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日志 ·· 热门日志 ·· -2 分享 -2 来源: 陳祺琦、的日志 教育 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序》教育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师生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荀子·修身》师生 君师者,治之本也 --《荀子·礼论》师生 人有师法而知,则速通 --《荀子·儒效》师生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无法者,人之大殃也 --《荀子·儒效》师生 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 --《荀子·修身》师生 凡探险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譬也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师生 猎者,必之山林;渔者,必之江湖;而学者,必游于贤人君子之域 --明·高启《审游赠陆彦远》教育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 --《吕氏春秋·尊师》教育 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 --《吕氏春秋·尊师》师生 疾学在于尊师 --《吕氏春秋·劝学》师生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北周书·卢诞传》师生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师生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
--《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师生 今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师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荀子·大略》师生 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后汉书·孔僖传》师生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师生 简练于学,成熟于师 --汉·王充《论衡·量知》师生 一哄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 --汉·扬雄《法言·学行》师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师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唐·韩愈《师说》师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 --唐·韩愈《师说》师生 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唐·柳宗元《师友箴》师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师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唐·韩愈《师说》师生 君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君,臣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臣 --宋·王安石《请杜醇先生入县学书》师生 好之而欲学者无其师,知之而欲传者无其徒,可不悲哉! --宋·苏轼《书鲜于子骏楚词后》"教育,才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
--宋·胡瑗《松滋县学记》师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宋·李觏 《广潜论》师生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 --唐·吕岩《答僧见》学习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也 --近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师生 学者须先立志志既立,却要遇明师 --宋·陆九渊《象山全集·语录》师生 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师生 纵然有志也蹉跎,欠明师指点 --明·冯梦龙《海浮山堂词稿·醉太平》师生 为学莫重于尊师 --清·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师生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师生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师生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老子》师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老子》师生 虽天子必有师然亦何常师之有?唯道所在 --隋·王通《中论·问易》师生 学无常师,惟德所在 --三国·魏·卞兰《赞述太子赋》师生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晋·潘岳《归田赋》师生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尚书》师生 圣人无常师。
--唐·韩愈《师说》师生 无贵无贱,年无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唐·韩愈《师说》师生 神不在乎大小,灵者为尊;人不在乎大小,达者为尊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师生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清·李汝珍《镜花缘》师生 择师不可以不慎 --《礼记·学记》师生 欲正天下之人心,须慎天下之师爱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师生 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点,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清·郑燮《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师生 圣人…...行不言之教 --《老子》教育 教者必以正 --《孟子·离娄上》师生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吕氏春秋·劝学》师生 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吕氏春秋·劝学》师生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榜样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唐·李贽《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师生 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北史·杨播传论》师生 风标才器,实足师范 --《魏书·彭城王传》教育 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 --清·魏源《默觚·治篇》教育,师生 身教亲于言教 --清·魏源《默觚·治篇》师生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吕氏春秋·诬徒》师生 凡学校之师,不论乡学、国学、太学,决定以德行学问为主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师生 必以修身为本,然后师道立 --明·王艮《心斋语录》教育,榜样 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孟子》师生,道德 不论男女皆得为师,惟才德是视 --清·康有为《大同书》师生,学习 温故而知新生,可以为人师矣 --《论语·为政》师生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师生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育说而不陵不犯,要以为师;知微 --《荀子·致士》师生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礼记·学记》师生 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 --近代·孙中山《提倡女子教育》师生 惟无不师者,乃复能为天下师 --明·庄元臣《步苴子·内篇》师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师生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诗经·大雅·抑》师生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 --宋·欧阳修《答祖择之书》教育,师生 宽而不畏,严而见爱。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师生 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明·王守仁《严师箴》师生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蒙》师生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礼记·学记》师生 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 --唐·柳宗元《师之箴》师生 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 --宋·程颢《论十事札子》师生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宋·陆佃《省试策问》师生 人资质有美恶,得师友琢磨,知已不美而改之 --宋·陆九渊《学说》师生 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 --宋·陆九渊《学说》师生 学非师而功益劳,友非人而过益滋 --宋·黄 晞 《 聱 隅子·生学篇》师生 学问难穷,故亲师取友 --清·汤斌《潜庵学案·志学会约》学习,师生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清·唐甄《潜书·讲学》师生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学习,师生 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 --清·魏源《默觚·治篇》教育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教育,小孩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教育,小孩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教育,小孩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家庭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教育,小孩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教育,小孩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教育,小孩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教育,小孩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教育,小孩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教育,小孩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教育,小孩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教育,小孩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教育,小孩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教育,小孩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教育,小孩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教育,小孩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教育,小孩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教育,小孩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教育,小孩 今教童子——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教育,小孩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教育,小孩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教育,小孩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教育,小孩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教育,小孩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教育,小孩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教育,小孩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教育,小孩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教育,小孩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教育,小孩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教育,小孩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孝顺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榜样,父母 贤母使子贤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子女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教育,子女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子女,孝顺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教育,子女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宋祁《杂说》教育,子女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教育,子女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