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第八中学教职工多元评价考核制度〔草案〕为全面推进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以更新观念、标准行为、提升水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育工作者”为目标,以“爱与责任”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素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重任的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特制定此评价制度一、考核评价目的和原则( 一 ) 目的用新的教育观念为评价目标,建立有利于发挥教职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促进全体教职工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二 〕原则1、全面性原则,既重视教职工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教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既要评估教职工的工作业绩,又要重视教职工的工作过程;既要表达教职工的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尊重教职工的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2、发展性原则,关注教职工的发展,将教职工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全体教职工主动、终身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成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3、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突出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教职工自评为基础的,学校领导、处室、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渠道的教职工评价机制;评价方法,途径多样化,建立以校为本, 以工作业绩为基础的教职工岗位工作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可行性原则,既表达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考虑到个体要求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自评和多种方式考核的评价方法二、考核内容和标准:〔一〕工作业绩25 颗星;〔二〕学科竞赛10 颗星;〔三〕各类先进 5 颗星; 〔四〕师德标准5 颗星; 〔五〕教科研工作10 颗星;〔六〕考勤5 颗星; 〔七〕岗位标准10 颗星; 〔八〕专业进步5 颗星; 〔九〕岗位服务10 颗星; 〔十〕关心学校发展4 颗星;〔十一〕各项管理10 颗星〔二〕考核标准以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及工作性质的要求为基本依据〔三〕考核依据:教代会通过的各项规章制度〔四〕考核方法:十一项考核内容共计99 颗星,逐项按月或学期进行考核, 各项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到达规定的分数按月或学期予以奖励, 并将此项考核分数换算成所得星的数目予以登记,年终将各项获得的“星”相加,到达规定的数目予以奖励,并于下一年度享受学校每月给予的特殊津贴三、评价方式和途径1、教师自评应用自评量化表、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管理叙事、阶段性工作总结、个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与可比对象比较,要求能经常地反思,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评价意见,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实际可持续性发展。
2、同事互评应用教学案例分析和研讨、说课、听课与评课、述职测评等交流方式, 调查问卷或互评量表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建立教职工个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年级组、各处室为单位进行互评,互评应持真诚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团结氛围,促进共同成长3、校领导、处室评价应用面谈、座谈会、述职工作等交流方式,日常观察、常规检查记录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评价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教职工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表达关心,注重发现教职工的闪光点和进步,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4、学生评价应用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生周记或个别征求意见等调查方式,师生对话等交流方式进行要求评价前应让学生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评价工具,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以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为准5、家长评价应用调查问卷等调查方式,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交流方式进行要求评价前要让家长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以及工具等, 针对家长的城乡地域、文化素质等差异,设计相应的评议工具,要信任家长,要正确引导家长客观、动态地评价教师,鼓励家长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家长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有分析地看待评价结果。
四、考核说明:1 、考核对象为学校各岗位工作人员;2 、根据各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分项考核由各主管处室负责,考 核结果汇总后按比例计算,累计相加3 、处室主任、干事根据岗位职责由主管校长、主任、教职工分别 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相关考核项内按比例计算4 、工勤、教辅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单独进行考核西宁市第八中学教学业绩评价考核制度考评方法:分项采分,累积加分25 颗星考核分值:100 分评价标准:㈠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参加考试的科目1. 在学校组织的月考、期中考试中独立出卷并被采用者,奖励1 分2. 各类考试后能根据学校要求认真批改试卷且无失误者,奖励1 分3. 以月考、期中考试成绩为标准:① 在月考期中考试中,七、九年级考试成绩到达年级均分者,一次奖励1 分;八、高二、高三年级与前一次成绩相比持平者,一次奖励1 分② 在月考期中考试中,七、 九年级考试成绩超出年级均分1-2 分者,一次奖励2 分;八、高二、高三年级与前一次成绩相比超出1-2者,一次奖励2 分③ 在月考期中考试中,七、 九年级考试成绩超出年级均分3-5 分者,一次奖励3 分;八、高二、高三年级与前一次成绩相比超出3-5者,一次奖励3 分。
④ 在月考期中考试中,七、 九年级考试成绩超出年级均分6-分以上者,一次奖励4 分;八、高二、高三年级与前一次成绩相比超出6 分以上者,一次奖励4 分4. 以统考、会考、中考、高考为标准:⑴统考、会考、中考、高考成绩到达学校总目标者,奖励 15分⑵统考、会考、中考、高考成绩超出学校总目标 1-2个名次者,奖励20 分⑶统考、会考、中考、高考成绩超出学校总目标 3-5个名次者,奖励25 分⑷以此类推5. 在学期末学科成绩较前一学期期末成绩有所提高者,为进步奖,奖励 10分㈡体、音、美、信息技术等不需要参加考试的科目1. 组建与本学科有关的兴趣小组,学生乐于参加者,奖励5 分2. 不仅组建与本学科有关的兴趣小组,而且形成特色,为学校争光者,奖励10 分3. 开设与本学科有关的各类专题讲座,效果良好者,奖励15 分评价方法 : 各级各类与本学科有关的活动记录,分项采分,累计加分分值: 10 颗星考核分值:100 分评价标准:1. 参与并组织校内学科竞赛者,奖励2 分2. 在校内学科竞赛中个别学生获奖者,奖励一等奖3 分,二等奖 2 分,三等奖1 分3. 教师本人参加校内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者,奖励奖励一等奖4 分,二等奖 3 分,三等奖2 分,优秀奖1 分。
4. 参加片区学科竞赛个人或学生〔学生人数是班级的三分之一〕获奖者,奖励一等奖5 分,二等奖4 分,三等奖3 分,优秀奖 2 分5. 参加市级学科竞赛个人或学生〔学生人数是班级的三分之一〕获奖者,奖励一等奖8 分,二等奖7 分,三等奖6 分,优秀奖 5 分6. 参加省级学科竞赛个人或学生〔学生人数是班级的三分之一〕获奖者,奖励一等奖9 分,二等奖8 分,三等奖7 分,优秀奖 6 分7. 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个人或学生〔学生人数是班级的三分之一〕获奖者,奖励一等奖10 分,二等奖9 分,三等奖8 分,优秀奖 7 分8. 处室工作人员、工勤教辅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参加相关的竞赛活动获奖者、以及发表与本职工作相关文章的、各类检查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分等次分别奖励10、 9、 8、 7 分教师先锋岗评价考核制度评价方法:分项采分,累积加分,但不超出这一项分值分值5 分评价标准:1. 获得校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师、师德标兵、文明教师、党员先锋岗、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员等称号者,奖励3 分2. 年终考核为优秀者,奖励4 分3. 获得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师、师德标兵、文明教师、党员先锋岗、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员等称号者,奖励4 分。
4. 获得省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师、师德标兵、文明教师、党员先锋岗、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员等称号者,奖励5 分5. 获得国家级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师、师德标兵、文明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者,奖励6 分师德标准评价考核制度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家长学生反馈的方法5 颗星评价标准:1.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评价教师行为合格率为90%,奖励2 分2.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评价教师行为满意率为60%,奖励3 分3. 在问卷调查中及家长学生的反馈中,评价教师行为好的到达40%,奖励 4 分4. 在问卷调查中及家长学生的反馈中,直接评价教师为最喜欢的老师的到达30%,奖励5 分出勤考核评价制度评价方法:签到制度,抽查方式,分项采分,就高不就低5. 颗星评价标准:1. 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会议、升旗等,上班期间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奖励3 分2. 外出履行请假手续,不因请假耽误上课,本学期中上满课,奖励4分3. 本学期中出满勤、上满课者,奖励5 分评价方法:i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常规检查、抽查;ii分项采分;话采取学生问卷;学生座谈会;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各处室考核;年级组考核;学校考评小组考核。
累计加分但不超出总分值10颗星评价标准:㈠备课: 1. 能超周备课,教案中有教学目标、重点、 难点、 课时安排,奖励 1 分2. 能超周备课,教案中有教法设计,学法设计,奖励2 分3. 能超周备课,教案中有分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奖励3分教务处检查合格,奖励1 分2. 教学内容生动,符合学生需求,奖励2 分3. 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喜爱,奖励3 分4.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分层教学,并随堂小测,奖励4 分㈢作业批改:1. 按学科特点,布置作业,到达规定次数,奖励1 分2. 根据教学需要,有特色作业,奖励2 分3. 根据小班化教学需要,有分层布置作业,奖励3 分〔四〕清洁卫生:总分值10 分〔教室、责任区的打扫、保洁,尤其各种考试和活动后的清扫和保洁、做到无死角〕〔五〕、组织纪律:总分值10 分〔自习课学习纪律、集会活动纪律、课间纪律〕〔六〕、仪容仪表:总分值10 分〔学生着装、礼仪礼貌〕〔七〕、文明习惯:总分值10 分〔学生语言、行为习惯〕〔八〕、主题班会:总分值10 分〔班会组织和落实情况〕〔九〕6、家访活动:总分值10 分〔要有家访回执,并且家访的次数每学期不得少于总人数的25%〕〔十〕、课外活动:总分值10 分〔活动组织和落实情况、三操及广播操的质量〕〔十一〕、公物管理:总分值10分〔教室、责任区公物管理〕〔十二〕、班级文化建设:总分值10 分〔教室布置、宣传栏的布置〕〔十三〕、与课任教师的协作:总分值10 分〔课堂情况、目标的制定与达标〕〔十四〕处室主任、干事、教辅、工勤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是否标准、是否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是否坚持专业素质提高、工作中是否有 创新等。
评价方法:分项采分;查看资料;采取学生问卷;学生座谈会;家长问卷;各处室考核;年级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