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桥》教案【最新】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14KB
约68页
文档ID:506754536
2023年《桥》教案【最新】_第1页
1/68

2023年《桥》教案 2023年《桥》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平行透视的基本知识,并运用在大桥的表现上学习选景构图知识,通过临摹,描绘出有透视关系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进一步体验透视的变化规律和构图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桥的造型美,感受现代科学的伟大,了解现代大桥的'各种造型和功能,为人类造桥技术的不断提高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运用选取构图的知识表现桥  教学难点:  不同视角的大桥透视现象  课前准备:  学具:铅画纸、彩色水笔、记号笔等  教具:各种现代桥梁的课件、图片、同龄人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1、课件展示不同时代的桥梁,让学生“周游世界”,了解桥的发展历史  2、欣赏及分析桥的造型、结构  3、小组交流小结:分析各种形式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的特点  二、分析与理解  1、展示几幅大桥的图片,感受不同构图效果与透视的关系  2、学生分析探讨构图方法,并尝试表现  3、教师示范并讲授构图与透视现象的表现方法  4、出示不同视角的桥梁,讨论取景的方法及绘画要点  5、学生尝试初稿,画出大体的透视效果。

  三、实践与指导  1、欣赏课本上的作品,从中选择学生喜欢的大桥进行绘画表现  2、在绘制中表现出构图的特色,并添加环境  3、教师巡视指导(主要针对学生作品中的透视表现)  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表现  四、欣赏与评论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分析存在的透视问题和构图问题  3、说说自己画出的桥梁的造型特色  4、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教学效果反馈:  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学习中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同时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2023年《桥》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九百岁的周庄”这句话吗?苏州和杭州的景色非常美丽,可以和人们心目中的天堂相比。

那么,有谁知道周庄吗?  2、学生简单交流  3、周庄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境内,是个具有九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有人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川之美因此,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它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周庄那如诗如画、幽谧迷人的水乡风光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课题看,课文主要从哪些地方来描写周庄美丽的风光呢?  1、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字并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理解新词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随机纠正读音,再齐读  认读新词,再或联系上下文重点融解以下词语:  日暮时分: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坚韧:坚固而有韧性  雕琢:雕刻、打磨或过分地修饰  缝隙:本课指桥上裂开的或露出的窄长的口子、空处  踱着:慢慢地走着  剜出:用刀挖出  打烊: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  (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记忆字形,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写好以下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周庄的哪些美景?你最喜欢哪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再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三、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5、那桥,那河,那船  坚韧 雕琢 踱着  剜出 打烊 缝隙2023年《桥》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__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__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嗓、党”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__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教师激趣导入  #教案# 导语: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村民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质疑思考:桥,让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通过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学生们或许能联想到:这座桥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  2.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把变色的字读准  咆哮嗓子党员流淌沙哑揪出呻吟废话  ◆需注意的字音:“嗓”是平舌音,“呻”是翘舌音  ◆需注意的字形:“哮”的右边是“孝”,不是“考”  (2)词语分类学习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  咆哮、惊慌、清瘦、放肆、狂奔、势不可当、拥戴  狞笑、沙哑、跌跌撞撞、乱哄哄、揪出、你拥我挤  明确:①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放肆、狂奔、势不可当、狞笑  ②描写村民的词语:惊慌、跌跌撞撞、乱哄哄、你拥我挤  ③描写老汉的词语:清瘦、拥戴、沙哑、揪出  预设:理解词语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因此把本课中描写洪水、老汉和村民的词语按照“集中学习再归类整理——回归课文理解”的思路来进行学习,改变了孤立教学词语的方法。

同时,通过把词语分类,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慌张和老汉的镇定  (3)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叙述的主要情节  学法引导: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四要素来概括__的主要内容  示例:课文讲述了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老支书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后桥塌了,老支书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2)师生合作,学生朗读描写环境的内容,教师朗读描写村民的内容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体会洪水之可怕  ①像泼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1)学生交流谈感受  预设:可从修辞角度、语言角度、形势的轻重缓急程度等方面来说  交流后明确:①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②这些句子的语言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

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下文做了铺垫  ③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且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  (2)质疑思考: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这些句子能颠倒顺序吗?  明确:这些内容属于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作者反复描写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开后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句子不能颠倒,它们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暗示着情况越来越危急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3.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文段,观察、想象、体验  过渡:洪水如猛兽,席卷了整个村庄,正一步步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你拥我挤,想找出一条生路,却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你能想象出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吗?请大家再读一读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村民们心中的恐惧  (1)教师出示相关语句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质疑思考:  ①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救命桥、生命桥  ②如果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掌握了重点生字,通过分类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几组词语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小说语言的精练在作者简洁的描绘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村民们的慌乱、恐惧我们也感同身受作者不过用几小段文字,就给我们渲染了一种危急、可怕的场景,而这些,都是__的主角——老支书出场的背景在本课的学习中,大家朗读得都很认真,但一定要结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读出紧张、危急的感觉,大家课后可以多读一读,再体会体会  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做出了怎么样的抉择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2.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再次感受形势的危急  ①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读出了洪水之猛、形势之危急和人们的慌乱当洪水来临时,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那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呢?那此时的木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不会,它会变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