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研究说明2009年 4月 30 日,由崔峦先生领衔组成的专家组,在现场听课和检测的基础上,对深圳市 ?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研究》作出如下鉴定:?这是一项识字、阅读与写话有机结合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出一条‘自主快速’识字的路径,创造了自主识字的新方法,实现了识字教材、识字工具、学习方式、评价手段的创新,是我国识字教学的又一次突破!?背景:快识字、早阅读,决定人的一生\ 1.“ 少、慢、差、费、累 ”—— 中国语文的魔咒 “少、慢、差、费、累”是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结少”表现在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 不能满足学生早期阅读的需要;还表现在阅读量少, 很多学 生一个学期就读书本上那十几篇课文 “慢”主要表现在识字慢,一年级一个学 期的最大识字量仅仅400 个字,两年认识不到 1800字,识字慢直接导致阅读晚, 读书的速度也很慢差”指语文素养低,很多小学生不会阅读,怕写作文;中 学生没有多大长进, 直到上了大学还有很多人不会写常见应用文,甚至连文从字 顺都做不到费”是教学效率低,从小学到中学,语文课时最多,但效果并不 理想。
“累”一方面指老师教得累:备课写教案,各种名目繁多的作业整天忙得 不亦乐乎; 另一方面指学生学得累: 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 使得很多学生已经对 语文课产生了畏惧心理 面对上述问题, 几代语文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艰苦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宝贵 的经验但至今很多语文老师还依然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间苦苦挣扎那么,究竟 是什么捆住了中国语文的手脚? 2.“ 快识字,早阅读,决定人的一生心理学家研究指出, 0 到 6 岁是人脑发育的黄金期, 3-6 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 如果尽早读书,就会在语言和智力上得到快速发展,否则就会丧失语言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期1) “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 ” 我国相对忽略早期教育,有传统认识上的原因,如:“大器晚成”, “顺其自 然” , “小孩就是要玩”等也有教育本身的原因,比如:“上学以后再识字,识 字以后再阅读,到中高年级再写作”等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芝加哥大学 校长乔治 · W ·比德尔博士指出:“我们的教育体系错过了大好时机,因为人们忽 视了孩子发展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我们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 意味着你必须努力去理解你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的动力,它来源于孩子大 脑在发育中感觉刺激和满意的学习经历的急切需要。
这种理解就如同你理解和满 足孩子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一样 ” 综合二位学者的观点:六岁以前的孩子,不但应该,并且有能力进入阅读 然而我们的孩子却在“玩”中“顺其自然”地长大 (2)尽早阅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 2 -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 2——3 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 岁是书面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早期阅读对于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 及其 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杜曼(DOMAN )博士在《给世上的父母亲》 一书写道:“严重的脑障碍儿,从两三岁就开始阅读,结果他们比正常孩子的记 忆力更佳,而且享受更多的读书乐趣 例如,汤米是严重的脑障碍儿, 不会走路, 也不会说话,在他三岁半时母亲开始叫他念书, 不久,这小孩的阅读能力增加了 到了六岁,已经能够阅读六年级的书籍了脑障儿从小开始读书,成果如此卓 越,那么对于正常儿童又如何呢?于是,杜曼博士请幼教专家、医师、教育家、 脑科医生、心理学者组成一个团体,针对幼儿的脑部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研究, 得到了令人惊讶的资讯:[1] 1、幼儿很想读书,具有无限的学习欲在6 岁上小学之前,小孩的头脑具 有惊人的容量。
可以吸收许多知识和事实, 只是很可惜的是, 大人限制了其学习 能力 2、智能在 8 岁以前就已经固定了学习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3、读书可以促进脑神经发育想要培育优秀的孩子,一定要尽早让孩子读 书不是因为聪明才让他早读书,而是从小就读书才会变得优秀(聪明) 4、限制阅读能力就是限制智力,培养阅读能力是左右智能的最好武器 多曼博士在《双亲才是最好的医师》中说:“ 阅读不但能够催促不会说话的 孩子说话, 而且可以使口齿不清晰的孩子变得口齿流利阅读可以提高智能, 这 是重大的发现[2]对于刚入学的6 岁儿童来说,其智力能否得到更好开发,关 键取决于能否进入早期阅读 (3)错过早期阅读,就丧失了智力发展的黄金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在 《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 中,通过对千名儿童 的追踪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假设: “若以 17 岁时人的智力水平为100,则四岁时 就已经具备 50%,8 岁时达到 80%,剩下的 20%是从 8—17岁的九年中获得的 若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 相关的学习就得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 至永远无法弥补[3]印度狼孩卡玛拉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7 岁开 始到 16—17 岁用十年时间才学会几十个单词,只能说三四句简单的话。
而一个 4—5 岁的幼儿一般已能掌握1600——2200个词汇 (4) “尽早阅读就是一切! ” 有研究表明,“如果让 8 岁以前的儿童时时浸染于语言文字中,并喜欢上阅 读,那么,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敏感、亲和程度,以及阅读的习惯,就很容 易在儿童以后的生活中持续下去 ”[4] 中央教科所教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戴汝潜教授在《汉字教与学》中说:“为 什么要尽早阅读?阅读是人们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越早越好 阅读启迪相伴,能诱发思维活动,是思维的导师,当然,结识导师越早越好!阅 读升华人格情操,触及心灵自省,是最有效的教育、自我教育的益友;对儿童的 思想品质,道德情感的陶冶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自然是越早越好!阅读兴趣 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第一位兴趣,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因此,越早越 好!尽早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落后状态;尽 早阅读可以提高理解力,从根本上摆脱学业负担过重的困境尽早阅读是儿童 智力开发的关键,也是启迪知识与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 们再次重申‘尽早阅读就是一切! ’ ”[5]- 3 - 3.识字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环节。
(1)“识字在开发智力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记忆专家王维说过:“没有任何活动能像文字在开发智力方面达到那样的深 度和广度, 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诚然,许多智力活动都能使孩子聪明 起来,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度,而识字可以使智能和知 识系统化,并且在此基础上的智力开发是无止境的 (2)“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汉字具有西方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美国人口学研究专家认为, 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 汉字具有西方拼音文字无 可比拟的优越性 美国有关方面, 专门用汉字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获得极大的 成功日本的石井勋博士专门用汉字开发儿童的智力,搞了三十多年的实验和研 究他认为:日本幼儿五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达115;四岁开始学习汉字, 智商可达 125;三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达130 以上[6] (3)“认识汉字的过程,就是左右脑同时开发的过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英文是由大脑左半球来处理的,所以此类拼音文字叫单 侧脑文字,(这也是西方国家大力提倡开发右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单个的汉 字则是由右脑来处理的, 因为右脑长于图形、 整体和空间分析 对于汉字的认识, 既可以由形 ——音——意,由左脑来处理; 又可以由字型直接到字意, 不再有语 音转录的过程,即直接由右脑来处理。
因此,汉字是复脑形文字,认识汉字的过 程,就是左右脑同时开发的过程香港的安子介先生说:“汉字是拼形文字,能 使人引起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早在1921 年,心理学家刘廷芳在哥伦 比亚大学的研究结果就认为: “汉字的学习又借助于已知汉字的联想,认识的汉 字愈多,联想能力愈大因此,幼儿快速识字的整体过程,形成了一种“识字 ——开发智力 ——更多更快地识字 ——更多更快地开发智力 ⋯⋯” 这样的一个类 似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的局面,良性循环,螺旋上升,快速滚动,使“雪球”越滚 越大[7] 4. 阅读起步晚是导致我国语文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崔峦先生指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历来存在识汉字与早阅读之间的矛盾由于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 我国儿童进入阅读比拼音国家儿童晚,从一定程度上说,使我们的母语教育输在了起跑线上思考:放弃惯性思维,突破识字瓶颈1.我国开展早期识字与阅读研究的现状 很多语文教师和一些语文教育专家认识到了早期识字与阅读的重要意义,几 十年来,潜心研究识字方法, 力图在儿童识字方面有所突破,以期帮助儿童早日 进入阅读 2001 年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往《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改革, 应该是识字教学。
因为只有突破了识字关, 其他的教学理念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 低年级识字教学按 “多认少写” 的原则编排教材, 目的就是要促进儿童早日进入 阅读[8]为尽可能提高识字量, 《标准》提出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在走路时看 招牌识字,看电视时识字,读书报时识字等,并要求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提高学 生识字的兴趣 综述此前识字教学,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①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 4 - ②都强调通过分析字形,实现对生字的记忆; ③识字、阅读、写话相对独立,没有必然的联系另外有明显的阶段性,低 年级以识字为主,中年级写段,高年级写篇 在课外阅读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 ①没有硬性的要求, 老师重视,就布置一些课外阅读, 不重视就以课文为主 ②课外阅读个性化强, 学生读什么书?读多少都可以, 一般没有课外阅读交 流 ③学生的课外阅读很不均衡, 愿意读书的, 家长重视的就读得多, 多数学生 读书不多,有的根本不读课外书另外,低年级由于识字少,读书也少,大都读 漫画书;中高年级,因为课内负担中, 大多数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对一些学生来说,静下心来读书简直是一种奢侈 2.目前实施早期识字与阅读面临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不均衡 受家庭、幼儿园的观念、 条件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入学一年级儿童 的识字、阅读水平很不均衡。
少数孩子认识了几百甚至上千字,已经能够独立阅 读少儿文字读物 而大部分学生识字量很少, 有的甚至还没有开始识字, 就更不 可能进入阅读了这种不均衡导致一年级一入学,就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2)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快速识字和尽早阅读的需要 根据前面的分析资料, 小学生入学后的两年内, 是早期识字和阅读的最后机 会可是入学后学校语文教学的识字量,远不能满足学生独立阅读的需要加之 教材内容多,考试任务重,使得学校很难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识字与阅读的机会 繁重的课业甚至还会挤占更多的课外时间,从而限制了儿童在家庭进行识字与阅 读 (3)家庭识字与阅读教育的盲目性 孩子上学后, 老师时常布置学生到生活中识字的作业,如看招牌识字, 看商 标识字,看电视识字等, 但依然十分有限 于是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认识更多的 字,就到书店里买来各种教材帮助孩子识字有的家长还通过分析记忆字形,帮 助孩子记住更多的生字 以上这些方法会收到效果, 但是由于缺少科学性, 往往 忽略孩子的天性, 导致孩子失去识字的兴趣, 甚至失去对学校的向往, 这对将来 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4)老师和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识字与阅读 既然早期识字与阅读意义重大, 学校为什么不进行实验呢?到目前为止,所有快 速识字和提前读写的实验, 都有自己的教材, 都需要老师的教授。
学校如果进行 实验,就要放弃或部分放弃统编教材的学习而统编教材不论在编者水平、教材 质量以及在统考中的地位等权威性都是其他教材无可比拟的诸多因素使得绝大 多数学校还没有这样的把握和勇气也就是说,由老师在学校进行大量的课外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