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小学校本课程竹 竿 舞前 言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仅要敏捷地进退跳跃,并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多种优美的动作 校园竹竿舞是我校课间活动必备项目,深受同窗和教师的爱慕,也是我校老式的体育活动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肢体语言,并且是师生交流思想,同窗抒发情感最佳的体现方式,并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阳光下”,达到让学生“在运动中参与、在运动中快乐”的宗旨;培养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真正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让学生理解、学习并参与民族体育运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既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又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民族体育运动的深刻内涵的结识理解,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目 录第一章 竹竿舞的简介…………………………………………………4第二章 竹竿舞的准备…………………………………………………6第三章 竹竿舞的打竿技术……………………………………………7第四章 竹竿舞的跳法…………………………………………………9第五章 把戏创编………………………………………………………11第一章 竹竿舞的简介一、竹竿舞的来源竹竿舞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二、竹竿舞的运动特点集体性,竹竿舞需要团队精神,诸多人共同配合才干发挥出较好的水平,跳出优美的舞蹈个体性,需要参与者俱备一定节律训练和对身体协调平衡的把握健身性,是一项比较好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娱乐性,运动与乐感的结合使人精神奋发,心情愉悦潜意识性变化其打击节奏和开合形式,将给人无限的潜意识的发明力三、竹竿舞的价值第一,培养了合伙能力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互相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我们运用结伴一起跳竹竿舞的措施和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伙,与同伴和谐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同步让能力强的学生带能力弱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能较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二,增进了身体的协调发展竹竿舞是可以运用音乐来活动的全身心的体育运动一方面,运动能使大脑发达运动中的多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多种刺激传到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调节功能,使大脑对动作的反映更加灵活第三,运动能增进学生生长发育。
在机体组织和器官不断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不仅需要有足够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并且需要积极、科学的体育运动最后,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章 跳竹竿舞的准备一、器材场地 二、人员击竿者8至10人,分立两边,每人左右手各握一杆竹竿长3米,两根较粗的纵放垫底,上面横放8至10根,两根一组三、音乐竹竿舞是一项节奏感较强的体育活动,因此在背景音乐的选用上,应首选那些节奏感强,符合打竿节奏的音乐例如:开开合合这一节奏的背景音乐就可以选择《跳起来》、《咚巴拉》等 第三章 竹竿舞的打竿技术一、 基本技术训练1.节奏感的培养1)跟着节拍做拍手动作2)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打竿节奏打下基本2、基本姿态(坐)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3、竹竿的握法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两竹竿相碰对时,不碰手为度4、击竿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二、 分节奏打法节奏一:开开合合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的尾端,面对面,下蹲,每只手分别提住击竿的端头,随着乐曲,以同样的动作,有节奏地撞击竹竿。
先将两击竿分开同胸宽,向垫竿“夸、夸”击两下,再将两击竿合拢,如此反复节奏二:开合开合开开合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的尾端,面对面,下蹲,每只手分别提住击竿的端头,随着乐曲,以同样的动作,有节奏地撞击竹竿先将两击竿分开同胸宽,向垫竿“夸”击一下,再将两击竿合拢“夸”击一下,如此反复一次,紧接着向垫竿“夸、夸”击两下,随后再将两击竿合拢“夸”击一下,如此反复节奏三:开合、开开合合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的尾端,面对面,下蹲,每只手分别提住击竿的端头,随着乐曲,以同样的动作,有节奏地撞击竹竿先将两击竿分开同胸宽,向垫竿“夸”击一下,再将两击竿合拢,紧接着向垫竿“夸、夸”击两下,随后再将两击竿合拢“夸、夸”击两下,如此反复第四章 竹竿舞的跳法节奏一:开开合合(进进出出)1.节奏感的培养1)跟着节拍做拍手动作2)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跳竿节奏打下基本2.下肢动作练习1)徒脚跳:在地面上画若干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平行摆在地上,跳舞者在上面做“进进出出”欢跳2)打竿跳: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当两击竿分开向垫竿击两下时,跳者在击竿的外一侧单脚跳入跳两下;当两击竿合拢横击时,将悬脚跳出跳两下。
如此这般,不断反复,待纯熟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和竹竿组数(一般最多为四组8根)节奏二:开合开合开开合(进出进出进进出)1.节奏感的培养1)跟着节拍做拍手动作2)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跳竿节奏打下基本2.下肢动作练习1)徒脚跳:在地面上画若干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平行摆在地上,跳舞者在上面做“进出进出进进出”欢跳2)打竿跳: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当两击竿分开向垫竿击一下时,跳者在击竿的外一侧单脚弹跳进去;当两击竿合拢横击时,将悬脚跳出,如此反复一次,随后另一脚跳进,单脚弹跳两次,随后跳出如此这般,不断反复,待纯熟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和竹竿组数(一般最多为四组8根)节奏三:开合、开开合合(进出、进进出出)1.节奏感的培养1)跟着节拍做拍手动作2)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跳竿节奏打下基本2.下肢动作练习1)徒脚跳:在地面上画若干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平行摆在地上,跳舞者在上面做“进出、进进出出”欢跳2)打竿跳: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当两击竿分开向垫竿击一下时,跳者在击竿的外一侧单脚弹跳进去;当两击竿合拢横击时,将悬脚跳出,随后当两击竿分开向垫竿击两下时,跳者在击竿的外一侧单脚跳入跳两下;当两击竿合拢横击时,将悬脚跳出跳两下。
如此这般,不断反复,待纯熟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和竹竿组数(一般最多为四组8根)注意:1、切不可把脚跳进已分开的并即将闭合的两竿间,否则脚将被两竿“咬”住而终结2、等跳跃娴熟后,再结合上肢动作进行练习第五章 把戏创编一、竹竿的变换1、叠加一层垂直方向的竹竿即在原有的竹竿垂直方向上再叠加几组竹竿,形成“方格状”(如下图),这样活动起来能给欣赏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享有,效果非同一般这种跳法和以往有不同之处,即双脚进出是在交叉点和空格之间,如交叉点A和空格B,而不是C和D处,由于C和D处始终处在闭合状态跳竿者从场地四角进出,也可直接站在竿中,由跳固定竿过度到跳开合竿(见图)2、变换竿子位置,摆成“米”字形3、变换竿子位置,摆成菱形二、动作编排:学生基本掌握了进出开合竹竿的跳跃技巧后,动员她们参与教师动作编排工作,并通过比赛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充足使学生处在积极积极地学习氛围中,形成发明性意识再根据编排的动作,配上节奏明快的音乐,穿上带有民族风格的服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跳跃的兴奋性和表演欲注意事项: 1.竹竿不适宜太粗,否则脚踩到竿容易扭伤踝关节,并且打竿者也很难抓握一般竹竿直径为4厘米,长3—4米为宜。
2.在选择打竿节奏和跳竿措施上,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难度不适宜过大,但多种节奏的学习措施是同样的 3.打竿者最佳不要看跳竿者的脚,否则因胆怯竹竿遇到脚而打乱节奏;应做到“耳听节奏、眼看双手”打竿技术掌握较快,一般不要化太多的时间去练习,应把精力放在跳竿上 4.为了使垫竿稳固不移动并减小敲打声,避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和其他小组练习,可用小砂包垫于垫竿下三、 基本技术1.基本姿态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2.竹竿的握法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3.跪地击竿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4、提高难度,创编动作加上某些上肢和身体的动作,看上去更优美同窗们跟着音乐纵情的歌舞打击节奏可根据同窗们的纯熟限度,自行编排)同窗们跟着歌曲的节奏联系持续竹竿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