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化幻想与审美救赎.docx

cao****hu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5.10KB
约6页
文档ID:129895775
文化幻想与审美救赎.docx_第1页
1/6

文化幻想与审美救赎【摘要】2009年末上映的电影《阿凡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观影热潮,除了杰出的电影制作手段,其文化意义更引起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电影以梦幻般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精致的梦的套层结构电影以“阿凡达”为“镜”营造了此世界与彼世界的“镜像”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给予想象性消弭和审美救赎 【关键词】《阿凡达》梦 镜像 文化幻想 审美救赎2009年年末201 0年年初,一部名叫《阿凡达》(avatar)的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这部号称史上最昂贵的电影在全球公映39天后,以18 59亿美元突破《泰坦尼克号》保持13年的影史全球总票房纪录,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轻松实现自我超越,再次成为“世界之王”一时之间,“阿凡达”成为世界性的话题《阿凡达》仅仅是“一种影像”吗?它没有提供影像之外的任何东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电影以“超越性”的影像讲述了一个“超越性”的故事,成就了《阿凡达》一、梦的套层结构根据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电影与梦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电影银幕宛若穿越梦境的大门,借助它观众轻而易举地告别乏味、单调、无序的现实生活进入“别样的精彩和浪漫”,它提供给观众日常经验之外的激情体验。

这也是电影作为“第七门艺术”在百年间就成为最为大众、最受欢迎的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影似乎从来都是用来“看”的电影之于观众的作用体现在“观看”和“凝视”上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类关于“偷窥”禁忌的突破,且无需担负任何现实责任观众穿越银幕体会生老病死、悲欢商合;透过银幕,经历着无尽的悲剧与喜剧目睹着无穷的爱神与死神,自己却毫发无伤且心满意足《阿凡达》在商业上的神话,提醒了一个事实:电影的观感发生变化,观众必须坐到电影院看电影它使电影的消费方式更加明晰化:电影的“解读”方式由“看电影”过渡到“体验电影”这表明,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一种“看”的艺术《阿凡达》引发了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的观影体验热潮,不可否认的,这是未来电影的一种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种人们蜂拥着去看《阿凡达》像是踏上一条朝圣的路,心里轻声呼喊:给我一个梦境吧,给我一个催人如梦的神话吧!因此,人们走进影院更像是寻找一场“白日梦”梦的套层一,有个星球叫“潘多拉”“I see you,Walking th rough adream”主人公Jake以梦境的方式带领观众穿越电影之梦这个梦有瑰丽的场景,有神奇的体验,有深刻的反思,有良好的愿望,有一梦到底不会半夜醒来的流畅,这个梦让人流连忘返。

毋庸置疑电影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是营造了一个异常瑰丽奇妙的“世外桃源”――潘多拉星球,其间生活着既原始又精灵般的土著民族纳美人(navl)潘多拉(Pandora),源自希腊神话,意为“美丽完美女人的化身”这个星球因为美丽而完美,也因为美丽而令人向往漂浮在空中的山峦是存活在东方神话里的仙境、夜间会闪闪发光的森林、一碰就像含羞草般萎缩的粉红植物、会旋转飞行像烟花一样美丽的“蜥蜴”、纳美族勇士的坐骑邀游空中的班瑟飞龙、迅捷无比的猛兽毒狼、还有似马非马的怪兽……这应是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瑰丽世界其实,这样的瑰丽世界对于观众而言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之前的《指环王》、《哈利波特》、《第九区》等影片都可见端倪相较于诸如此类的影片呈现给观众或奇妙、或唯美、或神秘恐怖的另类世界,《阿凡达》则是毫不犹豫地将观众带入不可思议的“潘多拉”星球换言之《阿凡达》的超越就在于它让影片空间的每一个层次都立体起来,“泛焦”完成的几乎全景深影像,令人放眼望去,画面中有无尽的空间和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全景深的美妙体验不仅体现在视觉的广度,更体现在景象的高度,将电影体验的快感提升到极致的几段莫过于电影中主人公骑着班瑟飞龙在丛林、悬崖、天空中翱翔的镜头,可谓动人心魄、美伦美奂。

班瑟飞龙的出现,从时间上回溯了人类之初的生存体验,从空间上拓展了纳美人的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在电影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像参照物,观众正是跟随摄影机在一次又一次飞龙翱翔、追踪、逃避的过程,一同体验了潘多拉星球瑰丽奇妙的自然景观难怪有学者认为,3D电影挑战的--是电影技术也是电影观念不难理解潘多拉星球蕴籍着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憧憬过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之于观众,既是一个美丽的过去,更是一个理想的未来,穿越银幕《阿凡达》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期待已久的美好梦境在这个意义上,电影成功实现了“白日梦”的功能梦的套层,有种情结叫“回家”电影的主人公Jake,原海军陆战队员,并不是阿凡达DNA的捐献者,只是因为他的双胞胎哥哥意外死亡,而他的DNA和他的哥哥惊人相似,于是作为替代品来到潘多拉,尽管之前从未接受过相关训练Jake对于“阿凡达计划”起初的态度是将信将疑,甚至不屑他对每天做视频记录是相当抵触的登陆潘多拉更多的是满足他的好奇心然而,当这个双腿残疾的年轻人通过转换器变成阿凡达踏上潘多拉星球的那一刻起,他便迷上了它潘多拉对于许多征服者而言,也许是侵占对象:对于许多研究者而言,也许是一个神秘所在,然而对于Jake而言,潘多拉是个自由、祥和、充满爱和挑战的新世界。

在这里Jake与纳美人一样身材健硕、行走如飞当Jake驯服了悬崖上的班瑟飞龙,成为纳美族真正的勇士,他获得了久违的认同感,同时拥有了一段美妙的爱清,在所有意义上,他都是一个真正的男人Jake的身份逐渐发生变化,由侵略者转变为保护者潘多拉,这个对于人类而言的“他世界”威为dake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向往他视“潘多拉”为“家”,可以安放灵魂和身体的神奇所在这也为后来当人类向潘多拉发起暴力进攻时,Jake不顾一切的返回潘多拉以领袖的身份带领纳美人坚决抵抗做了铺垫然而所有人不得不承认,潘多拉存在与否,它之于如同Jake一般的我们,都是一个美丽梦境因为潘多拉能够在想像层面满足所有人关于个人成功的合理化设想,它让Jake成为一个英雄它让个人奋斗永不落伍,它让救赎成为可能于是,“潘多拉”便脱去了神秘外衣,更赋予人性,它为人而设计,它是人类寻找已久的“精神家园”《阿凡达》有一种魅力,它弥补了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匮乏、单调的情感和心智,提供了一幅美妙精神家园的图景,在电影时间中,观众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牵绊、忘记了自己,身不由己的吟唱着动人的“归乡之歌”,踏上久违的“归乡之路”,梦想着自己身处故乡,电影符合人类回归精神家园的“集体无意识”。

梦的套层三,有个传说叫“成功” 《阿凡达》在商业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仍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它有着好莱坞式经典的戏剧结构、三段式情节冲突以及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电影中有着太多的传统好莱坞式的主题元素:英雄、爱情、浪漫、正义、自由只是在多年的审美疲劳之后,它们再度被糅合成了一次顶礼膜拜电影的高潮出现在最后一个小时骄傲自大的人类大举进攻潘多拉星球,无坚不摧的机器看似可以在瞬间将祥和的潘多拉星球撕个粉碎,处于冷兵器时代的纳美人几乎不堪一击然而,潘多拉星球终究在Jake的带领下,在“爱娃”的帮助下走出困境,战胜困难重获自由与和平电影的结尾是大快人心的纳美人获得最终的胜利,他们端起人类的枪把侵略者赶回地球这一次,标榜道德的清教主义美国文化设置了一个相当童话的结局:“那些侵略者被赶走了,他们被迫回到了行将灭绝的地球只有一些纯洁善良的人,被纳威人接受,并永远留在了潘多拉星球……”这个结尾无疑是符合纳美人、Jake为代表的善良的人类以及坐在影院的观众们的美好期许的这像是一个神话,但只能是一个传说主流商业电影是远离真正的悲剧的,电影中的悲剧桥段是为高潮处喜剧的到来做铺垫的惩恶扬善的大团圆往往是观众坐在影院最为期待的结局,既然要做梦,就要给予观众一个催人如梦的童话,让观众暂时逃离困顿不堪的现实,观众需要什么,便给予什么,这是电影实现“白日梦”的根本所在。

《阿凡达》做到了二、镜像世界与文化幻想电影中,角色是第一要素电影《阿凡达》的角色是多样且丰富的,既包括人、纳美人,还有以人类基因和纳美人基因合成的阿凡达,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一)此世界彼世界,互为镜像电影《阿凡达》中的人类被表现为一群不自量力的好战分子,在不断地向外扩张的过程中证明自己的无所不能试验站的迈尔斯?夸奇上校是一个典型代表,他笃信武力,正是以他为代表的人类毫不顾及后果地摧毁了纳美人美丽的家园心理学中,人类肢体的残缺本身便具有“被阉割”的意味换言之,人类在面对纳美人时,在身体上和信仰上都表现出与生俱来的不足和缺憾影片安排Jake作为哥哥的替代品成为阿凡达从影片一开始便被周遭的人耻笑,这种耻笑是对人类作为一种天生有缺憾动物的彻底责难,也为Jake后来在潘多拉星球的如鱼得水获得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奠定了基础相较而言纳美族人,一个想象出来的异星球生物,显然一开始便赢得了观众的好感和认同在万物有灵的潘多拉世界里,人、神甚至生物自成体系,尽管生活状态保持在狩猎、群居的社会阶段,但是一种牧歌式的理想状态他们勇敢、智慧、善良、敬畏自然同时拥有丰富的资源正是因为此,他们以及他们美丽的家园成为人类觊觎的对象。

然而,事实上,纳美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如同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所有美德和能力都曾经为人类所拥有,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成为人类自身扩展过程中的牺牲品人类与纳美人的关系微妙,因为中间有一个“阿凡达”阿凡达(Avatar,源自梵文,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它不是人也不是纳美人,是人类和纳美人的DNA合成的另一种生物它形似纳美人,却为人类的科研服务,有着成熟心智,对两者皆了如指掌阿凡迭由人类的想象创造,并完成本我的意识活动,这在拉康的镜像论中被表述为“我”的另一个影像主人公Jake的情节走向,便是将这“另一个影像”作为自己的此在加以认同的过程电影的高潮出现在Jake决定放弃自己的使命,捍卫潘多拉,他驾驭着班瑟飞龙以“魅影骑士”的身份率领纳美人为潘多拉而战确切的讲,他已经分不清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双腿残疾的海军战士,还是需要外部链接的阿凡达?“我不在而他在,他在即我在”,这个时候Jake实现对另一个自我的认同与其说“阿凡达”是一个英雄,不如说是一个“镜”,他映照人类和纳美人彼此,使其互为镜像潘多拉星球既是人类艳羡的对象被人类觊觎,同时也向人类提供了和谐生存的一种可能性二)文化身份倒置和颠覆在此前有关外星人的电影中,人类的身份定位非常清晰,往往是作为地球的捍卫者而存在,是正义的化身。

电影《阿凡达》在人类文化身份的定位上作了一次彻底的倒置和颠覆,一改以往被侵略、被殖民的弱势群像,变成侵略者、毁灭者的形象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的人类显然是面目狰狞的,被帖上了贪婪、好战、侵略、不劳而获的性格标签少数几个有良知的人则显得相当无力阿凡达计划”的设计者植物学家格营丝?奥古斯汀(Dr.Grace Augustine)博士虽竭尽全力却无法实现对潘多拉星球的科学研究,最终回到“爱娃”的怀抱,回归自然再如退役女飞行员楚迪?查肯(TrudyChacon)虽有保护潘多拉之心,却无有其力,终究不得不在拯救的路上牺牲了自己观众在电影《阿凡达》中难免看到一个美国关于自身扩张史的缩影,它既隐喻了某个民族不太光鲜的发展史,又描绘了这个世界走向衰败的剪影这让人不得不佩服美国的勇气和好莱坞的智慧没有哪个民族比美国更愿意主动地面对自己不堪的过去,也没有哪个民族可以将自己的侵略史翻拍成如此美伦美奂的魔幻影像贩卖给被侵略国家,且大获商业成功,这也许便是电影超越时代的智慧一个悖论是物质、身体上的侵略过后在意识形态和价值领域的又一次侵略历史是不容嘲讽的,然而电影却在轻而易举之间化解了历史的尴尬和无奈,它让这种化解如童话般美好,令人向往。

三)文化理想与文化幻想回到精神分析电影学重要论述,人类之所以需要镜像,是因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