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配电柜二次配线工艺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4.66KB
约14页
文档ID:493601233
配电柜二次配线工艺_第1页
1/14

二次配线工艺1 总则本文件规定了二次配线的原则、工艺要求、操作程序适用于电气成套产品中二次配线的加工和质量控制注:当本文件相关条款与质量计划和制造规范的规定以及按照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冲突时,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实施2 配线原则布线应平直、整齐、统一,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跨越不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弯曲半径约为线经两倍)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应采用斜线连接导线与端子连接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同一元件、统一回路(或功能相同元件与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及弯曲弧度应保持一致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布线时严禁损伤绝缘层和线芯二次配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不得经过端子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2,对于低坪(0 100功线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mm2的导线。

接线不得使端子受到额外应力导线接入端子应采用铜接头,许可不采用铜接头时,软导线绞紧搪锡接入,独股线作成羊眼圈接入线槽布线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线束布线时,应根据缠绕管规格,但最多不得超过30 根布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布置,不得出现歪斜交叉布置柜内的弱电布线与强电应分开敷设集中布置的端子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面板和柜体的接地跨接线不应缠入线束内(单独敷设)剥线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剥线钳剥 4mm级以下导线,6 mmM上导线用电工刀削除绝缘层) 端子接入两根导线时,之前应加铜垫片,保证压按平贴,接触良好导线截面积不同时,截面积大的放下层,小的放上层使用材料BV单股铜芯线,BVR^股铜芯线、行线槽、绝缘套管、线夹(大、中、小三种),3*150mm 尼龙扎带,OT (UT IT)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号码管、标签、缠绕管4 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嘴钳)扁嘴钳、螺丝刀、扳手、冷压钳、(20〜75W电烙铁、记号笔、万用表5 准备工作、评审图纸:⑴接受图纸,必须具有资格人员(组长以上)才能接受,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查看图纸的清晰度;②查看图纸产品计划号是否相符;③查看图纸数量是否正确;④接受生产的图纸必须有交接手续;⑵对合同的质量计划及技术要求详细理解;⑶无质量计划无制作要求的合同必须由技术部门出具相关手续方可生产;⑷生产前必须看清质量计划和制作要求及图纸的签字是否齐全,组织讨论确认方案后方可生产或首件的加工工艺、布置等方面评审确认后批量生产。

方案确定⑴选择材料①导线选择a.柜内导线采用黑色,有特殊要求的按质量计划中的颜色要求选线;b. 一般情况下,电压回路固定线束用B V导线,电压回路活动线束采用B VR 导线电流回路固定线束采用BV导线,电流回路活动线束采用BVR导线,接地 线采用黄绿双色导线;c. 热带型产品选用热带型聚氯乙烯线,高温型产品选用航空蜡克线;d.计量柜中电流回路线束采用 4mmBVR导线,电压回路活动线束采用(控制 回路,信号回路,照明回路)活动线束采用BVR导线,固定线束采用BVR导线;注:北京地区产品要求: 电压回路固定线束采用BVR导线,电压回路活动线束采用BVR导线,电流固定线束采用BV导线,电流回路活动线束采用BVR导线,BVR导线需先压线鼻后焊锡,BV导线不需焊锡,如果是针线鼻子无需焊锡;②号码管a. 根据所下二次图中的线号,用号码筒打印机打印出所需的号码筒,以便放线时使用;b.号码筒内径为3-5mm分别用于导线;c. 号码管打印后字迹必须工整、清晰、且无涂改现象;③护线套a. 线束穿入金属板孔时,金属板孔上必须有保护层(护线套);b. 根据金属孔的周长,把护线套量好后下料;c. 护线套嵌好后,接缝处应处于下方;④缠绕管a. 采用阻燃性缠绕扎丝,用于线束的绑扎;b. 缠绕时先将线束整理整齐, 导线应拉直, 不允许参差不齐;c.为了达到通电时的散热要求,缠绕管每绕一周均应有2-5mm空隙;d. 缠绕时接缝处应处于线束下方接口;⑤线鼻子a. 用于多股导线的接头, 压接后便于固定;b. 线鼻子是根据导线截面和接线庄头的螺丝外径选择的;系列(“O'型)2-3线鼻子规格如下: 2-52-62-82-10系列(针型)线鼻子规格有:LT15008LT25008e. 其它型号的规格有:RF110, RF250, BF110, BF250⑥线夹子a. 线夹子用来固定线束的,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b. 选择线夹子的大小根据线束的粗细来决定,小号线夹子能容纳的线束采用小号线夹子固定,如容纳不下就采用中号线夹子固定;c. 线夹子固定先把线夹子盖子上的自攻螺丝拧松,并拆下一只,将线夹子底座用螺丝固定牢固,螺丝的大小是根据实施选择的,一般情况下用M48*8半元螺丝和①4平垫、弹垫、螺冒紧固,线夹子底座固定后,将线束放于线夹底座上,然后将线夹子盖子盖上,将自攻螺丝拧紧;d. 线夹子坚固后,线束不存在滑动现象且线夹无裂痕;⑦抽带a. 抽带用于线束的绑扎和固定;b.抽带根据其尺寸长短,大小分多种,二次配线过程中采用3*150mma格的;c. 抽带使用时,先将抽带放于线束外围,有齿的面向线束,光滑的面朝外,把抽带的尾端插入抽带头部里,用力拉一下,使线束在抽带内没有滑动现象,再将抽带尾尾端伸出头部的多余部分剪去;⑧螺丝a. 螺丝的规格要保持一致;b. 如接点已攻丝,紧固时需相就规格的半元或六角螺丝和相应规格的弹垫、平 垫坚固后弹垫必须压平;c.如接点未攻丝,紧固时需相应规格的半元叫六角螺丝和相应规格的双平垫,一弹垫一螺帽,紧固程序必须达到要求,坚固后螺杆伸出螺母2-3扣,最多不超过5扣。

।壬 蟒丝 连 ①平垫 m平垫产r弋替执Q)则6工艺要求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接线正确、牢固,与规范一致配线方法有以下三种,其工艺过程分别如下:(1)平行排列配线:放线一布线一平行编排一固定一接线;(2)成束配线:放线一布线一扎束一固定一接线;(3)线槽配线:布线一放线一布线一接线成束配线时,应将较长导线放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 束的夹具应结实、牢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导易破坏绝缘层的材 料捆扎线束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光滑、无毛刺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至少两个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齐全、平整、无翘角固定线槽的紧固件,紧固后其端子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连接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同类型器件的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基本一致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置应合理,固定牢靠,线槽盖启闭好,断口整齐, 颜色保持一致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回路及高坪(110V及以上)控制回路应与 低坪(110V以下)的控制回路分开布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 干扰措施如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强制闭锁的〜 220V电源线应与a、b、c三个 输入线分开敷设。

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头,压接牢靠,接触良好,压好后焊锡导线两端应套线号识别标记(套号码管)接好的号排应满足阅读习惯活动的布线应保证活动到极限后, 线束不受拉力和张力影响,且关闭时不应大 应力过门线束应采用固定线束的措施,过门线束不超过 20根,1mm不超过40根, 若导线超出规定数量,应分成两束或更多过门接地线低压柜为 mmM、绿线,高 压柜为6 mm2勺铜纯或铜编制带,两端压接 形铜接头,整平搪锡,套透明绝缘管连接两个端子间的导线不允许有接头导线束不能紧贴金属结构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加装橡胶套或其它绝缘套焊接接线只有在所选元器件是采用此种形式时才允许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 2〜3扣,不得超过螺丝公称直径的 一半,螺纹不能滑丝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同批产品材料色泽应基本相同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 (1):额定电压V12二次线与裸导体间距(mm>12>75>100>125二次带电体与地之间绝缘距离(mm>5二次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mrm>3指示灯及按钮颜色见表(2):合闸(或启动)分闸(或停止)储能按钮指示灯绿红红绿黑色白色端子排布线时,应将方便的接线位置留给用户,如图(1)端子排水平布置时 —7":― 厂内配线用户接线垂直布置时(右)图1端子排垂直布置时(左)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

7操作程序熟悉图样确定芳案校对器件及贴标识布线平行排列或捆成束或线槽形线 分路线束剥线头套号码管压接铜接头(必要、时焊锡接线对线检查 熟悉图样7.1.1 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二次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制造规范7.1.2 统计线路编号,元器件系列号及代号,交审核后转打印7.1.3 统计使用材料,列出清单,交审核后备料确定方案根据制造规范等资料,评审确定布线走向,固定位置,确定行线方式;同时召 集配线工交代工艺要求,明确质量计划校对器件及贴标7.3.1 根据施工接线图,对柜体内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外观进行 校查,并确认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问题,应提请解决后再进行接线(或在工 序卡上记录问题)7.3.2 按图样规定的电器元件序列号进行标识,标识贴于器件上方,以利于观 察,同时不可能遮盖的位置,要求标贴整齐、不歪斜、不拖落7.3.3 按图样规定的端子名称标识端子,满足阅读习惯7.3.4 有模拟牌的面板应校对与一次方案是否相符,如有误,应提请更换布线7.4.1导线选择按表(3):电路特征或用途导线截面(mm2颜色直流电压0 48 V正(黑)负(兰)0 220V保护电压回路黑色保护电流回路黑色同电流回路(4*)黑色(*)黑色控制回路直流1兰色交流红色接地线随回路黄绿双色7.4.2 布线要求:线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 不扭曲或扭绞。

布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束成直 角,从线束的背面或侧面引出,线束弯曲时应先捋直后逐根弯曲(捋直弯曲易用手, 严禁用钳强行捋直弯曲)7.4.3 比量第一个接头端子至第二个接头端子的导线长度,并加100mmfc右余量,剪断导线并套上号码套,打勾使号码套不致滑落,活动的地方,应活动至最大 位置比量断线,保证导线连接后活动时不受张力和拉力行线方法7.5.1 平行排列线束,捋直紧贴敷设面,保持走线平行,间隔200mnS定一次, 或单根或整体7.5.2 成束配线,根据线束中导线根数选择缠绕带,缠绕间隔均匀,一般间隔 5〜10mm间隔均匀,线束不交织适当设置线夹固定(间隔横向0300mm纵向《400m。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