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KB
约3页
文档ID:468158668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_第1页
1/3

大抵人家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稍安静,然后开卷,方有所益 朱熹《答周深文》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垒平 雪芹遗诗《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形象分析《小城三月》的悲剧让人迭叹不已我忽然想到, 对于处在新旧礼教之中一个被新思想慢慢 熏染并心有感触的这么一个传统而又心底纯良的少女, 她的 命运到底是有希望的好, 还是没有希望的好或者说哪一种情 况更为悲剧正如鲁迅关于铁屋子的思考: 对于没有希望的民 众,不去唤醒他们,固然可以让他们麻木的死去,不必经历 心里的痛苦,但面对希望,还是有唤醒他们的责任那么,在旧礼教的中国,翠姨的命运到底有没有希望呢 也许有,但她的境遇却注定了是多么渺茫的一种奢望小说的尾声给了一点亮光 “ 我”母亲在翠姨死后说:“要 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 ” 但翠姨的悲剧不在于嫁与不嫁, 而在于她认识了一个有文字 的文明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在当时还只是如试管中的胚胎, 微动而脆弱这个世界让她对自己脱胎出来的世界绝望而 她更大的悲剧是她却深爱上了这个本不属于她的世界, 爱上 了他不能爱的人可以想象,不嫁人的翠姨仍然要死!翠姨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他的绝望。

她腼腆、 柔弱、纯情; 她没有反抗争取的勇气与能力, 她只能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 成全她的希望翠姨的世界是万分复杂的过分的复杂让她 的选择没有空间她的爱是一种没有希望的冒险,相比于张 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这种爱更不为世俗所容,因为她与“表 哥”的“姨侄”关系她没有曹七巧那么地蒙昧,所以她不 愿只求得一个嫁或不嫁的结果 嫁,她也不可能成为曹七巧; 不嫁,她的世界是空的,她的生命在真空中不能存活所以 如果她要活下去,又必然要成为另一个曹七巧她没有曹七 巧的心力(曹七巧最起码能孤身去同周围的人拼打,尽管为 了存活而失去了心灵) ,对她而言选择也是唯一的,那就是 绝不去选择愚昧与无爱的世界翠姨的美丽恰在于此曹七 巧的悲剧是一直庸俗下去,而翠姨的悲剧根源却正与之相 反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与文明 文明的爱情,文明的世界,文明的思想,文明的生命,文明的向往在小说中,始终笼罩着一种春的气息,这就是新思想的 介入这种新思想让传统美的翠姨走向了文明美,让她逐渐 走向了与旧传统决绝的道路旧传统与新思想的冲突,是翠 姨蜕变的大环境,也是她悲剧的根源刚开始,翠姨虽然觉着未婚夫又低又小,但依然没太在 意,用聘礼钱去买衣物杂什。

但最后, “一想到那个又丑又 小的男人,她就恐怖 ”小说为我们预示了一种文明的希望, 虽然新思想在当时仅是学生的思潮,但从翠姨身上,可见新 思想的为人所憧憬这种憧憬,从鸦片战争以后,便一直激动着中国青年的 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打开了 中国人封闭已久的心,也开始了中国人文明的新生命三四 十年代,尤其是三十年代,中国的一批热血青年因为种种原 因,曾轰轰烈烈外出打拼,接受到了新思想继他们的挣扎 觉醒之后,在中国保守的乡间,知识青年们也开始了奋争的 旅程,甚至像翠姨这样的传统女性翠姨的悲剧美就在于她处在这样复杂的环境里, 使得这 种美在传统之外又有一点叛逆如果她的美在于传统,不过 腼腆贤淑;如果是叛逆的出格,不过坚强热烈于是翠姨的 美就美的丰富, 是圣母之美, 是维纳斯之美, 是中国女性独, 的情致正如小说末尾,那马车再也驮不动美丽的翠姨 了……在文明与传统夹缝里生存的翠姨, 她选择的命运其实就 是最幸福的了正如她所说: “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 都得到了……” 《小城三月》 1941 年 7 月 1 日《时代文学》第 1 卷第2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