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启示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79KB
约7页
文档ID:306795575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启示_第1页
1/7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启示    张宵萌 西南民族大学Reference:我国施行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市场中的道德问题极其严重于是,我国逐渐掀起了对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高潮,要求建立健康的诚信经济经济的主体是人,道德的主体也是人,所以我国在不断健全经济制度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对市场中“经济人”的道德培养由于我国独特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的更多的是集体主义思想,那么就必须要求我们的“经济人”理论在利己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的道德内涵亚当·斯密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首次提出了“经济人”假设思想在斯密的那个时代经济学是隶属于政治学的,而政治学又以哲学思想为基础,同时,斯密本身还是一位伦理学家,故他的“经济人”理论是含有丰富的道德性的,是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生活的所以,本文倡导对斯密“经济人”理论的回归,为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提供参考Keys:经济人;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一、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亚当·斯密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其在《国富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经济人”假设思想。

所谓的“经济人”,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出于“利己心”的作用而不断地追求私利的人但这种在“利己心”驱动下的“经济人”绝不是完全脱离了道德束缚,唯利是图的人,而是一个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理性利己的共同作用下的具有公益性的人经济人”谋取私利从而带来社会公利,“经济人”理性的遵从市场道德规范,“经济人”具备自制、正义等美德,在和谐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实现了利己与利他的完美统一,斯密为我们谱写出了一曲“经济人”与道德统一的完美乐章斯密对“经济人”道德性的构建,来自于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支撑:第一,“经济人”是自利的,并且这种自利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他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会客观地达到利他的目的第二,“经济人”是理性的,他的理性能够促使人们互利互惠,从而促进社会各个功能的正常运转第三,“经济人”在开放竞争的自由市场中,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够确保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第四,“经济人”不是唯利是图的经济模型,他在内心“公正的旁观者”、理性利己及“看不见的手”的共同作用下具有审慎、正义、自制等各种美德那么,斯密“经济人”的“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德”是否一致呢?答案是肯定的,斯密的“经济人”不仅包含着“审慎之德”,同时也具有着“正义之德”、“仁慈之德”、“自制之德”等利他德性。

在《国富论》中,斯密常常站在“公正旁观者”的角度对“经济人”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论述,他多次强调了“经济人”德性的作用,指明了审慎这种美德对于商业投资的意义,以及在资本积累中节俭和勤[来自wWw.lW5u.CoM]劳的巨大作用,在探讨美国黑人奴隶问题时也论及了仁慈的美德此外,斯密在《国富论》中还反复强调了正义的问题,他认为正义不仅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消极美德,还是保护在经济活动中公平竞争的积极美德斯密的“经济人”,在自由市场中包含着纺织业者、铸造业者、销售业者、制造业者等,他们遵守着“审慎”、“正义”、“仁慈”、“自制”的美德;“审慎”、“自制”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幸福,“正义”、“仁慈”则是为了实现整体的幸福正如斯密在《国富论》里所说的“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而说对他们有利人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人,而应该把自己看作世界中的一个公民,看作自然界巨大的国民总体的一个成员他应该时刻为了这个大团体的利益而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正像朱绍文先生说的那样,斯密所构建的“经济人”“是这个时代的新人”,这样的“经济人”所内含的道德不是过时的旧道德,而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新道德。

在斯密所处的时代,“道德之路”和“富裕之路”是归并合一的,《国富论》中的“经济人”是“经济与道德”的统一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是基于排斥道德、纯粹求利的“经济人”思想,经济和道德是完全分离的因此,笔者主张对斯密的“经济人”理论进行回归,借此来解决我国市场经济道德的问题二、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启示首先,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要肯定“经济人”利己心的道德价值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强调,正是人们出于利己心,不断地追求个人的财富才促使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论点清晰地反应了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物质利益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物质利益的渴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建国以来,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重义轻利”的观念造就了中国人民不屑言利的心态,这种对利己心价值的曲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危害极大的所以,针对传统轻利观念对我国“经济人”的束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时,我们必须摒除传统“重义轻利”的形而上学思想,借鉴斯密的“经济人”理论,正确认识个人逐利行为的道德正当性和合理性,肯定“经济人”利己心的道德价值,这将极大地调动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要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美德培养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不完善,人们的道德都不同层次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是出于无知,有的是出于物欲的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美德培养是十分迫切的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就是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培养什么样的美德,怎样培养美德通过对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合宜的仁慈、完善的自我控制”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实现自我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社会公益,这正是斯密所追求的完美德性的“经济人”可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斯密给我们提供了四种基本美德的培养方案,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对我国“经济人”美德的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这些美德进行培养是十分不易的事情,需要个人、政府、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首先个人要有道德意识,明白美德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从内心深处敬畏美德并希望成为有德之人;其次政府要意识到培养公民美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公民美德的培养和教育的力度,并把一些重要的美德制度化、法律化,形成制度和法律的约束力;最后社会要畅通信息渠道,形成道德舆论机制,给随意违背道德的人以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约束其不正当的[来自wWw.LW5U.com]行为。

最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生道德的作用我们在坚持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的美德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经济市场自生道德的作用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性,“经济人”的某些道德准则就是在自由市场的运行中自发而生的市场本身蕴涵的道德性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内部规则对经济活动主体的指引和限制而产生一系列道德准则,如公平、诚信、节俭、审慎等,这些道德一旦内化于“经济人”的品行中,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就可以实现同步发展斯密还提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市场的有效运行本身就具有道德性,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法制经济,在构建它的时候就包含着一种道德目的,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为“经济人”的道德自觉的确立提供了客观基础所以,政府要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市场足够的自由,市场能管的让市场自己来管,使得自生的道德在这种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更好地产生和发挥出来三、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性观的启示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没有明确提出过关于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性观方面的概念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变革需要重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性观,认识到在自由市场中建立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依据的必要性。

经济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物质财富增长的研究,陈振汉先生指出:“经济学是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经济学不能回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不能回避人们的经济行为及结果实际上,经济学从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以人为核心进行研究的,其中深深地浸透了对人的幸福的道德关怀所以,经济学在某种意义上讲一门人学,它不仅要研究如何促进财富的增长,而且更要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人”人不仅是经济活动的手段和对象,而且是经济活动的目的和主体,只有建立在对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性观,即“经济人”的正确认知上,所施行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才能是行之有效的否则,理论缺失将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这既是经济学深化研究的结果,又是有关人的问题深入研究的要求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我国目前指导经济活动主体行为和思想的人性观———“经济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受其所有制关系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完全异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诸如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以及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更大等并且,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从而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使其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更多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有时甚至可以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其经济活动主体天然的具有道德这就要求我国所要建构的“经济人”必须是具有道德性的“经济人”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构的“经济人”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性,体现着“审慎、正义、仁慈、自制”的美德,斯密的“经济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经济人”是高度契合的,所以,研究斯密“经济人”的道德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性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Reference:[1]亚当·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1974.[2]亚当·斯密;蒋自强,钦北愚译.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3]厉以宁.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朱绍文《. 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经济研究.,1987(7).作者简介:张宵萌(1988- ),女,汉,内蒙古乌兰察布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