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贵州省麻江县概况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0KB
约4页
文档ID:509468771
贵州省麻江县概况_第1页
1/4

贵州省麻江县概况麻江县地处贵州中部,清水江上游,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秀丽,风景宜人麻江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三市一矿四大市场之间县城西距省会贵阳109公里,北距亚洲最大的瓮福磷矿肥基地65公里,东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37公里,南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匀市23公里随着贵(阳)新(寨)、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的开通,麻江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县内湘黔铁路、黔桂铁路、株六复线横贯县境,320、210国道和贵新、凯麻高速公路均在县城郊交汇,4条省际公路在县内纵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麻江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东进的交通咽喉要塞矿产资源麻江县地处黔中腹地,位于“三市一矿”(凯里市、都匀市、福泉市、瓮福磷矿)之间,凯麻高速公路、贵新高等级公路穿城而过,320、210国道、309省道公路及湘黔、黔桂铁路贯穿县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麻江县矿产资源丰富,分布于全县九个乡镇,通过大面积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发现矿产24种,基本探明的矿产有能源矿产煤、铀、金属矿产铁、铅、锌、钾、钒、锰、铝土矿、非金属矿产重晶石、磷、石英岩、砂岩、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萤石、方解石、陶瓷土、页岩、粘土共22种,其中金银铜多金属矿产、伴生矿产锶、硒稀土矿产亟待探明。

评价矿床、矿点135处,其中中型矿床1个、小型矿床26个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开采矿山和矿产品加工企业80多个,2002年开采和加工矿石20多万吨,产值5000多万元重晶石:该县重晶石矿分布于全县八个乡镇,点多面广,品位(含BaSO4)94.71〜99.3%,矿石质量好(曾获国家外经贸部出口免检荣誉证书),查明坝芒泥河、碧波水山、谷硐大冲、李家坪、杏山坳阳、宣威城中、下司新华、东山等重晶石矿C+D+E级储量625.68万吨(其中C级193万吨,D级223.73万吨),全县重晶石矿储量1600多万吨煤:重主要集中于谷硐、杏山、碧波、贤昌四个乡镇,发热量2500〜8270卡/克,灰份20〜65%,水份0.3〜12%,挥发份13〜33%,含S3.1〜6.8%,质好量优,交通便利查明县摆沙煤厂C+D级储量398万吨,全县煤炭资源储量1300多万吨,铅锌矿:该县目前有杏山仰古、城南、摆种、高山、宣威麻卡、塘卜、城中、龙山大塘、下司苦李井、坝芒岔河、碧波偿班、谷硐客蟆塘等矿点,矿石质量好,地表多氧化,含Pb0.01〜40%,Zn1.78〜37.8%,并伴生有Ag、Ga、Ge等元素,易分选,储量大磷矿:该县磷矿主要分布在宣威琅琊至龙山复兴一带。

1962年,贵州104地质大队在琅琊作过详查工作,提交磷矿石表内储量596万吨,属大型磷块岩沉积矿床,品位(含P2O5)18〜34%;伴生金属U715吨,品位0.02〜0.069%;V2O52.2万吨,品位0.252〜0.917%矿床以北马鞍寨尚有地质储量624万吨龙山团坡一复兴一马蹄一带磷矿储量也很可观,且发现含钾矿层铁矿:赤铁矿、菱铁矿主要有碧波相塘、杏山红土山两处矿点,地质队曾多次作过工作,提交储量819.29万吨褐铁矿分布于谷硐乐埠、翁牛等地,与粘土夹杂呈鸡窝状,出露面积广,含Fe55%,Mn0.032%〜0.18%,S1.009%〜0.175%,1972年探明大岩冲、马掌坳、新开田储量20多万吨石灰岩:该县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城西陆家桥-良田-两路口一线,厚40〜110米,顶底板为白云岩,含CaO52.49%,MgO2.16%,烧失量41.11%全县石灰岩近1000亿吨,目前多作建材用及烧制水泥石灰白云岩:该县白云岩矿主要分布于东部下司、宣威和西部谷硐、坝芒,含MgO0.91〜21.41%,CaO29.57〜45.86%,烧失量47.03%,厚数百米,盖层薄,储量近7000亿吨硅石:主要矿点有摆沙煤层顶板石英砂岩,杏山陆家桥-铜鼓山-干沟、白沙田-小堡-青山、长坡-高枧煤层顶部石英砂岩,栗木新寨中型水泥用石英砂岩、滥泥山陶瓷土顶部石英砂岩、碧波筛子坝硅质岩层等,品位(含SiO2)85.5〜99.4%,储量可观。

其中栗木矿点由建材部303队于1983年详查,提交C+D级储量982.8万吨(已获审批);2000年10月,贵州101地质队普查毛栗坡、岔河、陆家桥、小桥边、铜鼓山、干沟6个矿点,品位(含SiO2)96.12〜98.83%,储量2000多万吨坝芒瓮河、栗木、乐坪,谷硐大冲、乐埠、翁牛、潭家,龙山复兴,宣威卡乌等地有零星石英岩,质量好,品位高达99.2%~99.8%,但规模不详硫铁矿:热液型硫铁矿床有谷硐翁牛矿点,矿体呈脉状,厚0.6米,矿石矿物为黄铁矿,地表多氧化为褐铁矿,含硫36.64%沉积型硫铁矿多赋存于炭质粘土岩、煤层内或煤层下部铝土质粘土页岩中,厚0.2〜1.7米,含硫8.43〜46.23%另在杏山茶山凉水井发现大型泥砂质沉积硫铁矿,厚数十米,延伸数百米,含硫23%大理石:县内有杏山陆家桥、坝芒栗木两处矿点,经地质详查为似墨玉大理石、奶油黄夹玫瑰红大理石和芝麻灰大理石,色彩均一,质地坚硬,磨光性能好,B+C+D级储量377.8万立方米陶瓷土:主要有杏山靛冲滥泥山、小堡碗厂、青山火烧寨、羊昌坡大田坎、麻喇两路口、坝芒栗木白坟边等矿点其中栗木白坟边矿点由建材部303队于1991年结束详查,提交C+D级储量930万吨。

方解石:主要分布于西部谷硐、坝芒,结晶程度高,矿石纯正洁白,厚数十米,盖层薄,储量有待探明页岩:主要为该县中三叠统新苑组地层中的含钙质、粉砂质页岩,经风化钙质遭淋滤形成风化壳,砖瓦原料即为风化壳上层烧结温度为900~1100°C,烧成温度1100°C;干缩收缩率3.75%,烧成缩收缩率在900°C时为0%,1100°C时为12.5%;不同温度条件下成品的抗压强度为6.29Mpa〜22.51Mpa,即烧成温度为1100°C时,产品标号为200#其他未阐明矿产分布较广,用途广泛,前景可观麻江县矿业早在建国前就已有小规模开展,多为民间采煤、炼铁、烧制石灰、砖瓦、陶器新中国成立后,矿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矿业活动由零星开采、人背马驮、简单烧制发展为机械开采、运输、洗选冶粉加工,矿业活动多样化、规模化建国50年来,地质工作从无到有,相继有贵州省区调队、101队、108队等多家地质单位在我县做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探明十几种矿产储量近千亿吨,矿业产值由10万元增加到5000多万元,从业人数由百余人增加到5000多人,矿业已成为我县基础产业经济发展2002年,麻江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优化第一产业,增加第二产业总量,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总值3.28亿元,比上年下降12.8%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之比由上年的39.66:34.10:26.24调整为44.46:22.30:33.2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亿元,比上年减少5.1%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减产,但经济作物、牧业和林业均不同程度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5.44万吨,比上年下降22.3%;烤烟产量2072吨,增长17.5%;肉类总产量6071吨,增长19.9%年末,大牲畜存栏6.37万头,增长5.49%;生猪存栏10.74万头,增长0.85%退耕还林2000公顷工业企业改革改制进展顺利,职工429人,安置率达71%工业总产值1.8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75.0%;实现税金968.14万元增长57.62%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全县22家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完成,变现资产746万元,安置有经济实体1857户,从业人员2万人,注册资金5028万元,提供税金33.7万元财政总收入335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46万元,比上年下降4.3%;财政支出9361万元,增长19.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亿元,增长5.30%;固定资产投资6100万元。

招商引资项目23个,协议资金4.2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50万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29个项目,其中国债投入3758.11万元建成“希望小学”8所,累计建成“义教工程”31所,中小学危房率下降到18.3%小学在校学生2.5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73%;中学在校学生9949人,初等教育入学率94.7%非文盲率9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4万元,比上年下降5.20%农民人均纯收入1341元,比上年增长3.47%城镇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口为1080人,发放社会低保金241万元;领取失业保险金的220人,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的679人下岗职工领取基本生活费的96人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行政区划麻江县辖4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杏山镇、谷硐镇、下司镇、宣威镇、碧波乡、龙山乡、贤昌布依族乡、坝芒布依族乡、景阳布依族乡旅游资源麻江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浓厚,是周边县市及省内外广大游客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现有苗、瑶、畲、布依等各族风情游;清水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仙人桥省级原始森林公园等风景游和全国少数民族民间绘画画乡、清朝皇宫膳食总管张姓宅院、夏同和状元第等旅游观光景点。

麻江下司是苗侗之都大凯里的四大功能区之一是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及中国十大旅游黄金热线——黔东南的第一站麻江拥有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命名的中国皮划艇协会贵州下司激流回旋训练基地,是“贵州唯一、亚洲少有、世界一流”的奥运会激流回旋指定训练、比赛基地,自2006年建成以来,共承办1次国际比赛,4次国内比赛麻江县有贵州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体育村——龙里村,该村龙舟队多次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龙舟大赛,皆取得优秀成绩,特别是2007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龙舟比赛取得了8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受到了省、州、县各级政府的嘉奖,有力地带动了全省龙舟运动的快速发展麻江下司犬以嗅觉灵敏、爆发力强、奔跑速度快、捕猎能力强而享誉中外被列为世界第三名犬和中华名猎素有“小上海”之称的下司古镇是黔东南州“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西入口第一重镇,嘉庆13年(公元1808年),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中重要物资集散地近年来,麻江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对下司古镇沿江立面进行恢复改造,下司古镇正以新的姿态复苏历史的恢宏下司镇铜鼓村——“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2年被列为贵州省东线旅游的民族村寨之一。

铜鼓农民画灵感源于田间劳动,作品淳朴自然、夸张得体,被誉为“民间奇花”、“本源艺术”,作者被称之为“民间艺术大师”下司酸汤、狗肉、牛肉、下司野鸭系列做工考究、风味独特其中下司酸汤鱼宴在2004年第四届中国美食节、重庆火锅节和第五届中国博览会、2005年中国西部国际精品菜肴暨美食文化展,代表黔东南参赛,摘下“团体特别金奖”和“金鼎奖”、“中国名宴”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的下司清江、桃花、隆堡等8个自然村寨形成了以破季节蔬菜、优质果品、畜禽商品等农产品为主的城郊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力塑“绿色”和“无公害”品牌,打造下司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体验旅游近年来,麻江以打造“苗疆秘境、斗牛乐园、龙舟胜地、休闲天堂”为重点进行了规划,重点推出了下司景区核心景点“营盘顶、桃园岛、太阳岛、紫薇岛”开发项目;请同济大学作的下司风景名胜区修建性详规正在修订当中历史沿革明置麻哈册,1913年改为麻哈县,以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故名1930年置麻江县2000年,麻江县辖4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348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杏山镇42646谷硐镇16446下司镇30609宣威镇34141碧波乡22590龙山乡16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