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洞庭湖治理60年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49KB
约7页
文档ID:517367940
洞庭湖治理60年_第1页
1/7

洞庭湖治理 60 年一、洞庭湖区基本情况洞庭湖是我国一颗璀灿的明珠,维系着长江中游防洪安全和 生态安全大局;洞庭湖区又是一块险地,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 长期威胁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困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 情况可概括为 4个方面1、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调蓄湖泊,防洪作用十分突出 洞庭湖现有天然湖泊面积 2625平方公里,北面纳松滋、太平、藕 池三口分泄长江洪水,南面和西面汇湘、资、沅、澧四水,东面 有汨罗江和新墙河汇入,洞庭湖水系总集水面积达 25.94万平方公 里1951〜2005年年均入湖水量为2916亿立方米,其中汛期占全 年径流量的 76.8%江河来水进入洞庭湖后,经过湖泊调节,由城 陵矶北注长江,可大大减轻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防洪压力据统 计,洞庭湖多年平均可削减入湖洪峰流量 30%如遇高洪水位, 湖区蓄洪堤垸还可破垸分洪,削峰效益更为显著2、我省环洞庭湖区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社会经济地位 十分重要我省洞庭湖区总面积15200平方公里,范围涉及常德、 岳阳、益阳、长沙、株洲、湘潭等6个地级市的37个县(区、市), 其中受堤防保护面积11094平方公里,有耕地约1000万亩,固定 资产 2000 多亿元。

湖区总人口 1008万,人口密度为全省平均水 平的 2.1 倍洞庭湖区是全国的粮棉油基地和我省的工业原料基 地,已建设一批现代化的石油、化工、电力、纺织、造纸、卷烟 等企业目前,区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和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 1/3, 棉花约占 7/8,油料约占1/2,麻类约占9/10,水产品约占2/5,芦 苇约占全省造纸原料的 1/2,各项税收占 2/5,在湖南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洞庭湖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其维护长江中游水域生 态平衡、保证生态安全的地位不可替代洞庭湖已是目前与长江 保持水体交换为数不多的天然湖泊之一,极具生态价值其特殊 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水系结构,形成了极其复杂和有代表意义的 江河湖泊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调 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洞庭湖水域又是我国乃至世界一块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迁徙鸟类 停息地,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据调查 统计,洞庭湖区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和已归化用于农林业生产的栽 培植物种类有 873种,拥有野生动物 531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 一级动物有 8种,二级 32 种。

4、洞庭湖区是全国的治水重点和难点,防灾减灾任务十分繁 重洞庭湖区水网密布,江湖关系复杂,防洪堤线漫长,是闻名全 国的治水难点正如钱正英同志曾指出的,“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难在洞庭”建国以来洞庭湖区有 40 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 害,平均 1.5年发生一次,而且发生频率明显呈上升恶化的趋势据多年情况分析,上世纪50~70年代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大水灾,80年代3~4年发生一次大水,90年代以来洪水发生更为频繁, 尤其是 1995~ 1999 年 5 年中有 4 年发生特大洪水,目前洞庭湖区 重点垸的防洪标准仅 10~ 20 年一遇,蓄洪垸、一般垸堤防防洪标 准仅 3~ 5 年一遇,治涝标准 6~ 8 年一遇,防洪减灾任务依然十 分繁重二、洞庭湖治理的简要回顾共和国成立 60 年来,在洞庭湖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湖区各级党委、 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励精图治,洞庭湖治理实现了以开发为主,到 开发与保护并重,再到保护优先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 已基本构筑以堤防为基础,防洪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 套,电排建设和其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 灾体系,谱写了一曲光彩夺目的篇章。

1、从1949 年到 1985 年,主要是进行堵支并垸、排涝建设、 撇洪河配套等建设,湖区堤垸数由解放初期的 933 个减少到 226 个,基本形成目前的防洪治涝格局1)上世纪 50 年代,在连续遭遇了1949、1952、1954 年三 年特大洪水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湖区人民着重堵口复堤, 恢复生产的同时结合长江流域防洪整体规划,开展了堵支并流, 整治洪道,修建防洪圈,堤线长度由 1949 年的 6406 公里的缩减 到 3471公里,险堤堤段由 3211公里减少到 1291公里2)上世纪60—70 年代排涝工程建设上世纪50 年代,在 湖区开始建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水站,上世纪 60年代又开始建设电 力排灌站,在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垸内排灌系 统,采取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控湖排田和空湖待蓄等措施,减 少渍水危害到 1984年止,湖区电排装机总容量达 48.82万千瓦 装机 1000 千瓦以的大中型泵站共计为 47 处3)上世纪70~80 年代初园田化建设和撇洪渠工程建设从 1969 年冬开始,新修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 5 万多公里, 植树造林 5 亿株,10 年中累计投工 29 亿个,完成垸内土方 16.4 亿立方米,基本实现沟渠、道路、树林相结的直线网格式方块田 园景观;修建撇洪河 213条,撇洪面积 690平方公里,总长度 1368 公里,撇洪流量 14967 立方米/秒;通过围垦、洪道扫障,挖泥船 填凼固基,引洪放淤,改散石护坡为砼块护坡等水利工程紧密结 合血防灭螺,消灭钉螺面积327万亩,使垸内钉螺和70 余万亩湖 汊型钉螺基本消灭,垸外洲滩钉螺面积下降到 227万亩。

2、从1986年到 1996年,实施洞庭湖一期治理,11个重点堤 垸按设计标准完成加固达标堤防 912.22公里,完成土方 6120.9万 立方米,完成堤身灌浆 9.11万孔,64.29万米进尺,填塘固基 178.9 公里,土方 3214.5 万立方米,块石护坡 92.49 万立米,完成混凝 土预制块护坡 13.566 万立方米,块石护脚75.4 万立米,安全涵闸 整修按长 469 处;蓄洪垸安全建设完成顺堤安全台 394 个,台长 506 公里,安全面积 17.39 万平米,共完成土方 3005.17 万立米, 新建安全楼房试点楼 598 栋,安全面积 3.83 万平米,加固安全楼 1770 栋,安全面积 5.3 万平米,完成安全转移桥梁 2 处;疏通澧 水、南洞庭洪道和清除阻水横堤、芦苇等,完成土方 249.33 万立 米,扫除芦苇面积 61.02万亩次,拆除阻水、违章建筑物 562 处, 移动土石方 71.75 万立米实际完成工程总投资 11.6 亿元,其中 国家投资 4.61 亿元一期治理工程 1997 年通过水利部、国家计委 的竣工验收,为抗御 1988 年秋汛、1991 年、1995 年、1996 年、 1998 年几次大洪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从1996 年至今,重点实施综合治理工程经过近10年的 建设,一是按设计已基本完成二期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松澧垸等 11个重点垸的防洪能力和标准基本达到 10年一遇,险工险段明显 减少,理顺了南洞庭湖草尾河、黄土包河、东南湖——万子湖— —横岭湖洪道,对藕池河系注滋口河进行了疏挖、扫障和扩卡, 在支流沱江建闸控制;二是对 142公里长江干堤,按二级堤防标 准全面加高加固,抗洪能力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三是基本完 成澧南、围堤湖、西官等蓄洪垸蓄洪安全建设;四是结合堤防加 固,对部分河湖进行了清淤疏浚;五是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 工程,搬迁 55.8 万人,高水位时,还湖面积可达到 779平方公里; 六是利用外资全面启动长沙、岳阳等21 个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七 是对明山等 29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八是实施株洲白石 港、沱江华容河河道整治等水利血防工程;九是在湖区已建立总 面积达 43.86万公顷的 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加强对洞庭湖多 种野生动植物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十是积极开展洞庭湖水质保护, 今年我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关停了环洞庭湖区 234家环保不达 标的造纸企业,部分区域水质已由五类、劣五类变为三类。

共完 成投资近 20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 115.4亿元三、洞庭湖治理的巨大效益1、防洪能力有显著提高洞庭湖经过 60 年治理,防洪能力 显著提高,长江干堤、重点垸堤防防洪标准达到 10—20 年一遇, 蓄洪垸堤防防洪标准达到 5—10 年一遇,沿湖重要城市防洪大堤 如长沙、常德、湘潭、岳阳等城市达到100—200 年一遇,高洪水 位下,堤防险情数量大幅减少,防汛抢险消耗减少1996 年,城 陵矶水位达 35.31米,超1954年最高洪水位 0.76米,溃万亩以上 堤垸 26 个;1998 年城陵矶水位达到 35.94 米,超 1954 年最高水 位 1.39米,洞庭湖区溃万亩以上堤垸7个;1999 年城陵矶水位达 35.68 米,洞庭湖仅溃民主垸2、排涝标准和效率提高以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核心,以提高泵站除涝减灾 能力、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为重点的泵站更新改造建设,将泵站 工程完好率和设备完好率从现有不足 70%提高到 90%以上,安全 运行率从现有不足80%提高到98%以上,排涝标准将从现有的3 ~ 5年一遇提高到6~7年一遇的标准,改善防洪面积104万亩,新 增排涝面积4.6万亩、改善排涝面积997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 力28913万公斤,年新增效益46458万元。

3、扩大了行蓄洪能力通过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扩大行蓄 洪面积 778.7 平方公里,增加行蓄洪容积 34.8 亿立方米2002 年 汛期,洞庭湖区共运用了168 个平退堤垸,其中单退垸26 个,增 加蓄洪面积 51.07 平方公里,蓄洪量 2.87 亿立方米;双退垸 142 个,增加蓄洪面积 112.57平方公里,蓄洪量 2.16亿立方米4、改善湖区生态环境通过水利血防专项工程和其它综合治 理措施的实施,我省血吸虫病流行疫区疫情得到了控制,降低了 人畜感染率;通过泵站更新改造、移民建镇,噪音减少、环境绿 化,提高了周围居民生存环境质量5、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提高湖区防洪排涝,改善生态环 境,优化了湖区投资环境;通过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结合农村 城镇化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避洪农业,增加了农 民收入6、促进社会和谐防洪排涝能力提高,提高湖区群众抗灾能 力,减少灾民数量,在利用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关系 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洞庭的构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