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穿越时空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并以礼仪文明著称于世那么你知道“礼仪教化”始于哪朝?它有怎样的作用和影响?那时的“礼仪”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礼仪”含义是否一样? 夏商西周社会状况怎样?这前后相继的三个朝代曾经都拥有当时世界上比较强大的政权,统治者究竟如何进行管理?采取什么手段统治?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感悟历史本课导航跨越障碍 如何理解分封制的作用?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巩固了国家的统治一方面,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另一方面,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怎样认识“礼仪教化”的作用? 西周统治者注意吸取商亡的教训,为巩固其政权,在暴力统治人民的基础上,进行“礼”的教育,采用暴力与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西周的礼仪制度就是奴隶制的等级名分制度礼”,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的事,也就是绝对的“顺从”与我们今天通常说的“礼”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
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维护等级制度、教化民众、凝聚宗族、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互动天地 设计西周社会关系示意图目标 加深对西周分封制和社会阶级结构的了解,培养运用不同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思路①先列出西周社会中都包括了哪些阶级或阶层注意一个都不能少 ②区分出他们所处的地位 ③要形成网络状的结构图 ④图的形式要简明、美观建议 ①与同学讨论设计方案 ②参与课本剧中角色扮演(不同的阶层),从感性上进一步了解认识各阶层身份、地位 ③拿出自己设计的成果在班级展示,与同学比一比,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史海探究 一、选一选 1.周王为巩固对国家的统治,实行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礼仪教化 2.关于西周“士”的正确认识是 ( ) A.劳动人民的组成部分 B.统治阶级的上层 C.最低等级的贵族阶层 D.地位在平民之下奴隶之上 3.夏、商、西周社会划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 ) A.军功大小 B.财产多少 C.地位高低 D.血缘亲疏关系 4.下面关于西周礼仪教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B.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C.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D.是百姓祭祀祖先时的一种习俗 二、看图分析 观察和辨别下列商朝文字,你能看出当时施行过什么刑罚吗?三、列一列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
四、读一读l.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请说一说这句话的大意 2.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这句话讲的是什么?能反映出什么问题?五、想一想1.周初为何要实行分封制?受封者的义务有哪些?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说一说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3.观察课本中商朝墓葬中的“无头骨架图”,谈谈你的认识六、试一试1.设计一幅西周社会关系示意图 2.根据周初形势图,对照中国地图,说一说西周初年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课课有话说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你一定参加了一些活动(如收集资料、讨论、扮演角色等),你一定有一些感受、想法、疑惑或是建议,请你写下来吧实话实说我参加的活动我的收获我对教学的建议假如我是老师自由阅读卡家庭亲属称谓你知道有关家庭亲属的称谓吗? 家庭亲属称谓是以姻亲血缘联系为基础的亲属之间的相互称呼或叫法,它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等,每一种称谓对应着亲属系统中的某一位,从这一位置出发给与自己有关系的各种人以应有的名称,如父、母、兄、弟、姐、妹、妻、子等等家庭亲属世系示意图答案: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选一选 1.C 2.C 3.D 4.D 二、看图分析 提示:用刑具铐双手、活埋、割鼻等。
三、列一列 鲁、燕、齐、卫、宋、晋 四、读一读 1.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2.国家大事就是祭祀与打仗祭祀在当时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五、想一想 1.提示:目的~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保卫周王,治理诸侯国要定期朝贡、服役等 作用:加强了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2.提示:军队、刑罚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礼仪教化双重手段 3.提示:围绕奴隶的低下地位和悲惨命运谈认识 六、试一试 1.提示:示意图要能反映出所有的各阶层及所处的地位,可用“网络”连接起来,要简明,美观 2.提示:齐鲁在今山东,宋卫在今河南.燕在今河北,晋在今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