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比较宪法学的阶段性特征及研究方法浅析政治论文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50KB
约2页
文档ID:315221245
现代比较宪法学的阶段性特征及研究方法浅析政治论文_第1页
1/2

现代比较宪法学的阶段性特征及研究方法浅析_政治论文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各国宪政制度之间发生不同程度的交融与影响,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开放、创新的精神,探析比较宪法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多视角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并为其进行科学界定  Abstract:Follows the globalization to further deepen, between various countries’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system has varying degree blending with to affect, we must stand in the time altitude, by opens, the innovation spirit, searches analyzes the comparison constitution study development gradual characteristic, multi-angle of view questions and so on research technique, and carries on the science limits for it.   关键词:比较宪法 阶段性 多视角 方法  key word: Compared with constitution gradualness multi-angle of view method    一般意义而言,比较宪法学是对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宪政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共同特征的分析、本质差异的探讨、价值判断以及规律鉴别的科学。

狭义角度来说,指的是外国宪法的比较研究;广义角度来说,它还包括同一个宪政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比较研究  一、比较宪法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比较宪法学是宪法学和比较法学的分支科学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对宪法的比较研究,亚里斯多德曾在《政治学》中对许多城邦国家的宪法进行了比较研究i,但基于当时的比较研究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因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比较宪法学基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的地位和大量成文宪法文件的客观准备,对宪法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比较宪法学得以诞生比较宪法学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变化:  第一个阶段,在19世纪后半期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就主要特点呈现为:集中于具体宪法条文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主要在英国、法国、美国ii等某几个资产阶级国家之间进行宪法现象的比较研究;缺乏理论高度的整体比较研究等  第二个阶段,在20世纪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出现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比较宪法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其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学者们不再局限于以资本主义的某个国家为研究单元,而是拓宽比较范围,将不同类型的宪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另外,研究的特点呈现为:着眼点提升到宪法研究方法、宪法的制定原则、实行效果、发展趋势、结构功能等高度。

  20世纪50年代以后,比较宪法学发生第三个阶段的突破: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多元化研究以维尔等极具代表性的学者发表大量学术著作,将研究的视角由理论推向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注重宪法的实践功能研究和制度的运行工作研究;重视非西方国家的宪法实践活动;主张多元化的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固然离不开最基本的比较研究方法,其比较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比较,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研究  1.系统比较分析法  任何一个国家的宪法,其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同整个国家社会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联系在一起,宪法更是在国家社会的生活中得以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因而,我们在进行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时,应当坚持运用系统分析法,将宪法具体问题、单项内容放在宪法体系中去把握,将宪法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相关研究置入整个国家社会这个系统中去运筹分析,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除此之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宪法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存在,尤其是在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今天,不同的宪政制度之间发生继承、借鉴、融合、排斥等相互关系,因而,我们应当将一个国家的宪法放在世界这个更为广阔的大系统中进行有机统一分析  2.意识形态分析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提出“华盛顿共识”在全球的推行,苏联解体后,新自由主义成为资本全球化的强力助推器,全球化朝着均质的世界市场方向发展,中国面临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态势也发生着质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以国家主权、人权观念、政治民主、宗教等为切入点对我国人权进行干涉,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敏感话题基于此,我们应当科学运用意识形态分析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人权的本质区别另外,我们应当批判性的借鉴和吸收真正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诸如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资料  3.阶级分析法  宪法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之上所产生在比较宪法学的比较研究过程中,应当重视宪法的产生及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各国宪法的横向比较和某一个国家宪法的纵向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阶级分析法只有从源头上了解推动宪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力量对比分析中,剖析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政制度的根本特征与本质区别,追问不同国家的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在阶级力量对比分析中,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关系变化对宪法发展的影响,探寻推动或阻碍宪法变革或进步的根本因素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我们应当在实践中运用并检验理论,得出新的认识,并以新的认识来推动理论的发展因而,比较宪法学的研究不仅要重视各种宪法理论和宪法规定的现状、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要研究各项宪法理论和宪法规定在不同国家、在具体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运转状况。

比较分析各国宪法运作的优劣态势和效果,用以改善宪法的立法技术和程序,推动宪法理论和宪法规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第354-481页  [2]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49,247页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