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贸易合同范本实例浅谈国际贸易中价格的制定方法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0.76KB
约6页
文档ID:238948720
国际贸易合同范本实例浅谈国际贸易中价格的制定方法_第1页
1/6

国际贸易合同范本实例 浅谈国际贸易中价格的制定方法【摘要】经济全球化缩小了企业贸易的空间范围目前国内众多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等因素外,价格也是关键因素如何制定符合本企业经营特点的合理外贸价格是每个外贸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在日常国际贸易中出现较多的贸易形式价格制定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企业经营者一些有益启示关键词】进口价格出口价格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对众多进出口企业而言,出口产品价格的制定要比国内销售价格的制定复杂得多,除了考虑国内价格制定因素外,还要考虑产品出口免税、出口退税以及原材料购进方式等不同于国内价格制定的因素企业进口产品时,进口价格还要考虑离岸价、到岸价及关税的影响本文拟举例来分析价格制定原理及过程,为企业对外贸易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为了便于读者分析理解文中公式,本文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了统一定义:产品增值税率为A%,印花税率为B%,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为C%,退税率为D%,关税税率为E%,产品中耗用原材料单耗为F,即每生产1吨产品耗用F吨原材料,产品中除原材料外其他材料费用成本为M元,产品国内销售不含税价为P元,出口价格为Q元(人民币),原材料国内采购不含税价为U元,国外采购价格为V元(人民币),购进原材料增值税率为N%。

一、国内购买材料生产产品出口价格的制定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的出口退(免)税办法有3种:“先征后退”办法、“免、抵、退”办法和“免税”办法目前大多数企业出口产品都是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免、抵、退税政策中的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的进项税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此外,国家根据经济形势,会适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这样,产品的退税率与征税率有一定的差异,而且该差异也在不断调整现行财务核算对外销产品增值税征退之差进入产品销售成本因此,外销价格的制定也变得更加复杂下面我们通过公式来分析内外销价格的相互关系假定销售1吨产品,内销不含税价格为P元,增值税率为A%,产品印花税率为B%(计提依据为不含税销售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率为C%(计提依据为当期应交的增值税),退税率为D%该原材料国内采购不含税价为U元,产品中该原材料单耗为F,产品中除原材料外其他材料费用成本为M元,则1吨该产品销售成本为F×U+M元,外销产品价格为Q元,期初进项税为0。

因为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都是在利润中能得到体现,增值税是价外税,对利润无影响为了充分考虑税收种类及税率对产品毛利的影响,本文分析的产品毛利不等同于日常分析的毛利,即: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这里产品毛利(下同)是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印花税内销产品吨毛利为:P-(F×U+M)-(P×A%-F×U×N%)×C%-P×B%外销产品吨毛利为:Q-[(F×U+M)+Q×(A%-D%)]-(Q×A%-F×U×N%)×C%-Q×B%由于进项税为0,出口时不再按退税率为D%退税,而是让企业进行留抵根据相关法规,企业收到免抵的增值税也必须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如需要使内外销毛利一致,则得到下面公式:P-(F×U+M)-(P×A%-F×U×N%)×C%-P×B%=Q-[(F×U+M)+Q×(A%-D%)]-(Q×A%-F×U×N%)×C%-Q×B%,整理后得到Q=P×(1-A%×C%-B%)/(1-A%+D%-A%×C%-B%)例1:某企业产品国内销售价格100万元/吨(含税价),该产品增值税率为13%,退税率为9%,印花税为销售收入的0.3%,城市维护建设税5%,教育费附加3%,问外销价格要达到多少,才能使内销和外销产品毛利保持一致?根据上面公式得知出口价格为:Q=100/1.13×(1-13%×8%-0.3%)/(1-13%+9%-13%×8%-0.3%)=88.50×98.66%/94.66%=92.24(元)二、进料加工复出口产品价格的制定进料加工复出口是指进出口企业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进口原辅材料,通过自行加工或以委托、作价形式加工成品后再行复出口的业务。

进料加工实际上经历3个过程,即:进口、加工及复出口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复出口的,对其进口料件应先根据海关核准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报经其主管出口退税机关同意盖章后,再将此申请表报送其主管税务机关,允许对部分进口料件按规定税率计算税额予以抵扣货物出口后,其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在计算其退税或免抵时,也应对这部分进口料件按规定退税率计算税额并予以扣减目前,海关对于部分企业采取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形式而进口的料件,暂免征收关税和增值税,如果企业对采用这种方式进口的料件部分出口或没有出口的,海关将依法征收关税及增值税在讨论进料加工复出口产品价格的制定时,首先理解进料加工免、抵、退税公式:1.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2.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当期全部进项税-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公式2中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征税率-退税率)是进入营业成本的,对产品利润有影响,同国内购买材料加工产品或征收关税和增值税的进口材料生产产品出口相比,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营业成本比其他方式出口多扣除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那么进料加工复出口的产品销售价格同购买国内原材料生产产品的出口价格又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仍然举例进行探讨假定进料加工原材料价格为V元人民币,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为Q元,产品增值税率为A%,产品退税率为D%,则不予退税率为A%-D%,该原材料国内不含税价为U,印花税率为B%,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为C%另外,产品中该原材料耗用单耗为F,产品中除原材料外其他材料费用成本为M元则如要保持两种方式生产的产品出口毛利一致,V与U的关系推导过程如下:(这里为了保守定价,不考虑材料进项税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影响)进料加工复出口生产的产品出口毛利为:Q-[F×V+M+Q×(A%-D%)-F×V×(A%-D%)]-Q×B%-Q×A%×C%购买国内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出口毛利为:Q-[F×U+M+Q×(A%-D%)]-Q×B%-Q×A%×C%如需要两者相等,则:Q-[F×V+M+Q×(A%-D%)-F×V×(A%-D%)]-Q×B%-Q×A%×C%=Q-[F×U+M+Q×(A%-D%)]-Q×B%-Q×A%×C%整理后得到:U=V(1-A%+D%)例2:某企业准备生产某种产品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为150000元人民币。

该产品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9%,产品印花税率为0.3%,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为9%该产品主要原材料可以从国外、国内市场采购如果以进料加工复出口形式生产该产品,该原材料进口价格为8357美元,假定1美元=6.83元人民币;如果购买国内原材料生产产品出口,该材料国内采购价格为53000元(不含税)另外,该产品原材料定额为0.76,其他成本一样,都为34000元请分析该企业是以进料加工复出口形式出口产品对企业有利还是购买国内原材料生产产品出口对企业有利?U=8357×6.83×(1-17%+9%)U=52512.05(元)因53000元>52512.05元,故采取进料加工复出口形式更有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进口原材料与国产原材料因质量、有效成分等因素存在差异,导致两种方式购进的原材料单耗不一致假定进口原材料单耗为F1,国产原材料单耗为F2,则上面公式修正为:U=VF1(1-A%+D%)/F2仍然以例2为例,假定国产原材料单耗为0.98,则:U=8357×6.83×0.76×(1-17%+9%)/0.98U=40723.63(元)如果国产原材料不含税价格在40723.63元以下,该企业采取以国产原材料生产产品出口的形式更有利。

三、国外原材料进口价格的制定企业进口原材料,要由进出口企业向进口海关缴纳关税和增值税,而关税征收又分为普通关税、优惠关税和差别关税3种其中优惠关税又是海关征收的常用税率,它是指优惠协定的双方互相给予对方优惠关税待遇关税计税依据是由海关以符合条件的成交价格以及该货物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费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为基础审查确定而海关代征的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又是以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组成,增值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目前企业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因有不同的成交条件而有不同的价格形式,常见的价格条款有:FOB、CFR、CIF三种FOB”的含义是指“船上交货”,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把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责货物在船上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又称离岸价CFR”的含义是指“成本加运费”,卖方负责将合同规定货物装上买方指定运往目的地的船上,负责货物装上船上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负责运费CIF”的含义是指“成本加运费、保险费”,又称到岸价,卖方负责将合同规定的货物装上买方指定运往目的地的船上,办理保险手续,并负责支付运费和保险费根据关税计税价格定义,企业以FOB、CFR成交的价格,在征收关税时,要把申报价格折算成CIF价格。

这里注意的是,海关征收的关税应计入进口原材料成本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关税下面讨论进口原材料与国内购进原材料在毛利上的差异以及如何确定假定某企业进口一批原材料,进口价折合为V元人民币(CIF),增值税率为N%,关税税率为E%,国内采购价不含税价为U元/吨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国内销售不含税价格为P元,产品增值税率A%,印花税率为B%,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率为C%假设1吨产品耗F吨该原材料,产品中除原材料外其他材料费用成本为M元则:进口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毛利为:P-[F×V(1+E%)+M]-P×B%-[P×A%-F×V(1+E%)×N%]×C%购买国内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毛利为:P-(F×U+M)-P×B%-(P×A%-F×U×N%)×C%假定两种购进形式的原材料生产的毛利要求一致,则进口价格与国内购进价格的关系为:P-[F×V(1+E%)+M]-P×B%-[P×A%-F×V(1+E%)×N%]×C%=P-(F×U+M)-P×B%-(P×A%-F×U×N%)×C%整理后得到如下关系:V=U/(1+E%)同上面所说问题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进口原材料与国产原材料因质量、有效成分等因素存在差异,导致两种方式购进的原材料单耗不一致。

则上面公式应修正为:V=UF2/(1+E%)F1,这里假定进口原材料单耗为F1,国产原材料单耗为F2例3:某企业进口一批原材料,已知国内不含税价格为33162.39元/吨,增值税率为17%,印花税为销售收入的0.3%,城市维护建设税5%,教育费附加4%,进口关税为3.6%该材料单耗为0.76,假定进口日人民币对美元买入价为6.84,卖出价为6.88,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增值税率为13%,则进口价格需要多少才能使产品毛利一致?根据公式:V=U/(1+E%),代入相关数据得到:进口价格=33162.39/(1+3.6%)=32010.03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32010.03/(6.84+6.88)/2=4666.18(美元)例3中,如果用国产原材料生产产品时,产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