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巧提沙一、教学目标1. 认识沙的性质和特点;2. 学习巧提沙的方法;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二、教学准备1. 巧提沙实验用具:瓶子、铁丝、沙子;2. 展示板、彩色粉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用一瓶装满沙子的瓶子展示给学生,并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瓶子里的沙子取出来?2. 学习巧提沙的方法(10分钟)老师用展示板上的彩色粉笔画出巧提沙的步骤,然后向学生介绍如下方法:1. 用手捏瓶颈;2. 用铁丝伸入瓶口;3. 慢慢上拉铁丝;4. 沙子慢慢被提出3. 操作实验(20分钟)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瓶装满沙子的瓶子和一根铁丝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巧提沙实验,观察沙子逐渐被提出的过程4. 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们回到座位上,交流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体会,并由学生自己总结巧提沙的方法5. 拓展练习(10分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巧提沙实验,比较各种工具的优缺点6. 复习(5分钟)老师向学生复习巧提沙的方法,并巩固学生对巧提沙实验的观察结果的记忆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巧提沙的方法,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也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操作不到位,需要老师进行个别指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下一次教学可以加强实践环节,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说明此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沙子被提出的原理,并进行相关的科普知识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巧提沙实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