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儿化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儿化规律;2、能够运用所学规律读好儿化词教学重点: 儿化音变的规律教学难点:儿化音变的正确发音我们在发音中,常常在某些词的末尾加上了卷舌动作,这种现象就是儿化 现象普通话中,卷舌元音与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使这个音节因卷舌而 发生音变,这种现象就叫“儿化”儿化词的发音有自己的规律,这就是本节课 我们要学习的一、儿化韵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长期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 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化”到了前一个音节上,只保持一个卷 舌动作,这种现象叫儿化,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叫“儿化韵”二、儿化的音变规律1、基本性质:使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带上卷舌色彩2、基本条件:韵腹元音是否便于发生卷舌动作3、注意:儿化的卷舌作用从韵腹开始至韵尾,韵头不受影响4、儿化的情况:1) 、韵母或尾音是a、0、e、©、u,直接卷舌如号码儿、粉末儿、子弹壳儿、 名角儿、眼珠儿2) 、尾音是i、n,丢掉i、n,卷舌如盖盖儿、窍门儿3) 、韵母是i、U,加er,如玩意儿、毛驴儿4) 、韵母是・i,丢掉・i,加er ,如写字儿、树枝儿5) 、韵母是ui、un、Un、in,丢掉i、n,加er,如麦穗儿、没劲儿。
6) 、尾音是ng,丢掉ng ,卷舌,元音鼻化如电影儿三、儿化的作用1、区别意义和词性如:画(动词、名词)——画儿(名词)2、表示温和、喜爱或蔑视的感情色彩如:小河儿 小孩儿 小偷儿3、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如:小刀儿 纸条儿 针尖儿发音训练:P55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儿运运气儿,顺手儿拿起小唱本儿,唱了一 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单弦牌子曲 儿,小快板儿,大鼓词儿,越说越唱我越带劲儿♦四、听录音,欣赏作品:作品17号《济南的冬天》最后一段(301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 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 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 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第四节 “啊”的音变教学目的要求1、 使学生掌握“啊”的音变规律;2、 能够运用所学规律将“啊”的音变读正确。
教学重点:将语气词“啊”读正确;教学难点:[z]a、nga的读法啊”放在句首时作叹词,读本音“a”,可以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感 情,在句尾作助词时,就要发生音变现象语气词“啊”的变读:“啊”总是在其他音节的后而读作轻声,其读音伴随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而产生变化:“啊”的音变规律:1、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a、o(iao、ao除外)、e、©、i、U时,读作ya,汉语可写作“呀”,如:奇啊(qi ya)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u(包括iao、ao)时,读作wa,如秀啊(xiu wa)跑啊 (p a ow a ) 跳啊 (ti a o w a ) 3、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汉字可写作“哪”,如险啊(xiann a)4、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g时,读作nga,汉字仍写作“啊”如静啊(jin gnga)清啊(qing nga)5、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舌尖前元音・i时,读作[z]a([z]是国际音标的浊 音),汉字仍写作"啊”,如宋词啊(songci [z]a)6、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舌尖后元音・i或卷舌元音er时,读作ra,汉字也 仍写作"啊",如唐诗啊(tangshi ra)、玩儿 (wan ra)发音训练:P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