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变革团队的素质模型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KB
约20页
文档ID:448284751
变革团队的素质模型_第1页
1/20

变革团队的素质模型《变革团队的素质模型》友泰变革研究中心 涂方根 任英引言: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成为了企业发展不可或缺 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被管理者所重视,对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20 世纪 90 年代西 方国家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人力资源素质能力研究,对人 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模型与管理变革素质模作出了一些有趣 的解释和说明:第一次: Towers Perrin 和 IBM 公司的人力资源胜任力研究TowersPerrin 和 IBM 公司合作,对包括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公司顾 问、直线主管人员以及学者在内的 3000 位人士,进行了范 围广泛的人力资源问题调查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力资源 胜任力进行了揭示在接受调查研究的四组人员当中,普遍认可的胜任力特征是:计算机知识、广博的人力资源知识和观念、预测变化所带来影响的能力、对直线管理人员的教育 培训和影响力但不同行业的人员对能力要求程度各有侧重:1、计算机知识 (直线主管人员观点 );2、广博的人力资源知识和观念 (学者观点 );3、预测变化所带来影响的能力 (公司顾问观点 );4、 (人力资源主管人员观点 )。

第二次:人力资源管理基金协会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 任力研究最近人力资源管理基金协会发起对关注未来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的胜任力要求的研究通过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 不同公司的 300 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数据表明, 人力资源 胜任力要求根据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角色集中在领导、管理、 功能、个人特性等方面第三次: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对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胜任力模型研究 自 1988 年开始,有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组织,历时十年的时 间,对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胜任力模型进行了三轮研究该项 研究涉及到了超过 20000 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直线管 理人员,确定了人力资源专家、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时间对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要求研究认为管理变革的能力是作为商业伙伴的人力资源管理 地位不断提高的一个实例大多数首席执行官所面对的最具 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必须关注组织与新的战略方向保持一 致,倘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对此也早有准备的话,那么他们 同样也处于推动变革的位置研究认为管理变革能力包括:积极参与组织创新、变革的活 动,有较强的展示演讲才能,有专业咨询的修养,能快速理 解创新的关键环节和推动程序;有组织团队、激励员工的技 巧和能力,善于平衡、 协调、处理不同意见和改革中的矛盾; 能预测变革的趋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利益的得失,并 将这些变数结合管理变革的进程加以考虑,有前瞻性。

如果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管理变革,则他们体现出 下面的能力:诊断问题的能力,与客户建立关系,明白无误 地表达观点,设立领导工作议程表,解决问题,以及实施目 标的能力这些胜任力还包括有关变革过程的知识,变革代 言人的能力,以及促进组织中转变“人”的传输变革的才能从三次逐步深入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变革能 力已经被提升到重要且主要的能力,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 组织不断的进行变革以同新的战略目标相适应,企业变革不 能完全依赖于来自外部的咨询专家如果变革势在必行,那 么变革团队需要怎样的素质和能力?一、 西方变革团队素质模型西方管理学家通过对企业管理变革的研究,提出了几种典型 的变革管理者或变革代理人的素质模型1、伯克( 1992 ,177-178 )认为:组织发展( OD )变革代 理人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容忍模糊的能力,由于组织的不同, 每项变革干预都应该适合组织自身的特点在变革实施过程 中,变革代理人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其对他人的影响,挖掘和 股东人员积极性,保持一定的幽默感和洞察力,拥有自信心 及擅于人际沟通的能力等2、麦克林认为:开发一种达到内部一致性的方法——基于 由咨询顾问的经验所证实的,并且与其价值观、技能、能力 和个性相吻合的理论是变革代理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方面。

3、吉雷和梅楚尼奇认为: HRD 专业人员应该通过拥有的企 业知识、政治悟性及组织意识来提高他们对组织的影响力和 感召力对于 OD 变革代理人来说,具有组织工作的悟性非 常重要,同时还要具备创建客户关系的能力,例如:人际关 系技能和解决冲突的能力4、罗宾逊和罗宾逊( 1996 )认为: OD 变革代理人必须具 备开发和应用专业化咨询能力和技能,必须拥有一整套独一 无二的技能和专业化知识,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5、罗思韦尔( 1996a ,206 ):认为变革代理人必须具备组 织发展技能, 包括理性思维、 技术、 整合和分析技能, 包括: 理性思维技能、技术技能、分析技能、客观性、直觉、整合 技能和专业化知识等二、中国历史变革人物素质分析一)屈原 屈原出生于湖北宜昌之南的秭归,二十岁出仕,官至司徒屈氏家族,原是楚国国姓的分支,王室后裔,与生俱来的高 贵血统使屈姓历世担任楚国的重要职位,也是屈原出仕迅速 的主要原因自入仕以来,屈原开始实施他毕生执着的理想——美政屈 原美政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德政惠民;二 是修明法度; 三是举贤授能; 四是主张合纵; 五是革新朝政屈原的美政思想无疑是超前的、领先的,是符合屈原时代的 要求的,然而美政最终没有成功,屈原执着的灵魂沉寂在汨 罗江中。

屈原的性格能力分析:1、政治才华卓尔不群屈原的美政理想,超出了他所处的 时代,超出了他所处的出身2、个性认真而执着,近乎偏执明知自己的理想与操守与 世不合,却不肯曲意逢迎,付出生命也不肯放弃3、完美主义、理想主义美政的推行遇到了现实的阻力,却不肯牺牲美政的完美,以致美政淹没在旧势力的反对中 4、清高孤傲出身高贵,性格高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 人皆醉我独醒”使得他难与他人合作5、强烈的自我关注倾向和自我认同在强化自我的同时, 排斥了他人和朋友,在变革中缺乏同盟的支持,在与旧势力 的较量中力量悬殊,美政最终成为泡影6、不妥协美政的推行触犯了旧贵族势力的利益,屈原的 固执、专一、不妥协,不断扩大反对力量的阵营,在屈原的 改革过程中,遭到旧贵族对所有政策的全面进攻做为美政的创始人,屈原的政治才华无可非议,但作为一种 理想的执行者, 他的完美追求、 偏执、孤傲、自我和不妥协, 使得在执行中困难重重,难以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战友改革 无疑是对新思维的践行,然而现实背景的存在,可能真的需 要许多旧手段,这恰是屈原最缺少的美政太美也是其无法 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晁错 晁错生于公元前 200 年,今河南禹州人。

汉文帝时任太常掌 故,后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得景帝宠信晁错主张重农, 力主消弱藩王势力,防止地方做大,因向景帝进《削藩策》 被诸王怨恨,七国叛乱,公元前 154 年晁错被诛杀,至此晁 错的削藩改革彻底失败晁错性格能力分析:1、有学问、有才华、有思想、有能力在景帝为太子时, 晁错号称太子府的“智囊”,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2、性格峭、直、刻、深为人严厉、刚直、苛刻心狠,亲 和力差,没人喜欢,没有朋友3、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在太子府时,晁错和朝中大臣的 关系不善, 改革开始后, 与朝中保守派人士的矛盾日益恶化, 然不仅于此, 在朝中君子小人均有得罪, 变革中失去了同盟4、偏执,认死理汉文帝时,晁错数次上书削藩5、个人英雄主义变革中,他孤军奋战,无同盟做后援, 把变革的全部希望寄予皇权,当皇帝舍弃了他时,就落了个诛杀的结果晁错的削藩策从政治的角度无疑是对的,但是只看到削藩是 对的,去卩不看时机,就是对的事情也就变成的错的,这是晁 错改革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晁错作为变革代理人,他性格 中偏执、不妥协、严厉、苛刻心狠和失败的人际关系是导致 变革失败并把自己送上断头台的重要原因三)王莽与元宏王莽处于两汉之间,做了皇帝又不被历史承认,他的一场“托 古改制”,将儒家理论全盘运用到政治上。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方案、 改革的设计出了根本性错误从王莽的性格来看他的偏执、 固执于某个学说、太理想化,全盘的照搬是导致改革失败的 直接原因历经十五年,王莽随着他的王朝逝去了,留下的 是天下大乱,百姓哭不堪言王莽以帝王之尊,以全民拥戴,推行改革,应该是十拿九稳 的事情,失败的原因是全盘儒化,推行周礼,全面复古鲜卑的元宏通过民族大迁移,定都洛阳,而后进行了一系列 的文化改革一一全盘汉化,北魏的文化改革在一定阶段成功 了,但是仅仅为北魏带来了短暂的辉煌,很快北魏就走向了 衰落王莽与元宏的改革有相同之处,同是帝王之尊,同时全盘照 搬;从变革结果来说王莽失败了,败在改革没有顺应历史的 发展,元宏成功了,成功在顺应了发展的大势;从历史的结 果来看,即使是元宏也没有通过变革给北魏带来千秋基业, 变革的内容错就错在这个全盘汉化上,将汉文化的精华与垃 圾一起吸收四)李适中唐时期,德宗皇帝李适推行了四大革新和两税新法四大革新的内容: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用好干部) 、中央与 地方关系方面的改革(解决地方官员做大) 、中央机构方面 的改革(解决内廷宦官人数多专权的问题) 、财政方面的改 革(解决税收和民生方面的问题),四大革新直切大唐要害。

李适作为帝王主导变革,变革内容又符合当时的发展,然而却失败了李适的性格能力分析:1、自视过高四大革新内容确实直击要害,在实施中对于反对力量低估了,武力削藩引发“泾师之变”2、生性多疑, 性格猜忌 两位经济能臣刘晏和杨炎的冤杀,当政期间频繁的更换宰相3、畏难当削藩受挫后,态度由强硬改为姑息,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4、腐败李适的腐败,在财政革新的失败后反噬更重李适也是以帝王之尊进行改革,他的失败在很大程度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五)范仲淹与文彦博范仲淹生于公元 989 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文学家,公元 1043 倡导了庆历新政——北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庆历新政历时一年四个月后以失败告终范仲淹的性格能力分析:1、清正廉洁、精明干练、博古通今2、不妥协 政治上的不妥协, 树敌太多, 包括朋友和同盟, 最终都成为庆历新政的反对者庆历新政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仁宗皇帝态度的突然转变,实际 上皇帝态度的转变也非突然,与范仲淹的性格有关,其在政 治上不妥协,打击面涉及太广,甚至包括举荐的晏殊,失去 了变革的同盟,同时局势的变换,皇帝对于变革的要求不再 迫切,在其他大臣的反对当中,庆历新政结束了庆历新政结束后,仁宗皇帝选择了文彦博。

文彦博是一个有 些保守的大贵族,一个具有改革新思想和操作就手段的大贵 族文彦博的性格分析:1 、 沉静沉默寡言2、务实在执政的过程中始终以追求实干,将范仲淹的十 大改革政策,逐条修改,让其更具有操作性3、果断临时果断,不惊不乱,处事有度例如:推行纸 币“交子”时的平稳过渡仁宗放弃了范仲淹的急进方式,并没有完全放弃改革的内容,而是选择了文彦博含蓄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革,虽然不能治好国家的根本弊病,但是却在艰难中早就了北宋的一世繁华, 所以稳定在任何时候都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六)王安石王安石出生于公元 1021 年,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 公元 1058 年上万言疏,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即 公元 1069 年依靠神宗进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熙宁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均输法、 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农田水利法、将兵法等,王 安石的改革方案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减少支出公 元 1076 年,王安石离京隐居, 1085 年神宗去世,熙宁变法 以失败而告终宋神宗太急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