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49.50KB
约23页
文档ID:572876302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_第1页
1/23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主题一:主题一:课程标准的新体系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前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突出“人文性”这一特征,在处理两者关系时,用了“统一”,而不是“结合”、“联系”等词,更多地强调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者的整合关系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4个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保障)语文课程建设的理念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上述4个理念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十分关注课程目标的制定根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把初中和小学合并在一起,分为4个学段,并对每个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

各种设计结合在一起(总体目标、分段设计、分类设计),体现了课程目标设计的新思路 三维设计三个维度设计目标要求: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此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这样设计的好处有3点健全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观,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值观,要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处理自我的价值观,要自信自强,自我发展;处理人与文化的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提升现代文化的品位 主题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主题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规定: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的目的);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前提);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策略);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保障)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去的教学大纲把语文教育的目的基本上定位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核心是“语言能力”曾对整个语文教育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弊端是保守性、单一性 新课标首次把语文课程的目的规定: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核心是“语文素养”,在概念上有三点解释 1、“致力于”不同于以往的“培养”,要求加大力度,全神贯注。

2、“语文”不同于以往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功能是单一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是多元的 3、“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从内容上看,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而语文素养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前者重在功用性,后者既有功用性,又有非功用性4、“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意识形成”强调的是过程的动态性和基础性,“发展”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动态的)  (一)语文素养的概念界定    概念: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对概念作5点引申说明: 1、语文素养是一种语文教育结果的表现形态2、语文素养呈现语文水平的生成性的动态结构3、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4、语文素养生成的主要途径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5、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可以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调整当前和今后语文教育的观念和策略。

(二)、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点1、热爱祖国语文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祖国的语言文化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等3、丰富的语文知识知识字、词、句、段、篇P8)4、发展语文能能力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促使这些能力适应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 5、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位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6、提升思维水平语文课程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7、养成良好的个性个性是个人面貌的独特侧面,包括: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如自信、自主、创意等;良好的语文品质,如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8、完善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五大策略:1、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2、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3、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4、增进现代的人文精神。

5、形成完美的精神世界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即人性)2、学生认识的多元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体验,存在差异性,所以认识也是多元的积极倡导语文教育也是多元的 3、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场所,实践活动有3种类型: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语文课堂内的其它)4、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属汉藏语系的汉泰语族,总特点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语文教育要注重整体感悟 “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方式有3个基本认识:1、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是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2、这三种学习方式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即自主、合作、探究)3、学习方式和讲授方式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是由教师良好的讲授方式决定的,当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开放性语文课程的特征1、时代性语文课程应适应时代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2、社会性语文课程向社会生活开放,密切联系现代实际,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3、全程性语文课程的开放是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开放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时空、课程类型、课程评价的开放等等。

4、实效性开放—增效”即语文课程的开放要更多地关注它的实际效果,把开放的形式与效果的优化结合起来思考 (二)开放性语文课程的表现1、从课程目标看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性设计2、从课程类型看开放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当中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3、从课程的时空看开放的语文课程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  4、从课程实施看开放的语文课程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5、从课程发展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根植现实,但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是开放的、变化的、发展的、有活力的 谢谢老师们!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