨端坐在莲花池上,高达两丈。
通华寺西院是念佛堂,东院为道家讲道之地相传通华寺建于东汉初期,当时离张弓寨附近有一村庄,庄名景畿六,村中景氏居多,人兴财旺,为后续香火,特建一寺庙,供奉各路神仙,以求景氏家族长盛不衰,但后来却日趋消亡,最后剩一家也膝下无子,无奈之下,便在张家寨要了一张性小孩为嗣,后来景家绝后,张氏小孩随认姓归宗,景畿六也随之并入张弓集据说寺里景家的石碑一直存到解放后,曾在合作社期间被当作牛槽底使用,现已丢失无踪通华寺多次毁于战火,或被洪水淹没,唐代又修复原貌,以后几个朝代,几经毁修,原貌依然明朝成化皇帝朱棣曾去开封途经张弓,在通华寺烧香拜佛,期求国运昌盛解放后寺庙改为学校,2007 年,在北村村委及张弓镇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多方捐款筹资,又修建恢复成现状当时通华寺开工典礼时曾有一条长约 3 米的青龙蛇盘卧在附近一直不走,一些人传言是天龙下凡,忙送来香蕉、葡萄、鲜桃等水果烧香叩头奉祀,引来几十里的数千名群众前来观看据历史记载,宋朝时期,古宋大运河东通淮河和泗水,西接洛水和汴水,河宽里许,水深数丈,流水湍急,舟船如织,来往如梭,是唐宋时期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北宋时期,张弓一带经贸发达,商人云集,是当时百十余里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在张弓古宋运粮河码头南岸逐步建成一条集小作坊酿酒、商品交易、茶馆、小吃、青楼、客栈等一体的繁华集市。
后来,由于通华寺香火旺盛,逐渐形成了传统的通华寺大庙会一直到解放解放后,通华寺被冯玉祥部队破坏,庙会中断2007 年通华寺建成后,在张弓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北村村委牵头组织,成立了通华寺庙会组委会,通过多方面宣传,于 2008年春节期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通华寺庙会自庙会举办以来,通华寺功能设施逐步完善,香火渐旺,庙会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方圆百十里的传统大庙会庙会的举办,也给张弓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为张弓镇及周边群众增加经济收入达 3000 多万元,张弓镇围绕通华寺及庙会大做文章,先后成功地申报了“河南省特色旅游景观乡镇” 、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 “河南省文化工作先进乡镇、 “河南省文明乡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