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音乐节奏动律简论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14KB
约2页
文档ID:467891926
音乐节奏动律简论_第1页
1/2

音乐节奏动律简论(一)一、音乐形成过程中的动律概念 顾名思义,音乐形成之中本身的运动规律称为“动律”(亦称“律动”)事物原理告诉我们,音 乐组织成分分别为音高、音色、音强和音长然而,就音乐形成过程包含的动律而言,实质 上应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中以音高成分为要的动律关系称“旋法”,而以节拍关系为要的动律 意义才是通指的“节奏动律”虽然,二者之间的律动关系相辅相成并辉映成章;但是,音乐 原则上的动律概念,主指还是针对在音乐中起主体作用的节奏因素因此,对节奏动律的研 究,实质上就是对节奏形成本身成分的研究综上可见:音乐中的动律性质,显然是音乐形成过程内在不可缺乏的关系条件它如大自然 一年四季的规律一样牢固,亦如生命本身的脉搏规范频率一样支撑着时间源但是,这样一 个不被重视的大前提,往往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认识,尤其对部分创作的人而言相反,只 有天才素质的作曲家才能宏观地把握其合理尺寸,并充分展示以围绕节奏动律合理性作条件 的各种分支变化之音乐思想二、节奏动律与音乐形成的关系实质 假如说音乐的灵魂是旋律、旋律的灵魂是节奏,那么,节奏的灵魂就是动律 事实上,在任何真正的音乐中,节奏动律的现实意义往往不止附注在旋律的灵魂上。

音乐要 发展,节奏势态包含其中,它也是同等于音高势态形成“旋法”的同等条件当拍子、节拍形 成相对节奏势态时,动律性便随其显现所以,音乐中节奏动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也就和 人类正常感知灵敏度几乎同呼吸和共命运了尽管有些音乐理论方面对此关注,但绝大多数关及节奏的内容一般只阐述至解释其概念上, 没有对形成节奏的动律继之说明,这就使人们对节奏动律的本身规律难以了解和重视,并不 断出现作品败露及表达方式等尴尬的错误更常致其音乐深层的意义因素受到了瓦解 不难知道,在缺乏动律性原则的所谓音乐中,对于如何形成真实意义的节奏和由其节奏因素 形成的旋律,都是值得异议的换言之:没有合理的节奏观念也就不会有合理的旋律思想; 欠缺合理的旋律思想,更不会有真实的音乐性为之,无论面对任何音乐或实际创作,应该 在宏观的感知上树立对节奏动律意义的认识,并学会在具体分析和运用中作出合理的选择 当然,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任何无视节奏动律作支撑的节奏形态形成的所谓音乐,都是背 离音乐原理和要求实质的而且一旦背离了这一实质,其音乐品质即会随之丧失崇高的艺术 价值三、关于节奏动律性错误的说明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节奏动律性错误的情况时有所见。

被熟知的歌曲作品中有、教科书中也 存在,而通俗音乐中更是不计其数自然,凡此破而不立的东西,在客观上均已抹杀了原理、 混淆了思想,甚至颠倒了是非,应值所有音乐家共同重视不过,依据音乐原理动律性存在的前提,便可一目了然地发现相关错误例如:由正常4/ 4 节拍所形成的节奏原理动律为强、弱、次强、弱,以 6 /8 节拍形成的为强、弱、弱、次 强、弱、弱,用3/4 及3/8 节拍形成的为强、弱、弱,而2/4 节拍形成的为强、弱等 然而,这些实质强度一旦改变,即须依托于强、弱倒置的“切分”节奏得以完成也正因为“切 分”和“非切分”二者在差异上均有明显的原理依据,所以(尽管牛、马有别)二者倒置依然可行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音乐理论中是否还有第三种(非马非驴、既强又弱)随意无序的定义概念 呢,以下随证数例:①4 / 4节拍中的xxx 丨、②3 / 4节拍中的xx-—丨、③6 / 8节拍 中的xxxxx. x丨、④2/4节拍中的:xxxxx丨,等等,这些欠缺动律规则形成的错误节拍, 以及用此形态完成的类似节奏,在理论的解释上自然难圆其说以上例证究其原因,主要还在对节奏形成过程中动律因素认识的误差,继而导致逃离节奏势 态下原理要求的实质和约束。

凡属此类,即便将之视为“切分”理解,依然还存违理之嫌理 由是:此种“切分”的意义,在正常节奏势态下显得毫无意义因此,意将归属于吻合节奏动 律的原则,以上四例需分别纠正为:①4/4节拍中的xxx | x――、②3/4节拍中的xx/x-、 ③6/8节拍中的xxxx/xxx、④2/4节拍中的x/xxx,或①实质上已构成3/4节拍动律、 ②构成2/4节拍动律、③构成3/8节拍动律、④构成1/4节拍动律调整后的意义在 于: 1.动弱拍而不动强拍的动律原则;2,情感所需节奏因素的变化,应找其相适宜的特定 位置;3.非强拍的节奏因素变动是音乐思想及人类情感转折和转弯最适宜的通道所以, 在创作上能将此思想贯穿于旋律之中,其音乐情感的自然性和合理性就会得到较彻底的释放 换言之,当我们看清了节奏动律这一无形态势的实质约束时,旋律思想的明确性、总体音乐 的合理性成分才可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可见,纠正错误的音乐思想或提高规范的表达方式是音乐创作中重要的环节也只有懂得严 格遵循无形规律的约束,才能从中真正发现互不相同的现实表达技法;更只有发现互不相同 的规范表达规律,方可产生符合原则的最新合理创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