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及历史地位.doc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50KB
约4页
文档ID:530943160
论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及历史地位.doc_第1页
1/4

论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及历史地位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唐代“在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饮茶不仅在北方兴起,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特征陆羽《茶经》的出版,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本构架,创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茶文化学体系,它是茶叶百科全书、茶叶文化宝典和世界茶叶的经典,是茶学、茶艺、茶道的完美结合以茶为礼、茶入诗入画、茶会、贡茶、斗茶、禅茶、品茶、茶道在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都逐步形成和完善,并随着贸易和交往,茶叶、茶籽和茶道开始向外传播 一唐代茶文化兴盛的社会历史条件唐代茶文化兴盛是对历史上茶文化吸收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在唐代最终形成,得益于佛教的大发展、科举制度的完善、唐诗的繁荣、贡茶的成制、政府的倡导等因素1、佛教的大发展和推动 佛教的大发展为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而佛教中的禅宗兴盛直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广泛流行;茶禅互动,相互吸收和促进,茶文化得以产生封演《封氏闻见记》卷6《饮茶》云: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713-741年)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泰山灵岩寺降魔师大兴禅教就是这个时代的反映。

晚间不食不睡,甚为难熬为求功德圆满,修身养心,禅宗功夫坐禅就需要脑清神健,而茶既解渴又提神,与坐禅的意境完全合拍,因此成了坐禅的好伙伴唐人李咸用在《谢僧寄茶》中说:“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眠”,可见茶叶与禅的结合有其客观必然性既然出家人热衷于以茶助禅,以茶助功,民间信徒必仿而效之,此风因此不胫而走唐代有一大批僧人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许多名茶产于名刹,许多高僧都是著名茶人 2、科举制度的促进 唐代用严格的科举考试来选才授官朝廷特命以茶送到考场,以示关怀,所谓“金銮故例,翰林当直学士,春晚困,则日赐成象殿茶果”如元稹《自述》(一作王建《宫词》):“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这种科举制度中最高规格的考试,也以茶助考,每一位有幸得到赐茶的人每不感到无比自豪,其轰动效应也更大这说明科学制度中赐茶的普遍性3、唐诗繁荣的影响 文人作诗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要求作者头脑清醒,文思如泉而茶能助诗兴,发文思,所以吟诗与饮茶有机结合起来唐代著名诗人无不饮茶,有些人还把饮茶与吟诗有机联系起来,这种例子俯首皆是文人吟诗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茶道茶艺、茶性茶德、茶情茶谊、茶俗茶礼、茶事史诗等,同时对茶树生态环境、造茶技术、煮饮技艺、名茶、贡茶、茶政和贸易等都有涉猎,内容丰富,词句优美,从侧面反映出唐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不完全统计,唐代茶诗有391首,作者113人,这与唐以前各代偶有所见的茶诗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4、封建政府的倡导 主要表现为以朝廷为首的各级官府提倡饮茶,主张以茶代酒,贡茶、赐茶的盛行等方面中唐以后各皇帝大多好茶,为提神消食、治病,便向民间搜刮名茶贡饮唐代贡茶有2种,一是选择各地所产名优茶进贡,二是在茶源丰富,茶质优良,环境优美的地区设立贡茶院造茶进贡丰富的贡茶,既满足了朝廷饮用需求,又可进行各类赐茶唐代皇上向各级赐茶已成为示宠的象征妃嫔、内侍、公主、学人、举子、军人、官吏、王公贵族等都成为赐茶的对象得到皇帝赐茶的王公贵族更是感激涕零,视为殊荣,誓死图报皇帝如此重视茶,茶就被作为一种礼仪用于和亲以及固边强国之事上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陪嫁之物中就有茶叶《西藏政教鉴附录》云:“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嗣后与吐蕃及回纥的茶马贸易,既有礼遇周边少数民族,以茶惠及边民的内容,也有强国固边的深层次考虑二唐代茶文化的主要表现 1、茶文化形成的基础十分厚实,饮茶非常普及这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茶文化普及的必然结果从地域上看,唐代饮茶风习第一次成了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的“比屋之饮”。

尤其是北方,本来“初不多饮”,开元(713—741年)以后,僧人饮风大盛,为此北方许多地方“多开店铺,煎茶卖之”,这种“始臼中地”的饮茶风俗,很快与大唐文化一起“流于塞外”饮茶地域性的消失,是饮茶文化作为全国文化出现的标志从饮茶所属人员看,皇帝嗜荼,“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文人嗜茶,僧人嗜茶,道士饮茶,军人饮茶,甚至“田间之问,嗜好尤切”饮茶没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一切人的嗜好从作用来看,茶被看作生活的必需品,所谓“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人们对茶“溺之甚”,简直达到“穷日尽夜”的程度没有饮茶的大普及,不会有唐代茶文化的发展2、有了一整套制茶、煮茶、饮茶的专门工具和成熟技术,突出表现在陆羽《茶经》的有关论述中可见,唐代茶事是一门艺术,对茶叶的外形、色泽、茶水香味、滋味、煮水、茶具、柴火、饮茶环境和方式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他们追求的是茶叶要好,制茶要精,煮茶要术,饮茶要美,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出现了包括茶学专著在内的一大批茶文献、茶文学《茶经》面世标志着茶学和茶道的形成,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嗣后裴汶的《茶述》、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苏虞的《十六汤品》、温庭筠的《采茶录》、王敷的《茶酒论》、毛文锡的《茶谱》义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塑造唐代茶学界的辉煌成就。

与此同时,大批诗人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写下了数百首茶诗这些茶诗或呕歌饮茶的美妙,或表达赐茶赠茶后的喜悦心情,或寄托对茶德的思考,凡此种种,都表达了对茶的热爱和追求唐至五代以茶诗为中心,包括茶散文等文学著作的大量出现,为茶抹上了浓浓的文化韵味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茶画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箫翼赚兰亭图》是世界最早的茶画,画中描绘了儒士与僧人共品香茗的情景阎立本另绘有《斗茶图》,形象地表现了唐代的饮茶风俗初唐周防的《琴啜茗图》大约是当时宫廷仕女茶道的最早表现张莹的《明皇和乐图》是一幅宫廷帝王饮茶的图画佚名的《宫乐图》描绘宫廷妇女集体饮茶的场面这些画对烹茶、饮茶具体细节与场面描绘得比较具体、细腻此外,杂著中也大量出现茶的内容可见茶学家、诗人、文学家、画家、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都拿起自己的笔为茶文化的繁荣而辛勤耕耘 4、饮茶仪规和茶道的出现,饮茶上升到精神层面饮茶发展,有所规则,是从唐代开始的,这主要体现在《茶经·六之饮》中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除了普通饮茶仪规外,唐代已经形成宫廷茶文化圈、文人茶文化圈、大众茶文化圈、僧侣茶文化圈,不同文化圈的人饮茶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规则。

茶道的创立则是唐代饮茶文化的最高层面,即精神方面的内容,这是唐代茶文化的突出表现陆羽创造了以“精行俭德”为中心的茶道思想,只不过没有使用“茶道”这个词而已诗僧皎然首次提出了茶道概念,把品茶过程归纳为3个层次卢仝又在《走笔谢孟涑议寄新茶》中生动描绘了饮茶的7个层次刘贞亮将茶叶功效概括为10项,《茶十项》一文说:“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疬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刘贞亮的茶十德比较具体,包含了茶叶对生理及精神方面的功效,其中“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4条纯粹是谈茶的精神作用至此唐代茶道已经形成 三唐代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1、唐代茶文化是对古代茶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唐代茶文化总结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茶文化思想,揉合当时思想界的精华,创造了完整的茶艺形式,使单纯的饮茶活动一变而为精神的活动人们在制茶、煮茶、饮茶的过程中,深刻理会到儒佛道三家精神的内含这既是一种物质享受,又是一种精神追求,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唐代茶文化不但给唐代不同人们提供了开展茶文化的乐土,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奠基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宋元明清茶文化的走向,这种影响,甚至直至今天仍无法完全摆脱。

2、唐代茶文化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驱动性诚如盛唐文化一样,唐代茶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不同思想,不同文化的优秀成份都融合在茶文化之中这种强烈的兼容性,使唐代茶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开放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它都获得新的活力和生机例如宫廷茶礼、文人茶道、民间俗饮在宋代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而明代道家、隐士又把茶的艺术境界发挥到了空前的地步同时,唐代茶文化所具有的极大驱动性,又使它对各方面各层次的人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它有利于增进感情,化解矛盾,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交流和合作 3、唐代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和辐射性茶树、饮茶虽是中国的特产,但唐文化的产生最后形成体系,则完全是中国本土儒道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结合的产物当它形成后,又与中国文化一起传遍世界中国的周边国家是受辐射最早的国家其中日本僧人自唐代始还把中国的饮茶风俗以及饮茶礼仪、饮茶方法带回本国,结合本国文化加以创造和发挥,最终形成了具有本国文化色彩的茶道但不管怎么说,“日本茶道是以中国茶道为母亲而成长起来的茶道”,这一直是日本各界的共识[摘 要]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百业兴旺,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茶文化在繁盛的经济与文化的推动下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全民饮茶蔚然成风,各种茶学专著相继问世,茶成为商品进入流通市场,这些都表明茶文化取得的巨大发展,走向空前的繁荣。

[关键词] 唐代 茶文化 社会原因 文化原因 兴盛表现“茶之为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至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她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在隋唐以前,茶仅供解渴和药用,饮用方式十分粗犷,到了唐代,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促进了茶文化的迅速发展《茶经》及其他各种茶学著作相继问世,文人墨客争相饮茶赞茶,全民饮茶蔚然成风这些都昭示着茶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 茶文化发展的社会原因唐朝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顶峰,茶文化能在唐代取得巨大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她的巨大发展,离不开唐代繁荣的经济,离不开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只有物质文化高度发达,人们衣食无忧,才会有条件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国家之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举贤任能,休养生息,繁荣经济,积极发展生产百姓生活富足殷实,社会繁荣稳定,史称“贞观之治”国家繁荣,百业兴旺,茶作为其中一业,也开始兴旺起来开明的经济政策,发达的交通,使茶叶市场迅速发展商贾们积极贩茶卖茶为茶的普及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市场的繁荣,茶的发展还与朝廷的提倡有很大的关系。

经济繁荣,酒肆业也繁盛起来饮酒耗粮巨大,而且饮酒过量对百姓和社会都没有好处为了社会稳定,也为了节约粮食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朝廷大力提倡饮茶在朝廷的刻意引导之下,“贵茶”之风日盛中唐以后,皇帝都好茶,为了提神治病或消食养生官员们在民间搜刮好茶,贡茶因之而起 “清明茶宴”是宫廷每年在清明节举办的最大的宴请活动,参加人员不仅有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还有外邦使者等朝廷对饮茶的重视,也就直接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二、茶文化发展的文化原因雄厚的经济基础为茶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但是茶文化的发展却直接得益于唐朝繁荣的文化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极为鼎盛的时代,各种文化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显示出充沛的活力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茶文化开始蓬勃发展,不断吸收各种养料,迅速的完善自身,发展壮大作为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精神支柱与思想来源的佛、道、儒思想都有了新的突破与发展,也就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在唐代大兴,而佛教的发展对茶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僧人们晚间往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