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资源与评价》参考答案第一节 走进神奇1.A.C.D.E B.F 2.D 3.B 4.B 5.能 6.向上弯折7.右脸8.大9.如:水为什么会向低处流?第二节 探索之路 1.B2.(1)d e (2)b d f (3) a b c d (4)d (5)b3.D4.空气5.略 6.如:跳闸是指灯线断了吗?跳闸之后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等 聚沙成塔:(1)太阳光可以分解理由是太阳光是白光,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2)人们看到物体有不同的颜色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顿 (4)爱因斯坦2.(1)提出问题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7)交流与合作3.(1)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2)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3)合作与交流、修正或放弃4.C .D5.体会一:牛顿非常谦虚,没有否认别人的成就 体会二:科学探究需要合作 体会三:要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教训,丰富自己的成果聚沙成塔: (1)在陆地上使用气浮法不但会激扬起大量尘土,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采用。
2)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利用两个同名磁极之间的磁斥力或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磁吸力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原因是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消除了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所以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车的速度综合测试答案 1.现代通讯 ; 航天 ; 材料2.C 3.A 4.C 5.科学家姓名成就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牛顿牛顿第一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焦耳焦耳定律欧姆欧姆定律 6.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7. (1)探究课题: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缺口的大小有关(2)猜想: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与缺口的大小有关(或:无关)(3)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六张相同的纸,三张有缺口,三张无缺口实验步骤:(1)将纸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有一张有缺口的和一张无缺口的(2)实验第一组:沿缺口撕那张有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用力 的大小;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撕那张无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用力的大小(3)实验第二、三组:用同样的方法撕其余两组有缺口和无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每一次用力的大小并将结果记入下表实验记录表格实验组次撕开无缺口的纸张用力大小撕开有缺口的纸张用力大小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预测实验:如果猜想正确,将会出现的现象是:撕每一组纸张时用力的大小均不同。
或“撕每一组纸张时用力的大小均相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基础过关1. 人(船);山(岸)2. 火车或乘客自己3.太阳;地球4.运动的;静止的5.B 6.B 7.C 8.A 9.D 10. 足球运动员相对于球场上的跑道或坐椅等是运动的,但由于摄像机始终让运动员在镜头中,所以运动员与电视机是相对静止的,所以人始终在电视机屏幕上 11.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惧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能力提升12.是静止的;是运动的1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14.静止的;运动的15.小明;柳树 16.C 17.C 18.A 19.A 20.C 21.C 22.D 23.以飞机为参照物,小明不动,但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就在高速运动,当飞机降落时,小明和飞机相对于地面虽然在高速运动,但速度在逐渐减小,最后会安全降落到地面24.云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础过关1.(1)150;9000 (2)0.166;16.6 (3)50;5×10-8 2.(1)mm(2)km(3)cm(4)μm(5)dm(6)dm2 3. 3;4.4 4.2.7;2.70 5. 8.78cm;0.24 6. 1cm;383;3.8dm 7.A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D 能力提升15.min;s;10s;h ;min; s ;2.01s 16. 4.2 ×109m 17.D 18.B 19.D 20.C 21.C 22.C 23.B 24. 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排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数。
设待测铜丝的直径d′,圈数n′,直径为d = 0.5mm的铜丝的圈数为n 则d′=(n/ n′)d=0.5 n/ n′毫米 第三节 快与慢基础过关1.1.2;2.88×10-2;1.2;30 2.1.27 3.85.5 4. (1)都是直线运动(2)速度大小不变 速度大小变化 5.9:8;8:9 6. 600min 7.A 8.C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 1.8km 16.15m能力提升17. 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路程相等,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18.本路段最大限速为80kg/h;45 19.30 20.6 21.5022. 信息二:骑自行车15S运动了200m(或跑步者25S运动了200m)信息三:骑自行车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23.D 24.C 25.B 26.C; 27.20cm以上 28. 64s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基础过关1.85 3 2.1.5 m/s; 3.1.2 m/s; 4.C; 5.A ;6.D ;7.C ; 8.(1)略(2)6.25m (3)<能力提升9.15;10;12;10.匀速直线;20;11.58;12.C;13.A;14.C;15.C;16.B;17.C;18.C;19.(2)猜想与假设(4)刻度尺 20.B;纸片下落在空中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21. .(1) 7.8m/s (2)559.5m/s (3)第一、第二、第四个20m 建议: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练. 22. 2.64m/min;偏小 第二章 A卷答案1.米;刻度尺;2.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个人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1米;3.运动的;静止的;4.mm;dm5.3;3;6. 静止 向北行驶 向南行驶,但速度比列车慢;7.dm;cm;8.200;720;9. 40m/s;10.12.5;0.125;11.1dm;12. 丙;在相同路程 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13.大;匀速直线;14.D;15.D;16.B;17.D;18.D;19.A;20.C;21.A22. (1)以同一起点跑完相同路程,用时最少的跑得快。
2)以同一起点,同一时间开始运动,路程远的跑得快23. (1)用没有弹性的细线与一盘蚊香的每一圈的中央重合,再拉直细线,测出线一盘蚊香的长度L①先测出长度为(一小段)L1的蚊香燃烧的时间t1;②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2)t=(L/L1)t124.6min;60m/s25. 0.03m/s;0.02m/s;0.024m/s26. h=5t2;22627. (1)由7点到7点30分这段时间内的速度为v1= = =0.3km/min由7点30分到8点10分这段时间内的速度为v2= = =0.25km/min因为v1≠v2,所以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2)v3= = ≈0.29km/min(3)v4= = ≈0.38km/min 第二章 B卷答案1. (1)cm (2)km (3)min (4)m;2. 9:4;3. 1.81;4. 南;西北;5. 100km/h;300;6.78;21.7;7. 西;5;8. 0.982m;9. 60 1.67 105;10.C;11.D;12.D;13.B;14.A;15.D;16.C;17.B;18.B;19.D;20.B21. 辅助器材;软细线. 方法:将软细线摆放在地图上,使软线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完全重合,上做出对应的南京,北京的标记,放直软线量出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地图的比例尺计算铁路的实际长度.22. (1)匀速;6 (2)1.2 (3)小于23. 实验步骤:①将若干铅笔芯并列紧排在水平桌面上 ②用刻度尺测这列铅笔芯的总长度L ③数出这列铅笔芯的根数n 表达式:d=L/n24. (1)v=s/t (2)小 (3)4 1 0.03 (4)大25. (1)平均速度 (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自行车比跑步更轻松,比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 (3)提示:分别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求出平均速度 (4)①3.3m/s;4.9m/s;②160 m;③42 s;④200~240 m26.(1)59min(2)36;103第三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3.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固体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快(或:且比气体的传声效果好)5.固体;液体.固体;固体 6.17 7.D 8.D 9.D 10.C 11.D 12.A13.雷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闪电以光速传播,雷声以声速传播,光速比声速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14.因为太空仓内有空气,空气可以传声,而太空仓外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15.大;桌子;小;空气;介质16. (1)无动作只发声,如果鱼儿被吓跑了,说明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鱼儿如果鱼儿没被吓跑了,是他的动作吓跑了鱼儿;或者(2)无声音只有动作,如果鱼儿被吓跑了,是他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如果鱼儿没被吓跑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鱼儿17.①太空中没有能传播声音的物质,驾驶员听不到声音②如果能听到声音,也应是先看见爆炸的火光后听到声音18.防止说话的声音分散,可增大响度19.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很好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松软材料来把室内一些杂音吸收掉,减少杂音对正常音的干扰,提高录音质量20.D 21.C 22.B 23.C 24.C25.当教室内空无一物时,声音很容易经由墙壁一再反射至我们的耳中。
但教室内有很多的桌椅时,声音受到桌椅的阻碍与吸收,就不容易一再反射了26、(1)金属线比棉线更能传播声音 (2)“捏住”,振动的传播被阻止了 (3)“松弛”,振动不能上传播了27、发声体在振动;把微小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空气可以传声28、170029、声音在铸铁里传播时间t1= 声音在空气里传播时间t2= 所以t1- t2= - 由此得:v1= 由于v2=340m/s s=910m t2-t1=2.5s 所以 v1= =3.91×103m/s 30、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