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课标: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一 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国同盟德意奥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萨拉热窝事件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三国协约英法俄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凡尔登战役俄国十月革命美国参战同盟国失败,一战结束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⑴背景:①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②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注:英国与德国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最为突出矛盾】※⑵形成:①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⑶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⑷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导致一战爆发注: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火药桶指巴尔干半岛,火星指萨拉热窝事件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具体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抗③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认识: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⑵爆发:1914.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⑶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⑷战场扩大:战争初期,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⑸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阵地战,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双方死伤70多万人(说明战争的残酷性)⑹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⑴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⑵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⑶各交战国国内的反战运动※⑺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⑻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⑼影响: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②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⑽对中国的影响:①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②使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更加强大,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⑾启示:①珍爱和平,远离战争;②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提高综合国力;④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⑤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正确运用科技来造福人类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课标: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继续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推翻建立矛盾激化二月革命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推 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二月革命(1917.3)⑴背景:①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和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很落后②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接连失利,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⑵时间:1917年3月※⑶结果: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⑷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十月革命(1917.11)⑴背景:①俄国经济濒于崩溃,饥荒严重;②俄国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⑵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尤其是列宁的正确领导②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大且掌握革命武装,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失去民心④一战使帝国主义势力无暇顾及俄国有利的国际因素)※⑷中俄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①不同:俄国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原因:中俄两国的国情不同③启示:无论是革命还是经济建设,都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列主义思想要灵话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⑸十月革命的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②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⑹对中国的影响: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②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武装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①时间:1917年11月7日晚;②内容: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⑵巩固苏维埃的措施:①政治: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府机关;②军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③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⑶国内战争: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俄国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1921)和《九国公约》(1922)课标: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1、巴黎和会(1919)⑴召开:①时间:1919年1月;②地点:巴黎凡尔赛宫※⑵议题(目的):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⑶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⑷主要条约: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⑸实质(性质):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2、《凡尔赛条约》※⑴内容: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②军事: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③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分赃的体现)。
※⑵影响:①重创德国,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②《凡尔赛条约》和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共同构成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秩序,③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还造成了新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3、国际组织: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实质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4、华盛顿会议(1922)⑴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⑵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⑶召开:①时间:1921年-1922年;②地点:华盛顿;③主导:美国※⑷主要条约: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⑸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建了华盛顿体系※5、《九国公约》⑴内容:《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⑵实质:是一个掠夺性条约⑶影响:《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6、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1)召开的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协调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它们在世界的统治秩序2) 都被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都体现了弱国无外交的特点:巴黎和会被英、法,美操纵,其他参加国在会上处于无权地位华盛顿会议参加国有九国,但起主要作用是美、英、日三国※(3)都侵犯了中国的权益:巴黎和会的《凡尔赛条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5)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6)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的新的世界体系※7、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不同点会议时间操纵国调整地区主要条约形成体系巴黎和会1919年英法美欧洲、西亚、非洲《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1921年美(英日)东亚、太平洋地区《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8、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评价及瓦解⑴建立: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①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的体系②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了战后相对稳定③但这一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且导致了新的矛盾产生,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为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3)瓦解: ➊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❷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标:从新经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