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DOC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7.50KB
约13页
文档ID:3573262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13

1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分数除法活力组、四海、华农附小一、 教学内容简析及教学总目标1、教学内容简析本单元第二、三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及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的应用六部分2、教学总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2、正确解答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3、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求比值4、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二)能力目标1、通过画图,分析观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发散学生思维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三)情感目标通过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子目标课题一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掌握检验方法。

2、理解掌握用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23、通过画图、分析、理解、正确写出两种解法的数量关系式课题二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三种基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2、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数量关系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课题三 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分数连除应用题2、掌握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分数乘除应用题3、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发展思维课题四 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能用两种形式表示比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正确求比值课题五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它化简比2、进一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正确求比的未知项课题六 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3、能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与已学应用题解题方法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三、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3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统一分数除法应用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方程解)单位“1”的量 的对应量几几几几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算术解)的对应量 =单位“1”的量几几 几几分数乘除应用题的对比分数连除应用题分数复合应用题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方法,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2、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基本性质3、学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难点:1、根据分率句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2、根据分率句正确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3、正确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4、理解比的意义,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第一节: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和算术解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已知一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和算术解两种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及两种方法的比较与沟通教学策略:1.复习铺垫:通过找分率句中的单位“1” ,写出数量关系式以及复习题练习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2.教学例 1① 学生审题并说出题中的单位“1” ,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段图上标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② 引导学生:例题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叙述的事情相同, “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 ”这个数量54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已知条件和问题互换③ 分析数量关系A、教师提示: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根据哪个已知条件可以写出什么样的关系式?B、 学生先自己分析再指名分析:根据“水分占体重的 ”按一个54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写出以下的数量关系:儿童的体重× =水分的重量.儿童体重是所要求的,所以用方程解答。

C、 列方程解答、检验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板演整个过程D、 教师评讲后再让学生讲分析过程3.教学例 2(小组合作)①教师提示:题中是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画几条线段表示数量关系?②分小组合作: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式,用方程解答③交流,显示整个过程,教师评④思考、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引导观察上面数量关系,根据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再学生口述算式(元)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2152375⑤概括算术解的方法,学生记住: 对应的数量 对应的分率=单几几 位“1”的数量⑥ 比较与沟通方程解和算术解5第二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沟通三种简单的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2、使学生能熟练地解答三种简单的分数应用题3、培养学生先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再选择解答方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沟通三种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策略:1.教学例 3① 合作学习,先分组合作完成三道题画图、分析、写数量关系解答② 完成后展示,教师评讲第(1)题分析:求鹅是鸭的几分之几,是把鸭当作单位“1” ,用鹅的只数除以鸭的只数。

数量关系式:鹅的只数 鸭的只数=鹅是鸭几分之几解答:4 12=31答:鹅只数是鸭的第(2)题:分析:鸭的只数是单位“1” ,12 只是已知,求鹅有多少只,就是求 12 的 是多少,用31乘法计算数量关系式: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解答: 只4312答:池塘里有 4 只鹅第(3)题:分析: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是未知的,它鸭鹅12 只4 只鸭鹅12 只?只单位“1”鸭的 3鸭鹅?只4 只单位“1”鸭的 36的 正好是鹅的只数(4 只)求鸭的只数就是求单位“1”的量,可31以直接用除法算数量关系:鹅的只数 =鸭的只数3解答: 只1234答:池塘里有 12 只鸭2.比较、沟通:上面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区别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应该明确几点:① 共同点:同一件事,都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② 不同点: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③ 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确定解法:(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减单位“1”,要用除计算(也可用方程解) ,它们的数量关系式:小数 大数=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数量 对应的数量几几几几 对应的数量 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数量几几3.让学生说一说三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第三节 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2.会画线段图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3.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教学策略:教学例 4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单位“1”是谁2)师生边讨论边画线段图:①用几条线段表示题中数量关系?为什么?②先画哪个组的人数?为什么?③再画哪个组的人数?画多长?④最后画哪个组的人数?画多长?⑤问题标在哪里?7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1” ?航模组生物组 548 人?人(3)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然后进行交流可能出现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根据“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把生物组看作单位 “1”(未54知) ,生物组人数 =航模组人数又根据“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54(8 人), ”把美术组看作单位“1” ,美术组人数 =生物组人数,两个关3 31系式合并为一个关系式就是:美术组人数 =航模组人数用方程54X 人 8 人解另一种:航模组的 8 人相当于生物组的 =,即 8 =生物组人数,5454生物组人数又是美术组的 ,即生物组人数 美术组人数。

用一个3131关系式:8 =美术组人数54(4)解答:方程法:解:设美术组有 X 人 算术法:X =8 831545431X =8 = 2 3X=30 =30(人)答;美术组有 30 人(5)学生再复述分析过程8(6)强调解题时自己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就选用哪种解法教学例 51.学生读题后提问① 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是把谁看作单位“1”43② 同时又是橘子的 ,是把谁看作单位“1”5③ 谁的筐数既和苹果比较又与橘子比较2.指导画线段图①根据第一句分率句,先画哪种水果筐数?怎样画?②根据第二句分率句,又要怎样画橘子和梨的筐数?苹果梨橘子“1” 20 筐苹果 43单位“1” ?筐3、观察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一种:根据第一句分率句:苹果筐数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苹果筐数 =梨的筐数4根据第二句分率句:橘子筐数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53上面两个等量关系式合成一个:橘子的筐数 =苹果的筐数 ,可5343用方程解,学生自己解答另一种:用算术解:根据第 1 句分率句,可以求出梨的千克数 209=15(千克)43根据第二句分率句,可以求出橘子的千克数 15 =25(千克)53也可用其它方法:20 5453420小结:解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和应注意问题。

错例分析:分率和数量不对应求单位“1”如:修路队计划修一条路已修了 ,还剩 1 千米,这条路长43多少千米?列式:1 (千米)314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 单元数学目标(一) 总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理解比的意义及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2) 掌握比和除法,分数和关系,只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3) 能将比改写成分数形式,并能迅速准确地求出比的比值(4)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5) 会解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2.能力目标(1( 通过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陪养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分析比较能力2( 通过学生的陈述、概括,培养学生日常用语在表达中的完整性与准确性3.情感目标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比的认识,提高10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至用,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实验生活息息相关二)课时的目标1、 第一课时目标《比的意义》(1)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 会正确地写比,求比值3) 渗透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新法证唯物议观点2、 第二课时目标《比的基本性质》(1)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 会化简比;能区别化简化和求比值。

3) 渗透“猜想---验证--- 归纳---应用”的科学研究的方法3、 第三课时目标《比的应用》(1) 理解按比例分概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2) 培养数学意识 同类量相比概念理解 不同类量相比 比的意义 各部分名称读法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比的基本性质 最简整分数比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性质的理解与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