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贵州某高速公路通车路段滑坡分析与治理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74KB
约4页
文档ID:508921554
贵州某高速公路通车路段滑坡分析与治理_第1页
1/4

贵州某高速公路通车路段滑坡分析与治理摘要:贵州某高速公路通车一年后,YK76+145〜YK76+195主线半填半挖路段路 面出现裂缝,短期内出现路侧防撞墙变形,路堤所在山体下方稻田、乡村道路、 河道出现平行裂缝,路堤沉降和位移剧烈,属于典型的牵引式滑坡,为了确保安 全,彻底根治滑坡病害,作为一个路基滑坡病害处理的典型案例,对类似工程的 处理有所借鉴意义关键词:公路;滑坡;分析;治理滑坡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因滑坡的产生 条件、影响因素、破坏机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主要地质 和工程问题之一边坡如果失稳,就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轻则增加投资、 延长工期,重则导致建筑物倒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滑坡仍然是危害人 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该高速公路位于贵州罗甸县,低山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 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mm,最大年降雨量1623.4mm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 件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覆盖层松散孔隙水、基岩裂缝水,场区地下水靠大气 降水补给,大气降水部分渗入风化裂缝、节理裂缝中场区属低山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区内最高海拔531.0m,最低地海拔449.0m, 相对最大高差82.0m左右。

桥轴线最高海拔492.6m,最低海拔452.0m,相对最 大高差40.6m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Qel+dl):褐黄色、 黄褐色,可塑状,厚0.0〜4.5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边阳组(T2b)薄〜中厚 层状泥质粉砂岩,场区岩体划分为全风化、强、中风化三层1.2滑坡病害描述2016年6月12日凌晨暴雨,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凌晨1: 00-8: 00), 上午发现YK76+145〜YK76+195右幅路面出现裂缝、错台;路基防撞护栏线性无 变化,填方边坡到坡脚无明显变形,原地面无隆起,骨架护坡砌体没有损坏迹象 主线交通管制,裂缝封闭,做好地表排水2016年6月17日裂缝变化较大,位移、沉降加剧,路面错台严重主线右 侧乡村道路裂缝、稻田裂缝,有牵引式滑动迹象2016年6月21日,沉降、位移加剧,乡村道路裂缝、河道堤岸裂缝、稻田 裂缝扩大2滑坡成因及机理分析2.1诱发因素(雨水):近期场区普降暴雨,由于雨水的渗入,使得填方体及 基底覆盖层处于饱水状态由于填方体饱水后自重增加,加大了下滑力,覆盖层 粉质粘土饱水后,物理力学参数降低,所提供的抗滑力有所下降为滑坡的产生 提供诱发因素。

2.2该段落处于超高路段,左幅路面排水通过右幅路基埋设的PVC管排到右 幅路基外侧,推测PVC管已经断裂,大量地表水从中央分隔带和裂缝处渗入右幅 路基,且在路基外侧下边坡坡脚的农田发现大量积水,有泉眼出现,并有水系沿 陡坎渗出,初步判断路基下卧层为浅层滑动面,雨水灌入到路基里面,造成滑动 面失稳2.3主导因素(村道开挖):填方边坡坡脚以下红线外当地村委在2016年4月开始施工一条乡村道路桥台,桥台开挖,造成该填方坡脚以下处于临空的状态, 使得村道向临空面发生蠕滑从而牵引高速公路填方边坡,造成该段填方发生拉裂 结合目前边坡变形破坏情况,下行公路无法正常通行,考虑边坡长期稳定性,需 要对原设计的方案进行调整见图1)图1现场施工图3、滑坡处理方案3.1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及参数选择通过核查地勘及稳定性计算资料,并结合勘察实际情况及边坡长期稳定等要 求,对抗滑桩段落、平面位置、桩型、桩长、配筋等参数进行细化设计,确保路 基边坡长期稳定及安全YK76+145-YK76+195右侧滑坡综合治理旋挖钻孔灌注桩 约13根3.2滑坡处置方案(路基坡脚抗滑桩支档+中央分隔带植钢管桩加固方案)YK76+45〜YK76+195 段填方路基坡脚设置抗滑桩,中央分隔带下错拉裂区域加植两排钢管桩,滑坡剪 出口区域反压措施,保证上行道路正常通行。

3.2.1在填方坡脚的位置设置抗滑桩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 (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采用直径为2米的旋挖桩进行成 孔,成孔后按1.2*1.6的矩形抗滑桩进行配筋抗滑桩施工工艺及要点如下:(1) 施工准备① 清除场内的杂物,平整场地,用挖掘机、装载机清理出施工便道开挖前 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② 在桩孔开挖前需做好边坡的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而影响孔壁稳固③ 测量放线依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的坐标,并确定每个桩孔与相邻控制 点的位置关系经复核无误后在场区内实地放出,同时以桩中心为交点,在纵向 和横向方向埋设好护桩,桩位的放样均采用全站仪坐标法,定位误差控制在 ±5mm开孔前,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基准点,每节施工前都要进 行测量,用吊大线锤的方法对中心进行控制,保证十字线对中,保证桩位正确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① 开挖桩孔土方采用2米直径的旋转转进行成孔,孔口做好护筒防止地表水倒流到孔内桩 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边吊运土时,再 打开安全盖板孔口范围严禁堆土,挖出的土必须做到随挖随运,保证孔口的安 全,同时减小孔口的压力。

② 验孔成孔以后及时对桩身直径、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 度进行全面测定③ 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由于桩孔采用旋挖钻成孔,为了施工安全和钢筋笼的质量,钢筋笼的制作采 用整体加工制作和100T大型吊车安装就位(见图2)④ 灌注混凝土砼在集中拌和站拌制,搅拌运输车运送砼到施工现场,采用大型泵车及人工 振捣完成砼浇筑(见图3)抗滑桩必须进行跳槽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施工 中应做好柱状图的原始记录,必要时通知相关人员对现场开挖情况进行确认,确保抗滑桩桩长足够图2抗滑桩下钢筋笼 图3抗滑桩砼浇筑3.2.2对填方表层破坏的松散体进行挖除,然后用碎石重新回填采用挖掘机清除表层土,并配合铲运机,用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并堆放有 序,对不适宜的填料要彻底清理,不留隐患,清理后进行整平处理、原基碾压, 填前压实度大于90% (见图4)为了增加路基整体强度和防水作用,在原基底 碾压密实并检验合格,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和一层防水土工布碎石回填严格 按规范要求分层填筑(见图5)图4表层破坏的松散挖除 图5碎石重新回填(1)3.2.3在左幅开裂位置设置两排钢管桩,钢管桩的间距为1米钢管桩 处理范围为10米。

钢管桩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见图6、图7)图6钢管桩工作平台和安全设施 图7钢管桩穿钢管施工3.2.4排水措施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同水有密切关系,地基浸水降低承载力,水是形成路基病 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基底地表径流,施工过程中也要提出疏 导、堵截、隔离等降低地下水位或引导到路基范围之外的工程措施对于地面水、 路基施工前首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盲沟截断和疏干路基施工范围内的地面 水路堤填筑过程中控制横坡度在4%左右,及时排除地面雨水填方到一定高 度时要做临时排水的急流槽,集中排除路面雨水,防止冲刷路堤边坡施工期间 的临时排水要与运营阶段的永久排水相结合,与路基同步施工,同时边坡防护工 程要及时跟进其要点为路基要稳定,排水应先行,消除水浸害,质量有保证 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地表水排水措施的目的是把滑坡区以上山坡来水截排不使 其流入滑坡区,把滑坡区的降水及地下水出露部分通过人工沟槽尽快排出滑坡区3..2.5各项测试在以上各个工序完成后,为了尽可能的保障工程最后的质量,还需要进行一 系列的测试,通过数据来分析是否达到了工程的要求,主要包括压实度测试和路 基沉降稳定性观测,具体内容如下:(1)压实度测试。

灌砂法是在测试压实度 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与核子密度仪检测相结合填筑路 堤的填料在施工之前均需先取样,再进行相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确认填料的最 佳含水量及最人干密度一般路基填料的含水度保持在2%左右,属于最佳范围 如果含水量较低,则需要进行喷水湿润,反之如果含水量过高,则需要进行晾晒 并翻动透气,来加速水分降低在压实过程中,每一层都要压实,并且尽可能的 对每一层的压实度都进行测量以达到要求的标准,期间如果不合格还可以反复碾 压以达到要求;(2)路基沉降稳定性观测道路施工中,路基的沉降是一个非 常关键的指标,沉降过大将会使道路出现裂缝从而影响道路的使用,所以必须予 以检测,检测时先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确认基线方位和基点标高在路基两边路 堤的坡度外约3m左右等沉降区稳定区,设置数量在3个以上钢筋混凝土桩构 成的观测点为了保障观测点的质量,其钢筋混凝土桩的尺寸需要达到设计要求, 每个观测点的距离保持在200m左右工作人员进行观测的位置,位置需要根据 基线的方向机标高进行确认,在路基的填筑过程中需要随时对于观测点进行观测, 一旦发现观测点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幅度过大时,应立即停止施 工,进行相关处理,直至路基沉降稳定后重新开始。

4结束语事故发生后,贵阳营运管理中心立即与高速交警、路政进行交通管制工作; 加强该路段巡查工作承包人立即对路面裂缝进行临时封闭,避免雨水通过裂缝 渗入路基;对路面低洼的防撞护栏进行开孔,及时有效的排出区域内路面积水 设计单位进一步核查该路段排水系统(如排水沟纵横坡、排水沟构造等),路基、 路面、平面病害范围及程度,防撞墙破损范围及程度,工程地质等情况,加大区 域地质调绘工作,并结合地勘资料,完成施工图设计通过工程的及时治理,工 程险情得以排除,及时有效的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参考文献:[1] 徐建,刘三军.基于Zigbee技术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设计[J].湖北民族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2] 路红卫.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 刊).2015(11)[3] 田浩,梁文文.山体滑坡的危害分析与防治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 (11)[1] 侯华梁.高填方路基软基处理方法[J].河北交通科技.2010.(03): 11-12.[2] 李世卫延小军.高填方路基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1.(10) : 05-07.[3] 樊艳娣李绍宏.公路工程中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2.(05): 32-33.⑷袁文英.如何解决高填方路基下沉问题[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11) : 26-2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