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教导主任、教研(备课)组长备课管理中须注意“十重十轻” 教育主任、教研(备课)组长在备课管理中须留意的"十重十轻' 备课是个技术活,备课又是个良心活,备课还是个合干与单干并存活课备的好不肯定能上的好;但课备不好肯定课上不好综观当前中学校备课管理,笔者发觉在教育主任、备课组长层面存在,我称之为十大雷区或错误认知,现一一解剖分析如下 [误区 1]重上课轻备课 很多老师挣着上课,认为只要上课多,教学成果就会好优秀老师一节课能讲会内容,有些老师多节课也教不会,消失正课教不会,自习课再讲,自习课讲不会课后就大量练习,练不会就反复考,追源的话就是备课不到位备课是根,上课效果是果至少要保证备课与上课时间比要达到 2:1,即至少用 2 节时间去备一节课 [误区 2]:重教案集、教材解析类书集购买,忽视课本配套教参、学科课标征订 与课本配套教学参考书是参加教材编写专家对老师教学指导建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目标把握、考试评价导向特别权威然而很多学校不征订或不按老师人数订改版新教参,有的学校竟无一本新课标反而老师备课桌上摆的多是优秀教案集、各种试卷,这种导向是极为有害的。
[误区 3]:重集备轻个备 集体备课变为偷懒的分工备课;集备时只有主备人充分预备,其它人根本没预备,集备前个备与合备侧重点重复 轻个备指的是合备前老师个备不重视;二是合备后没依据个人教学特点、学情进行增补修订性质的复备 [误区 4]:重显性写轻写前思索及写后消化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完整链条是:思索一一规范撰写教案一一做课件编学案一一教案内容消化与技能练习 写教案前老师要读课标、读教参、读教材、读教材解析,讨论课后习题、练习册、试卷,这思索环节再备课中最占时间 教案写好后老师还要对教案内容进行消化,熟记于心,力争课堂上能脱稿同时还要进行技能训练:把课文大声朗读朗读,生字词提前练一练,试验提前做一做等 [误区 5]:重课件、学案设计轻学习系统整体设计 做课件与编学案不能代替备课,也不能课件做好后再写教案,不要遗忘课件学案是教案附助部分,是依教案设计的 系统学习方案设计不仅仅指学程设计,还包括目标设计、情景任务设计、规章设计 、工具设计、评价任务设计等 [误区 6]:重课时备课轻整本书本课、单元备课 备课存在三级备课,假期间统揽教材、把握整本书学问结构、级段目标分解及确定重难点单元的整本书备课。
对单元重难点把握、学问结构梳理、也许念确立、重难点把握、单元目标分解到课时目标,需要集智的单元备课 讨论县区统考试卷备课,有专家指导备课也应纳入备课范畴之中 若只有课时备课,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备课,缺少整体、系统意识 [误区 7]:重新老师教案督查轻对老老师监控 老老师对学科学问过关,但面对新课标理解、新技术使用、新课堂模式推广,老老师面临从舒适区走出来的挑战,再加上教材更新及每一届与每一届学情不同,老老师更需常备常新,更需从教的设计走向学的设计转型 [误区 8]:检查时重书写数量、格式轻质量标准把控;重告知、定时查验轻动态监控 谁写的多、写的工整就是好教案,这不应成为评价教案优秀常态应重点关注目标设计、主干问题设计、学程设计、评价设计等核心内容优劣 变固定检查为类似体育兴奋剂动态飞检性质抽查,同时看教案内容与课堂所讲是否匹配,引导老师写课堂上真用教案 [误区 9]:重鉴别轻改进、指导 检查教案目的是为了评比考核,划分等级,而不是共享取长补短、改进提高 变教育处检查为同段同学科老师互查,每次学习别人一个优点,改进自己一个缺点。
公开课优秀教案展评时,最好把优秀老师备课时初稿、修改稿、定稿完整呈现出来,并向新老师介绍为什么调整?这样年轻老师收获才最大 [误区 10]:重零起点备课轻参照往年教案修改提升备课;重课后反思数量,轻反思深度 每年教时备课都是费时费劲的零起点备课,如同掘井,一年挖一个,没有深挖若学校建有教案资源库,把往年优秀教案调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删、修改、完善、提升,省时高效 老师课后反思有的没有上课就写了,纯粹是应付有数量没质量也是个通病反思就事论事,没有从根源上找理论依据,属表层浅度反思,要引导老师真反思、深度反思,把重心引到查找问题根源、补救策略上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