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20世纪上半期的苏联教育,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况,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况,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十分重视教育,革命成功后第三天(11月9日),就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老布尔什维克卢那察尔斯基任教育人民委员11月21日,列宁与卢那察尔斯基联合署名,宣布解散旧的沙俄教育领导机构,逐步以新的教育领导机构取而代之,一、教改的第一份重要文件—《统一劳动学校宣言》,(一)宣言产生的经过在莫斯科及彼得堡方案基础上产生1918年10月16日颁布,包括《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及《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两个文件,合称《统一劳动学校宣言》,(二)宣言的主要内容,1. 教改指导思想强调对学校进行根本的改革,通过改革,取消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特权,清除宗教对学校的影响,使学校真正成为人民的学校2. 办学形式提出成立五-四制的统一劳动学校,• 所谓统一,即苏俄境内的所有各级学校 都是统一的,彼此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 阶梯,所有儿童都有权从一个阶梯升到 另一个阶梯,所谓劳动学校,即劳动应成为学校的基础;要求将历来的读书学校转变为劳动学校;“宣言”称学校是通过劳动过程与社会有机紧密联系的“学校公社”,3.义务教育,新的学校实行9年制(8~17岁)免费普及义务教育,无产阶级与贫困家庭子女享有入学的优先权,4.教学制度,教学规范:废除惩罚、考试及家庭作业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代替原来的班级教学内容:除突出劳动外,小学阶段进行综合知识教学;中学阶段兼有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教学方法:除了教师授课,强调学生的个人学习活动,可采取各种方法,如参观、制作等学习时间:小学每天不超过5小时,中学不超过4小时,5.教师,规定教师由民主选举产生取消教师的特权,以及在学校的等级,教师工资一律平等声称教师与学生是兄弟般的平等关系6.学校管理学校由校务委员会管理校务委员会由全体教师、大龄学生(1/4)、学校所在地居委会代表(1/4),及上级行政官员(1人)组成。
在此基础上产生主席团主持日常工作,(三)《统一劳动学校宣言》的意义及评价,1.《宣言》的可取之处总体上贯穿着按照无产阶级意志去改造旧学校的革命精神,冲击了传统教育体现了民主性、公平性(如取消资产阶级特权、师生平等、优待工农子女、实施义务教育等)重视劳动,注意教育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反对呆读死记,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2.《宣言》也存在重大缺陷,忽视学校工作特点,在否定旧学校时,将不该否定之处也否定了(如考试制度、分科教学、班级授课等)要求将学校办成公社性质及将劳动作为学校的基础,不符合学校特点及办学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无产阶级文化派及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二、20年代苏联学校的教改,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经过1917~1920的动荡岁月后,苏维埃政权得到初步巩固,20年代后,苏联政府对普通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一)改革的内容,1.学制根据实际情况,废除9年(5-4)义务教育,以7年(4-3)制学校(义务教育)为基础,主要学校类型有4种:7(4+3 )+2 >高校(造就高级人才)7(4+3 )+3(或4)(中等专业人才)4+3 (或4)(艺徒学校或农民学校 )工农速成中学(3~4) >其中3/4进入高校,,中农速成中学于20年9月颁布成立令,到1928年人数达56 663人(1932年达339 000人)。
在20~29年中共培养4万多学生,后将9年制中学毕业生升大学名额挤掉了1924年后,9年制学校高年级趋向职业化,2.教学大纲和课程改革,在20年代中,为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需要,课程设置方面作了相应的改革中小学中最重要的改革是拟定、推广综合教学1923年俄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国家学术委员会科学教育组颁布综合教学大纲1929年,又颁布了综合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大量删减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大力推荐设计教学法,认为它是保证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的最好方法,3.教学方法,20年代苏联教育由于受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非常注意尊重儿童主动性创造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儿童自己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为此甚至避免采用“教学方法”这一概念1923年后,道尔顿制及设计教学法相继传入苏联,备受推崇,班级授课制连遭攻击到20年代末,许多班级被改成小组,按固定课表上课逐步为自由化课程所取代,考试及家庭作业在许多地方亦被废除,评定成绩往往根据出勤率,4.教科书,1918年教育部有一个通令:“坚决把教科书从学校驱逐出去”1923年有人提出口号:“打倒教科书”教科书编审委员会赞成按照设计教学法和单元教学大纲来编辑教科书,宣传用“工人手册”“杂志课本”代替教科书1928年俄联邦教育委员会按照综合课程编定了几本第一级学校教科书学校采用的教材主要有:(1)教师根据大纲自编综合教材;(2)活页教材;(3)官方推荐教材,5. 教师,教师是不同年龄家庭中的长兄教学中,教师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废除教师级别、学衔、学位,不论何人,工资待遇一律平等,各级学校皆然 6.学校管理由校务委员会负责,(二)改革的后果,由于对旧学校有用的经验否定过多,造成知识质量的低劣学校中形成大量差生高校对录取新生常有批评意见反馈具体数据结合我国文革类似事例的反思,三、20年代在苏联几种有影响的教育理论,1.自由教育论代表人物:文特策利源于卢梭,反对教育上的暴力与压制,主张让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十月革命后文特策利仍宣扬学校应同任何政治脱钩2.儿童学 代表人物:布隆斯基认为影响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物学规律及环境的影响,但不正确地解释了遗传、环境的作用,,3.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的思想在苏遭到热捧及传播1927年苏联国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平克微支出版《苏俄新教育》,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来说明苏联劳动学校的合理性1928年卢那察尔斯基邀请杜威访苏,杜威称其主张在苏联比美国还要实施得彻底4.学校消亡论代表人物:舒里金套用马列关于国家消亡的观点,运用于教育认为人从生活中远比从学校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需终生学习,因此需注重对环境教育学和自发教育的研究,消除以学校为主体的观念,四、30年代苏联对教育的整顿(一)整顿教育的必要性,国际形势日趋紧张,要求苏联增强实力以自保国内建设大规模进行,迫切需要大批高质量人才斯大林1928年要求青年必须掌握科学;31年后先后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由于20年代的教改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人才培养规格,因此新的教改势在必行,(二)苏共整顿普通教育的有关决定,1.《九五决定》(《关于中小学的决定》)要点(1931年8月25日制定,9月5日颁布)首先肯定了苏维埃学校前一阶段取得的成绩,如广泛普及了义务教育,根本改变了学校成分,实行了教劳结合等此外指出,苏联学校远不能适应现实对它的要求,学校的根本问题是:学生科学基础差,不能向高校提供合格的新生,•为了克服以上弊病,办好中小学,《决定》向中小学提出以下要求,(1)各门学科(特别是理科)的教学应严格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日课表,为此必须坚决批判设计教学法及学校消亡论(2)要求学校在贯彻教劳结合原则时,必须使生产劳动服从于教学及教育的目的(3)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领导,建立严格的专人负责制度(4)要重视教师的作用,拟定师资培训计划,改善教师待遇(5)加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反对任何向儿童灌输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企图,《九五决定》的特点及影响,既反“左”,又反右,主要倾向是反对左倾空谈,力图清除国外现代教育思潮(特别是实用主义教育)对苏联的影响,解决知识质量低劣及各科系统知识的教学等问题《九五决定》的颁布是30年代彻底整顿苏联教育的开始,也是此后苏联官方一系列教育决议的主要依据标志着苏联教育从20年代的混乱状态转移到按照传统模式办学的轨道上来,2.《八二五决定》(《关于中小学教学大纲及教学制度的决定》),1932年8月25日由苏共中央制定各科教学大纲:应让学生巩固系统地获得各科知识及读写算的熟练技巧 教学制度:规定中小学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分班上课;各班须有严格的日课表及正式成员;教师须负责系统授课;学校须绝对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恢复成绩评定及考试制度学制:将原来的7年制学校一律改为10年制,3.其他决定,1933年2月苏共中央制定《关于中小学教科书的决定》,要求编写出版稳定的、合乎科学的教科书,以落实“九五”及“八二五”决定1934年5月,苏共中央及苏联人民委员部通过《关于中小学结构的决定》(433制);还对校长提出明确的的任职要求1935年9月颁布《中小学教学工作组织和校内规定的决定》,要求实行全国统一校历,简化招生手续,严格考试规定,统一评定学生成绩,主要科目为优的学生可免试升入高校(1945年为金、银质奖章制取代),,从1935年起,有关部门制定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制度,不达标者都要补习有关课程,以确保教师的业务质量1936年7月苏共中央通过《关于儿童学歪曲见解的决议》,要求取缔儿童学,彻底批判儿童学者散布的谬论,清除影响1936年4月通过提高教师工资的决议1937年3月教育人民委员部下令取消学校中的劳动课,关闭校办工厂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与师范教育也进行了整顿,4.后果及评价,通过整顿,使得苏联教育摒除了国内极左及国外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达到正规化、严格化,虽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施的教育,但具有传统教育的基本办学特点从30年代到50年代,苏联办学思想比较稳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考察,成效很大具体数据,,1926年,识字人口为51.1%(妇女为30%),1939年为81.2%(妇女为66.6%)1926年苏联知识分子占2%,1956年达到8%30年中知识分子增加5.5倍,其中各种专家增长12倍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全球,美国瞠乎其后,苏联30年代教改存在的问题,用行政手段粗暴处理学术问题(如儿童学)留下后患未处理好知识教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未处理好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的关系不注意吸取现代教育中的有益因素。
有人因此批评30年代的教育整顿是“将孩子与洗澡水一起泼掉了”,致使传统教育的某些缺点后来在苏联教育中重新凸现,本节主要知识点,《统一劳动学校宣言》、20年代苏联流行的教育理论、儿童学、《九五决定》,思考题或讨论题,1. 20世纪上半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及进步主义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为何在苏联一度受到欢迎?2. 你怎样看待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优劣?试以苏联教育为例进行说明3. 社会主义教育应当怎样办?无产阶级在改造旧学校时,怎样处理好革命性与继承性以及借鉴他国经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