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劳动争议复习题(修订版),本课程属于选考课程,各位同学要先将课本知识先预览一遍。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50KB
约8页
文档ID:15970173
劳动争议复习题(修订版),本课程属于选考课程,各位同学要先将课本知识先预览一遍。_第1页
1/8

劳动争议复习资料 江中月修订版 2007-06-22第 1 页 共 9 页劳动争议复习题主讲:徐向龙题型: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其中单选、多选以练习册为主;案例分析以练习册为主,课本的案例也要看简答题1、 劳动争议与民事争议的区别P8答:(1)争议的主体不同,民事争议是发生在平等的主体之间,劳动争议是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2)争议的内容不同,民事争议是平等主体之间关于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的纠纷,劳动争议则是劳动关系主体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产生的纠纷3)解决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和前置程序不同,民事适用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劳动争议是依据劳动法及有关劳动法规4)争议的影响不同,民事争议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劳动争议影响较大2、 劳动争议与劳动行政争议的区别P10答:(1)争议的主体不同劳动行政争议的主体是劳动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劳动争议的主体,一方必须是提供劳动力的劳动者,另一方是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2)争议的内容不同劳动行政争议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劳动行政机关主体的职权、职责和被管理者的权利、义务方面。

劳动争议的内容是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劳动权利义务和相关正当利益的纠纷3)争议的客体不同劳动争议的客体是行为和物,劳动行政争议的客体除此以外还包括人身内容4)产生争议的原因不同劳动行政争议是为实现管理而产生的争议,劳动争议是为实现劳动权而产生的争议5)争议引起诉讼的程序与被告不同劳动行政争议引起劳动行政复议或劳动行政诉讼程序,被告只能是劳动行政机关;劳动争议引起仲裁程序,当事人不服裁决才可提起诉讼,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也可能成为被告6)处理争议依据不同处理劳动行政争议依据的程序法是《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处理劳动争议依据的程序法是《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 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与种类P31特点:(1)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其他机关或者团体不享有劳动行政处罚权2)劳动行政处罚的对象范围较为广泛,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非法人的其他组织3)劳动行政处罚是以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所规定的义务为前提的,只有劳动关系主体不履行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所规定的义务时,劳动行政监察机关才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劳动行政处罚。

4)劳动行政处罚具有强制性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通报批评;(2)罚款;(3)吊销劳动行政许可证;(4)责令停产停业;劳动争议复习资料 江中月修订版 2007-06-22第 2 页 共 9 页(5)征收滞纳金4、 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的区别P7答:(1)从争议的内容上看,权利争议是一种法律争议,是有关执行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争议双方所争执的权利和义务,已在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有所规定;利益争议则属非法律争议,争议的内容不涉及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已规定的内容,而是在此之外就新的、将来要实现的权利发生的争议2)从争议所处的阶段上看,权利争议发生的在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签订后的履行阶段,或对法律、法规的执行阶段;利益争议则发生在双方因为签订、修改集体合同达不成一致意见,致使集体谈判陷入僵局的阶段3)从争议的主体上看,权利争议的主体很广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及工会组织都可成为权利争议的当事人;利益争议的当事人受集体谈判主体的限制,只能由工会、用人单位或雇主组织构成。

4)从解决争议的程序上看,由于权利争议属于法律争议,因此它适用法律规定的仲裁、诉讼程序来解决争端;利益争议不属于法律争议,因此解决方式也与权利争议有所不同,一般运用调解和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5、 劳动争议法律适用的特点P52答:(1)适用主体特定,主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2)适用对象特定,主要针对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内的劳动争议的当事人;(3)适用内容特定,主要适用劳动法律规范;(4)适用程序多元化,劳动争议处理是多种程序进行的6、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冲突及选择适用规则P54答:劳动争议法律适用冲突是指争议处理机关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发现对同一法律事实或者关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作出了不相同的规定,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就有不同的处理结果1) 当不同效力层次的规范发生冲突时,适用高层次的法律规范2) 当同级效力层次的规范发生冲突时,新法律优于旧法律;新法规优于旧法规;新规章优于旧规章;新规范性文件优于旧规范性文件3)当地方劳动行政部门发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章与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章或者地方政府规章发生矛盾时,可将情况报告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报国务院法制局进行协调和决定。

7、 劳动争议调解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P103答:(1)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弱化;(3)工会代表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主体身份受到质疑;(4)劳动争议调解立法滞后8、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P99答:(1)劳动争议调解属于任意性的调解,必须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2)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3)调解可以中止仲裁时效劳动争议复习资料 江中月修订版 2007-06-22第 3 页 共 9 页9、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原则P121答:(1)便于当事人行使申诉权、应诉权的原则;(2)便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行使劳动争议仲裁权的原则;(3)原则性与灵活性规定相结合的原则10、 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的特征P152答:(1)他依附于申诉人与被诉人2)他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时间,必须是在他人之间的仲裁已经开始,而劳动争议仲裁庭尚未作出终局裁决之前3)他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4)他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目的,必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并且是以自己的名义参加仲裁活动的。

11、 集体劳动争议仲裁的特殊性P183答:我国《集体合同规定》中对集体合同的争议分成订立、履行两部分,分别适用不同的途径来解决1)发生因签订集体合同的争议时,首先应当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时,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2)处理时效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集体合同规定” ,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 30 日内结束,需要延期时,最长不得超过 15日;(3)对于职工 30 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组成由三名以上的仲裁员单数组成特别仲裁庭;(4)仲裁庭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 15 日内结束,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应延期,但不得超过 15 日12、 劳动争议仲裁与仲裁代理人的特征P154、P110答:劳动争议仲裁代理人的特征:(1)劳动争议仲裁代理人的劳动争议仲裁代理权的产生是基于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指定和当事人委托2)劳动争议仲裁代理人只能以仲裁当事人的名义进行仲裁活动,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3)劳动争议仲裁代理人必须在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指定、当事人委托的代理权限范围内从事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4)劳动争议仲裁代理人只能代理同一劳动仲裁活动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同时代理同一劳动仲裁活动的双方当事人劳动争议仲裁的特征:(1)实行独特的三方原则(2)劳动争议仲裁属于强制仲裁,一般民事仲裁属于自愿仲裁3)劳动仲裁具有很强的行政性、但不属于行政仲裁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是独具特色的仲裁委员会的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担任;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充当;在实际工作中,劳动行政部门承担着主要的工作量这一状况主要是由政府的特殊地位决定的4)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却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予审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即使与仲裁劳动争议复习资料 江中月修订版 2007-06-22第 4 页 共 9 页裁决不一致,也不是对仲裁裁决本身的否定5)劳动争议仲裁一次裁决但不终局当事人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 15 日内不提起诉讼的,仲裁裁决发生法律效力;15 日内提起诉讼,仲裁裁决失去效力6)处理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一旦生效,当事人必须执行13、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条件P161答:(1)申诉人必须是与劳动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劳动者或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人和非法人2)申请仲裁的争议必须是劳动争议,即具有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与其职工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3)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必须是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范围的劳动争议4)申诉人必须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5)仲裁申请必须在法定的申诉时效内提出6)必须有明确的被诉人和具体的仲裁请求及事实依据14、 独立仲裁原则的基本内涵P115答:独立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依法独立对劳动争议案件行使仲裁权,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内容包括如下:(1)劳动争议仲裁权统一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行使2)劳动争议仲裁机关行使仲裁权,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3)劳动争议仲裁相对于人民法院来说也具有独立性15、 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P118答:仲裁时效法律为行使申诉权规定了时间界限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60 天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法律行使申诉权规定了时间界限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60 天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在 30 日内结束调解,即中止期间最长不得超过 30 日仲裁期限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 60 日内作出对仲裁委员会宣布原仲裁裁决书无效后,再次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在组成仲裁庭之日起的 30 日内结案16、 仲裁当事人享有的程序权力P147答:(1)当事人有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的权利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3)当事人有收集和提供证据、查阅或复制与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的权利4)当事人有辩论的权利5)当事人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17、 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与案件上诉的条件P192、P231答: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1)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是特定的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之间原则上必须存在劳动关系,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2)劳动争议诉讼的争议标的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3)劳动争议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提起上诉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争议复习资料 江中月修订版 2007-06-22第 5 页 共 9 页(1)上诉必须针对法律规定允许上诉的裁判提出。

2)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必须合格3)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间为 15 日,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期间为 10 日,上诉期间均从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文书送达之日起计算4)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18、 普遍共同诉讼的条件P206答:(1)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并用这些诉讼标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