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概念发展与生活摘 要:本文对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健康四维新概念 的内涵,由于人体结构、生理、心理、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 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4个层次,并且后面的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 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以及提出对健康新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关键词:健康概念健康层次健康发展生活人人都希望健康,但什么是健康,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 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怎样维护健康,也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随着科学技 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的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一、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1.建立在疾病基础上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人 们对健康的认识主要围绕着如何抵抗疾病这一核心,先后出现了依赖巫医、医疗治 病、求长生之道和预防疾病等多种形式远古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不能正确 解释疾病的实质,只能用“上天和神灵的力量或惩罚”来认识疾病把人类的健康 与并不存在的鬼神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唯心的不科学的健康观随着生产力的迅速 提高,医药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健康是可以把握、不依赖 于天命的。
并逐渐形成了健康就是能正常工作或没有疾病的机械唯物论的健康观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疾病的原因有了一定了解,形成了健康就是保持病原、 人体和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的健康观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通过炼丹术 和养生之 道等途径来达到预防疾病、长生不老的做法,这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健康的极度需 求程度18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提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疾病就是健康受损,在形式 上形成了健康的循坏定义,只反映了健康的负向作用,是健康的消极定义这类定 义既没有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阐明健康的特征,只是借助健康的对立面——疾 病来证明健康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健康、谋求健康和评价健康实际意义并不大 事实上健康和疾病以及亚健康都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的不同的质态从健康到亚健康 再到疾病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这种建立在疾病基础上的健康概念 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健康的发展2.四维健康新概念的出现 尽管人们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但事与人违,疾病往往悄悄缠身,使人感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人生旅途的艰难, 有的人因此而英年早逝,有的成了长期“专职”病患者,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随着 时代的发展,疾病谱也越来越宽,新病、奇病、时代病、富贵病不断袭来。
人们在 与疾病不断抗争中,慢慢地认识到健康不单纯是肉体无痛无病,还与精神状态有着 密切的联系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健康的内涵不断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 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1948年,世 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著名的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了四维 健康新概念,即“ 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 面皆健全”四维健康新概念是WHO对全球21世纪医学发展动向的展望和概括,要求当前 的生物医学模式 必须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模式改革发展,要求由单纯治疗疾病的 cure medicine变为预防、保健、养生、治疗、康复相结合的care medicine,要求药物治 疗与非药物、无药物治疗相结合,与环境自然和谐发展,与科学和社会协调协同可持 续系统化发展四维健康新概念同时也为体育科学在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作用提供 了空间,指明了方向二、健康新概念的内涵健康新概念从人体结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入手,从4个层次理解 健康。
1. 生理健康层次生理健康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这是生物医学 的基本认识人体的生理功能指以结构为基础,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目的,协调 一致的复杂而高级的运动形式生理健康是其他健康层次的基础,尽管它是低层次 的自然人的健康2. 心理健康层次心理健康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 发展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三项原则是:(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指心理反映客观 现实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均应同客观环境保持一致;(2)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指一 个人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和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的 统一体;(3)人格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 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 道德健康层次道德可简单解释为做人的道理和应有的品德道德健康以生 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 展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他”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 是“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4. 社会适应健康层次 社会适应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 角色、家庭角色及婚姻、家庭、工作、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适应。
社会适应良好,不仅要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社会 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不仅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 角色,而且能创造性地取得成就贡献于社会,达到自我成就、自我实现这是健康 的最高境界缺乏角色意识,发生角色错位是社会适应健康不良的表现所以,社 会适应健康是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为基础而发展了的高级健康层次三、对健康新概念的理解最新的健康概念包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其实社会适 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身体和心理的素质状况,而道德健康则取决于自身教育和社会 风气的影响等因此,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的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的 掌握健康,由治身病发展到注重治心病、治社会病、治道德缺损病现代社会由于 竞争激烈,工作繁重、风险多、压力大,人们烦恼丛生,旧烦恼刚刚消除,新烦恼 又产生,无论高官还是平民,无论富者还是贫者,差不多都有大大小小的烦恼,许 多疾病包括身病心病、社会病、道德病大多由烦恼伴随而生社会发展了,科学进 步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为什么烦恼反而越来越多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贪欲并不因 为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减少,精神滑坡导致道德缺损是现代病的重要根源。
因此,预 防疾病单单注意衣食住行和加强个人卫生、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看来首先 要从完善道德做起,治愈道德缺损症是健康之本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他必然是心理 健康者,心理健康心地善良、心态安定就能与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就能适应社会 的变化,又不会随波逐流道德完善、社会安定、心理健康必然净化自然环境,促 进生理健康,达到“仁者寿”的目的健康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过程,现代健康具有多维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 物质文明的丰富以及对健康概念认知的影响因素,健康的维度还会继续扩展作为 现代人,我们应该对健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身体强壮并不等于健康,我们应该从 多方面理解健康,注重我们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等方面的和谐 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多接触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界和谐发 展参考文献:[1] 杨忠伟.人类健康概念解读J].体育学刊,2004,11(1) : 132- 134.[2] 韩萍.健康新概念[J].中国中医药.2003,1: 46.[3] 梁浩材主编,戴汉腾著.心理与健康.第1版.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11: 4.[4] 王效道主编.心理卫生.第1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 8—30.⑸ 金燕.浅论健康在现代生活中的内涵、外延及意义.高等理科教育,2002, 2: 1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