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机械学院-学术型硕士(SY)培养方案-202309 - 教育文库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科学与制造工程学科群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机械工程〔080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080221〕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0825〕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构造物设计制造〔082401〕 二、培养目的 本学科群主要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国家重要制造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开发和管理专门人才学术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机械科学与制造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根底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深化理解本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开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才能,可以解决与本领域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创业素质、国际视野和领军、领导潜质;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先进制造原理与方法 2.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2.工业网络、信号处理与无损检测 1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2.先进机器人技术 3.计算机图形技术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080221〕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2.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 1、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技术 2、先进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1. 先进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 2. 航空宇航先进焊接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构造物设计制造〔082401〕 1.船舶与海洋工程构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2.船舶与海洋工程构造完好性 四、培养形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群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将采用以一级学科为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结合培养及校企所结合培养的培养形式。
采用课程学习、理论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订研究生的个人培养方案,并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群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的政策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管理为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辩论前,根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才能构造中所规定的各局部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场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学术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辩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 本学科群与英国、法国等国际著名大学签有双硕士学位结合培养协议鼓励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中外双硕士学位工程,在2.5-3年的学习年限内获得中外两个硕士学位 2 五、知识和才能构造 本学科群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才能构造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理论环节两局部构成,如下表所示知识和才能构造主要表达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理论才能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获得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局部学分及总学分 学术型硕士学位知识和才能构造及学分要求 构造 类型 学分 小计 总学分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6 ≥30 根底及学科 理论课 ≥14 跨学科课 ≥2 选修课 ≥3 专业 理论 ≥3 综合理论环节 学术 报告 1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1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课程设置〔见附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环节〕分为: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理论环节两局部构成。
学位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根底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专业课、跨学科课、选修课等综合理论环节包括:综合实验〔理论〕、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报告等环节 本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包括每年开设的国际引智课程〔国外著名教授英文集中授课〕和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与国际留学生同堂授课〕 2. 学分要求 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根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辩论前获得知识和才能构造中所规定的各局部学分及总学分其中学位理论必修课程不少于22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学分,根底理论课3学分、一级学科理论课5学分、专业课6学分、跨学科课2学分综合理论环节5学分,包括:专业实验〔理论〕3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报告环节1学分 根据个性化培养的需要,一门根底理论课学分或一级学科理论课学分可替代一门专业课学分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日、俄等〕的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二外对缺少本学科群本科层次专业根底的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但不计入总学分 3 本学科群选修课程将根据学科特点和本领域的开展趋势设立,以每年的选修课开课目录为准 附表1为本学科群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根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方案 根据本学科群的培养方案,在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和才能构造及学位论文要求的根底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个人培养方案个人培养方案分为课程学习方案和学位论文研究方案课程学习方案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方案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8周内可根据研究生特点进展调整;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绘 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 专业理论 以研究生理论才能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理论活动,进步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才能构造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企业的理论工程 3. 学术报告 学分规定的学术报告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根本规定》 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营造浓重的学术及文化气氛,引领前沿、激发兴趣、拓展知识跨度和学术视野 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听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10次;提交总结报告和《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学术活动在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辩论前完成 4. 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硕士研究生进展科学研究或承当专门技术工作所进展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4 题才能的主要环节 鼓励硕士研究生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论文研究着眼于“学术继承-批判-创新”,特别鼓励原始创新性的研究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根本规定》 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资料25篇,其中至少精读外文文献10篇,并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群范围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根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开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道路、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p 、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到达的目的、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p 等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3学期的11月底前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会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展开题报告评审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展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并按优、良、中、不及格四级评分,其中,优的比例不超过15%,中与不及格的比例不少于10%凡通过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者,记1学分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老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评审小组应做出终止培养或允许重新开题的决定假设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展评审,报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重新开题应在3个月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2〕中期检查 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根本规定》执行硕士研究生中期检查的目的在于关注论文工作进展,及时给予指导要求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4学期〔6月底前〕完成中期检查对于中期检查不满足要求的学生,应给予书面警告,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辩论中重点督查 〔3〕学位论文标准与辩论 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施行细那么》执行 八、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5 第 页 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