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移就修辞陌生化和翻译摘要:移就修辞是语言陌生化手法的重要体现,本 文主要探讨英语移就修辞陌生化手法之实现途径与其具体 的翻译方法关键词:移就陌生化翻译一、 引言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提出的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概念,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提 出的,他们认为艺术的技巧在于使事物显得陌生,陌生化是 文学语言的本质属性,也是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的最本质 特征,陌生化就是艺术性或是文学性的代名词(张冰,2000: 163)O移就修辞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是一种超乎常规 的语言现象,它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运用旨在使语言生动形 象、简洁凝练,更具艺术感染力,可以说,移就修辞是语 言陌生化手法的典范本文主要探讨英语移就辞格里的陌生 化手法的实现途径和其具体的翻译方法二、 英语移就陌生化手法之实现途径Transferred epithet 又叫 hapalage,源于希腊语 hypallassein, 意为 in terchangeLanham 在 A Handlis t of Rhetoric Terms 将移就定义为:change in the relation of words by which a word, instead of agreeing with the case it logically qualifies, is made grammatically with another case. (1991: 86)陈望道(2008: 94) 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汉语"移就”定义为“遇有甲乙两个 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乙印象的, 名叫移就辞"o可见,英语transferred epithet与汉语移 就修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指对语言常规的偏离,词与词 之间存在一种“不合常规”的搭配关系,所以英语里的 transferred epithet就等同于汉语中的"移就"。
移就修 辞就是通过陌生化手法,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复 杂、微妙的意义和情感,创造一种陌生化审美效果,即通过 颠覆常规语言形式,展现出其创造本质,实现其独特的修辞 效果,使读者读后产生丰富的联想,触动他们固有的审美标 准,使其产生新奇的审美体验英语移就的陌生化手法概括 起来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修饰人的词转而修饰物例 1: The downtown streets at this hour of the day were strange to her, but there was a tired camaraderie among the people getting on and off the car. (A Trip for Mrs. Taylor,髙级英语)“tired” 一词通常用来修饰人,形容人疲倦不堪的样 子,但这里用"tired” 一词来修饰表示物的抽象名词 “camaraderie"从语义逻辑上看,似乎不合规范,也不 合情理,但在原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却赋予了该词以新 的意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倘若将原句改写成"there was a camaraderie among the tired people", 就远没有原文显得生动形象。
二) 说明物的词转而修饰人例 2:I had never, at that time, seen such a metallic lady altogether as Miss Murdstone was. ( David Copperfield,高级英语)"Metallic”表示‘金属的”、"产生金属的”或“含 金属的”,通常用来修饰具体的物,而这里被用来修饰 “lady”,这种修饰语移用的表达方式赋予了人物冷酷残忍 的性格特征,使故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三) 修饰一物的词转而修饰它物例 3: Wooden minds; woodenvoices. (What is Style, 高级英语)wooden源于名词形式"wood” ,顾名思义,指材料是 "木制的",常被用来修饰具体的非生命物体,如wooden hut (木屋),wooden beams (木梁)等等,而用"wooden"来 修饰抽象的“mind”和"voice”则偏离了常规的搭配形 式,这种陌生化手法使语言新颖别致,生动刻画出了 “木讷 的思想”和“单调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 4 : Her seventy-six-year-old face shone with wrinkled cleanliness and the excitement of the day. (A Trip for Mrs. Taylor,高级英语)“wrinkled" —般用来修饰人身体的部位,尤其是脸 部,在这里本该修饰“face” 一词,却被移用到 “cleanliness”这一抽象名词上,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表达 效果,试与 "her wrinkled face shone with cleanliness" 比较,显然这种表达要比原文平淡得多。
三、英语移就的翻译方法英语移就修辞是文学语境下特殊氛围中词与词之间“离奇”的搭配在双语转换中如何能够贴近原文,尽量保 持其原汁原味,而不致形成交流的壁垒,实为翻译之一大难 事正如茅盾所说:“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 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 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罗新璋,1984: 511)o 移就修辞的翻译效果也应如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灵活 运用恰当的方法,翻译出原文的"意”和“味”一)以异译异法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存在移就修辞,为了保留原文的修 辞特色,对一些容易理解和接受,其表达方式与汉语相似的 英语移就,汉译时应采取以异译异的方法,这样既保持原语 简洁含蓄的表达方式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内容与 形式上的对等,较好地再现原文的移就修辞的陌生化手法,实现了移就修辞所要传达的陌生化之审美效果 例5: I press the trigger all right, but one bullet after another feebly drops on the floor from the sheepish muzzle. (Lolita by Nabokov)我确实扣动了枪机,可是一颗又一颗子弹都从那个怯生 生的枪口虚弱无力地落到了地上。
通常"sheepish" —词被用来描述有生命的物体,一般 不会与冷冰冰的枪相联系,但在这里却赋予了枪人性化的特 征,令人不由地赞叹其表现形式之妙,作者所要创设的陌生 化的审美意图从而得以实现,在翻译时采取以异译异法,保 留原句里的移就修辞,将"sheepish muzzle"译为“怯生 生的枪口”,通过这种巧妙的移用,变相地反映出开枪者当 时的心理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 舍形保意法但英汉两种语言终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受不同民族 思维和文化的影响颇深,反映在语言上,自然存在很大的差 异在翻译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英语移就修辞过于偏离语言 常规,以异译异会使译语显得生硬、别扭,不易为译语读者 所理解和接受,这时就应舍弃移就修辞,摆脱原文结构的 束缚,采取舍形保意的方法,揭示移就的内涵意义,使译 文更符合汉语表达规范例 6: The white silence seemed to sneer, and a greatfear came upon him・ (The Son of the Wolf by JackLondon)寂静的茫茫雪野好像在冷笑,一阵恐惧朝他袭来white”作为颜色词通常用来形容具体的物,但也不 尽然,我们常常还可以看到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white noise (低微的节奏很平均的声音)和white hope (深孚众 望的人),这些都构成了移就的修辞手段,其意义完全不能 依据字面意思而定,故这里的“the white silence”也不 能直译为“白色的宁静”,而要根据原文的上下文先释义为 “the boundless fields covered with snow was silent"然后再译。
三)位置还原法英语移就辞格中常常有这种情况,用来修饰句子中某一 成分的词被移花接木到另一成分前,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修 饰语位置还原,把原文中移就的超常规性和非逻辑性的表达 方式还原到规范的合乎逻辑的表达方式例 6: Sometimes they threw (him) bits of food,and got scant thanks; sometimes a mischievous pebble,and a shower of stones and abuses・ (Diogenes andAlexander by Gilbert Highet )有时,人们朝他扔去零碎食物,却很少听到感谢;有时,人们恶作剧似地扔去块卵石,得到的回报是暴风雨般的石块 和谩骂句中的“mischievous"本来用来修饰有感情有生命的 人的行为方式,在这里应以副词形式"mischievously"呈 现去修饰动词"threw",但却用来修饰"pebble” 一词, 不禁让人联想到一部电影“疯狂的石头”,该片名运用移就 修辞造成一种陌生化的间离,在立意上收到了简洁幽默和耐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那么这里是否应该将其仿拟为“恶作剧 的卵石”呢?结合上下文来看,这样的译文会令人颇感费 解,故在翻译时应运用位置还原法,即通过大脑这一暗箱操 作将mischievous转换成副词形式还原到动词“threw"前。
四)融合变通法英语移就辞格有时运用得十分巧妙,在译成汉语时就 要摆脱汉语词语有时凝滞的束缚,将原文中变幻的词语搭配 融化到汉语句子里,只求神似,不求形似,有效地传达其‘言 简”之意,在译文中译者要心领神会,将原语融合变通,再 加以表达和呈现例 7: . . . he told me of some tribute from India, and added, with twinkling smile, "You see, I sound my barbaric yawp over the roofs of the world. " (A Visit to Walt Whitman,高级英语)当提到印度诗坛对他的赞誉时,他狡黠地笑着补充说:“你看,我仰天长啸,响彻世界屋脊"twinkling" 的英文意思是"shining intermittently with a sparkling light", 所以一般不 会用来修饰"sm订e",常见的含有twinkling的短语有 twinkling stars, twinkling diamonds, twinkling eyes 等 这里 “with twinkling sm订e"即指 “with twinkling eyes and smile,^ ,但这种表达显然没有原句凝练生动,"twinkling eyes”透射出一种俏皮和狡黠,故可采用融会 变通之法将其译作“狡黠地笑着”。
四、结语移就修辞是对词语搭配大胆地创造性的活用,其陌生化 的表现手法不一而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疑面临着巨大的 挑战,在宏观上译者要形成正确的翻译观,不断提高自己的 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在 微观上译者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尽量 贴近原文,将这一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准确地加以再现,这 样的译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语修辞上陌生化的审美 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译语读者的阅读期待,使其在阅 读中能像原语读者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