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第 6 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 考纲解读】 1 、知道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主要科技成就; 2 、了解四大发明的应用和传播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 、比较中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规律性因素 (一)四大发明 发明 发明过程 传播 造 纸 术 ①发明: 时已发明 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②改进:东汉 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4 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印 刷 术 ①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 时期,《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 发明泥活字印刷术,以后又出现木活字、金属活字 13 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 ,以后又从 传到欧洲 指南 针 ①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 ② 时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13 世纪传入 ,在 中起了重要作用 火 药 ① 发明:唐初,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所著的《丹经》最早记载了炼制火药的方法。
② 应用: 开始用于战争,五代和 时广泛应用于14 世纪初,火药由 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军事和生产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四大发明 时期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 西汉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普及和推广 印刷术 唐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北宋 为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重要条件 火药 唐 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 ( 二) 天文学成就 时期 成就 地位 战国 《 》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 张衡 发明了 ,提出了地球圆形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西方早1000多年 唐代 僧一行 创制黄道游仪,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 用黄道游仪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世界首次) 元代 郭守敬制成 ,编订《授时历》 简仪的发明比欧洲早 300多年 ( 三) 数学成就 朝代 成就 意义 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春秋 九九乘法口诀 春秋战国 东汉 《 》 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南朝宋齐之际 祖冲之圆周率 比世界领先( )多年 元代 珠算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 四) 农学成就 朝代 农书 作者 内容或特点 地位或影响 南北朝 《 》 贾思勰 总结了北方生产经验,提出“ 、多种经营”的思想 我国现存 的农书 元代 《农书》 王祯 重点放在 的改革方面 对提高生产力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 明代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吸收了 的科技成果,开展农业科技实验。
徐光启被誉为“ ” ( 五) 医学成就 时期 著作 作者 主要内容或特点 地位 西汉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 的基础 东汉 论述了 “ ” 四诊疗法 中医 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 ” 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明代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代表了中国古代 的 最 高 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 ” 【 重难点释疑】 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①实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实用性) ②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经验性) ③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封闭性) 2.中国古代科技在 16 世纪(明清时期)不可逆转的走向衰落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③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和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使中国古代科技难以受到重视。
④中国古代科技过于重视经验总结,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总之,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 【 合作探究】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史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1 )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3分) 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材料二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 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 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三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但 16 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2 )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材料四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3 )依据材料四,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材料五 “李约瑟难题”的准确表述应该是: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文化发展历程》 (2)“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造成这种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自主练习】1 、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 B .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 C .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D .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 2、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 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 ) A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B .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 C .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 D .诗歌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4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5、 下列历史现象最早出现的是 A .雕版印制《金刚经》B .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C .用灌钢法制作钢刀 D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6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A .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7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发明使用了指南针 ②战国时期出现恒星方位记录表 ③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④明朝时期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 A .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 .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 .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 .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9 .李约瑟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个人、社会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 .研究人类,只有从研究人本身开始 C .古代中国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对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D .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10、 《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 ) A .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 B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C .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D .《四书章句集注》始编成 1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 A .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B .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 .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 .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12、下列各项中,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 ①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② 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 郭守敬制成了《授时历》 A .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13、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 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张仲景 扁鹊 孙思邈 李时珍 B .孙思邈 扁鹊 张仲景 李时珍 C .扁鹊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D .扁鹊 李时珍 张仲景 孙思邈 第 6 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 【 合作探究】 (1)特点: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2 )明清(或 16 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3 )四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指南针为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重要条件;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4 )①经验性和实用性,如天文历法主要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造纸术、印刷术等都反映了这一特点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③科技发展不受重视,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如“重农抑商”的思想、“八股取士” 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2)明清时期原因: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削弱了开发新科技的驱动力②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制约了科技的发展③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的经济和文化交往④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思想不重视科技发展,缺乏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自主练习】 1 、【答案】A【剖析】中国最早的日食纪录时出现在殷商甲骨文上,故 A正确屈原生活在殷商之后的战国时期,李白生活的唐代是在隋朝之后,郑板桥清代人,故 B 、C 、D 三项说法错误。
2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从材料信息可知,黄仁宇盛赞宋代的物质文化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发明,④不属于宋代的物质文化因此选 A 3 、【答案】B 【解析】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而并没有出现活字印刷术,同时诗歌也没有成为世俗文学;D说法不符合事实,故选 B 4 、【答案】C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发明中涉及化学、矿物学等与道家有关的就是火药了,选择 C项 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雕版印制《金刚经》出现在 868年唐朝末年,火药武器用于战争南北朝时期,用灌钢法制作钢刀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故 C项6 、【答案】A 【解析】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传播新教的工具”,这一切都促进了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学技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故①表述错误;②符合史实;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③表述错误;④与史实相符故选 D 8 、【答案】D 【解析】中国的发明在西方能发展成为有用的东西,在中国却无声无息,说明中国缺乏变科技为生产力的条件。
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可知,古代中国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对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宋朝时期的史实根据提干信息“都城临安”分析,所述现象属于在南宋时期,因此排除 A项,西藏设宣政院是在元朝时期;B项应是在北宋;《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作从 8 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 1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A项错误;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比用缣帛更便宜,对原料的选择降低了造纸的成本,D 错误;此材料属于二手材专业. 专注 . 学习参考 . 料,不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B项错误人们为了降低造纸的成本选择新的原料,选C 12、【答案】B 13、【答案】A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额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