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学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教学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教育局教研室西安市教育局教研室王兰英王兰英2010年年12月月30日日说说 课课Interpretation说说 课课 一、说课与讲课的区别一、说课与讲课的区别1. 内容不同:内容不同: 从内容上看,说课和备课都将涉及教材教从内容上看,说课和备课都将涉及教材教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和课内外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和课内外练习的设计等但说课的内容要比备课练习的设计等但说课的内容要比备课更广泛,而且侧重面不同,说课更要求更广泛,而且侧重面不同,说课更要求说明教法设计、学法指导,还有教学设说明教法设计、学法指导,还有教学设计的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的前计的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的前后联系等等后联系等等2.目的不同:.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即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学生会学;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让听者了解教学学设想,使听者听懂,让听者了解教学方案及如何达到育人的目的方案及如何达到育人的目的,讲课是通过讲课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直接直接进行教书育人进行教书育人3. 作用不同:作用不同:•教案的详略由教师自己掌握教案的详略由教师自己掌握,因为大多数教案因为大多数教案是教师写给自己看的是教师写给自己看的,相当于一份相当于一份“备忘录备忘录”,或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准备性文件或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准备性文件,目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更有把握是为了让自己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更有把握,胸胸中有数中有数,或者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或者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醒提醒”,以免偏离方向或漏掉什么重要内容。
以免偏离方向或漏掉什么重要内容•说课稿则是说课稿则是“说说”给别人听给别人听,或是写出来或是写出来“给给别人看别人看”的所以,在在“说说”或或“写写”的过程的过程中多半采用第一人称中多半采用第一人称“我我”,即由即由“我我”来来“讲讲”给你给你“我将我将”怎样或怎样或“我是我是”怎样上这堂怎样上这堂课课,以及为什么我要这样上教案不必包含以及为什么我要这样上教案不必包含“为什么为什么”,只需要有只需要有“是什么是什么” 4.范畴不同.范畴不同:•The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is the direct communicative activity between T and SS;•The interpretation: indirect communicative activity between T and SS.5.对象不同:.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授课是教师与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知道下,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听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听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方法不同;说课则是以教师评委.方法不同;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不是盲目的、仅自己的解说为主.不是盲目的、仅凭经验的。
凭经验的6. 重点难点不同:重点难点不同:•说课主线是讲教学设计思路说课主线是讲教学设计思路,让听者推测让听者推测教学情况教学情况,讲课则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讲课则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说课重点是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法说课重点是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法依据依据,讲课重点则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讲课重点则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科思想渗透和学科思想渗透;说课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说课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讲课属于课堂教学范畴讲课属于课堂教学范畴 二、说课的类型二、说课的类型•1、检查性说课.即领导为检查教师的备课情、检查性说课.即领导为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而进行的说课.况而进行的说课.•2、示范性说课.学校领导、教研人员、骨干、示范性说课.学校领导、教研人员、骨干教师共同研究,经过充分准备后进行的说课,教师共同研究,经过充分准备后进行的说课,目的在于为教师树立样板,供其学习.目的在于为教师树立样板,供其学习.•3、研究性说课.为突破某一教学难点,解决、研究性说课.为突破某一教学难点,解决教学中某一关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而进行教学中某一关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而进行的说课.此类说课往往和授课结合,课后再的说课.此类说课往往和授课结合,课后再深入进行研究.深入进行研究.•4、评价性说课.通过说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性说课.通过说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予评价.常用于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给予评价.常用于开展各类竞赛活动.•5)课前说课)课前说课•课前计划性说课是指教师在上课课前计划性说课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即将上课的内容、步骤、之前将即将上课的内容、步骤、方法、措施、手段等计划向听者方法、措施、手段等计划向听者作一简单的介绍。
作一简单的介绍6)课后反思型说课)课后反思型说课•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以一定的教育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面对校长、部分同事、专教学理念为指导,面对校长、部分同事、专业研究人员,用口头言语和相关的辅助手段业研究人员,用口头言语和相关的辅助手段阐述自己刚刚结束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阐述自己刚刚结束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听课老师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环与听课老师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况、教学效果与质节的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况、教学效果与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在教学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想法、疑问与听课人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想法、疑问与听课人进行交流,共同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进行交流,共同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活动与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学而达到改进教学活动与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活动•说教材说教材•说教法说教法•说学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评价说教学评价三、说课的方法三、说课的方法 主要说明主要说明“教什么教什么”的问题和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为什么要教这些些”的道理。
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的道理 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阐述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培养难点;阐述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 学生创新能力等 1)把握教材的基本点把握教材的基本点2)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3)说明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说明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4)确定本选题的教学重确定本选题的教学重 点、难点点、难点1.说教材1.说教材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词语功话音汇法能题文化意识情感态度自信意志动机兴趣 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学习策略认识策略 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说教材说教材 2.2. 说教法说教法说明说明“怎样教怎样教”和和“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的道理 解释教师是用的什么方法落实五维目标;还要说出教 解释教师是用的什么方法落实五维目标;还要说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在重点、难点的知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在重点、难点的知识上进行点拨,在能力生长点上强化训练,以及如何处识上进行点拨,在能力生长点上强化训练,以及如何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同时说该课时如何使用教具、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同时说该课时如何使用教具、学具或电教手段。
学具或电教手段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2)注意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注意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 3.3. 说学法说学法 说明学生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怎样学”的问题和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的道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特点及学生特性,阐述学习方法,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加强技能操作性,阐述学习方法,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加强技能操作等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外部操作活动方法(如:阅读、听课、观察、外部操作活动方法(如:阅读、听课、观察、笔记、问题、表达、练习、实验、概括、总结复笔记、问题、表达、练习、实验、概括、总结复习等)习等)•2)抽象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比较、分类、类抽象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比较、分类、类比、归纳和演绎、证明和反驳比、归纳和演绎、证明和反驳•3)形象思维方法:观察、意象、联想、想象、模形象思维方法:观察、意象、联想、想象、模型、模仿或模拟型、模仿或模拟•4)符号思维方法符号思维方法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基本环节说清楚,不仅要讲教学)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基本环节说清楚,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
包括课的理论依据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听者既程标准、教学方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听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说教学程序4.说教学程序((2))完完整的教学程序(怎样铺垫整的教学程序(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等等);); 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 11. .评价内容多维评价内容多维语言技能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互动行为互动行为临场机制临场机制评价内容评价内容5、说教学评价、说教学评价22. .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手段多样观察观察现场纪录现场纪录访谈访谈问答问答互动行为鉴定互动行为鉴定档案袋档案袋评价手段评价手段评价工具评价工具紧扣主题紧扣主题趣味性强趣味性强实效性高实效性高评价语言评价语言准确性准确性多样性多样性有效性有效性•Ok.•Right•You’re right!•You’re correct!•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Perfect!•Super!•Excellect!•Remarkable!•Marvelous!•Fantastic!•Terrific!•Well done!•Nice work!•Good job!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对于学生:•1、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2、认识自我,有利用于积极学习•3、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对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评价的要求•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4、注重评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5、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8、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评价的基本依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用书对教学目标要求的规定四、注意问题四、注意问题 第一,要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说课稿。
说课第一,要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说课稿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分钟之内为宜 第二,要处理好说课与备课、说课与上课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说课与备课、说课与上课的关系(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1、相同点:、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2)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主要做法相同,都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 法,设计教学过程2、不同点:、不同点: (1)概念内涵不同2)对象不同3)目的不同 (4)活动形式不同 (5)基本要求不同 主要区别:主要区别: 要求不同、对象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二者的目的、 要求不同、对象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二者的目的、形式、内容、评价、也有很大差异形式、内容、评价、也有很大差异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要使教例与教理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要避免穿靴 说课要使教例与教理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要避免穿靴戴帽式的集中戴帽式的集中“说理说理”,造成教例与教理油水分离 ,造成教例与教理油水分离 教师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组织安排到理论依据做出系统的教师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组织安排到理论依据做出系统的设计与安排,还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教法、设计与安排,还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教法、学法、程序等理论依据,要准确、不能空、不能虚说课学法、程序等理论依据,要准确、不能空、不能虚说课整体设计要新颖、典型环节要独特,体现教者个性整体设计要新颖、典型环节要独特,体现教者个性对说课的内容要重视理论依据的说明,使人信服“为什么要这样”,能体现最新的教育思想第三,说课的理论依据,要随说课的步骤提出第三,说课的理论依据,要随说课的步骤提出理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与实践有机结合 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在原有思维定式上有所发展和突破,以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在原有思维定式上有所发展和突破,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来设计课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来设计课的思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
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 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要说明为什么用?如何用? 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要说明为什么用?如何用?预计会有什么效果?等预计会有什么效果?等第四,第四, 应能体现创新意识和个性特点.应能体现创新意识和个性特点.第五,说课的对象是教师第五,说课的对象是教师第五、处理好说、读与背的关系第五、处理好说、读与背的关系第六、避免第六、避免空、泛、生搬硬套空、泛、生搬硬套第七、关注是否有其他要求,如板书、教具第七、关注是否有其他要求,如板书、教具等等第八、避免一问一答形式,各个问题之间衔第八、避免一问一答形式,各个问题之间衔接要流畅、自然接要流畅、自然Thank you for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dance!your atten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