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的导游词十篇大佛寺的导游词十篇 大佛寺的导游词 篇1 潼南大佛寺景区简介 省级风景名胜区潼南大佛寺景区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郊,是潼南——大足——合川“石刻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佛寺依山面江,风景佳绝寺周里许之地,荟萃有我国第一大室内摩岩饰金大佛“八丈金仙”、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大像阁”、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我国最大的摩岩书法石刻“顶天佛字”、中外文物专家誉为石刻瑰宝的“千佛岩”和奇妙的天然回音岩“海潮音”,传说神奇的“黄罗帐”、“翠屏秋月”、“仙女洞”及“百仙岩”、“鉴亭”、“读书台”、“合掌峰”、“滴水岩”、“瑞莲池”、“鹰蛙石”、“关刀石”、“云岩飞霞”十八胜景 大佛寺旧名“南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赐额“定明院”遗存有始于隋,盛于唐,继于宋,续于元,承于明清,晚迄民国,年代一直延续未断,时间长达1400多年之久的儒、释、道三教造像125龛928尊于岩壁和殿宇木柱、门枋、栿壁之上,还遗留下身居显赫地位之官吏所撰写之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为记趣揽胜而书刻的题咏87通,造像记31则,字体各异之楹联22副,记录历代水文、重大灾害之题刻7则。
其摩岩造像的年代,最早为隋“开皇十一年”,即公元591年,距今已有1420年的历史,比大足石刻早200余年其摩岩造像之历史为重庆市最早者,亦属我国早期宗教造像地区之一 尤其是大佛殿内摩岩凿造的弥勒大佛,身高18.43米佛首凿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北宋靖康丙午(1126年)续凿佛身,南宋绍兴壬申(1152年)为大佛装金,粧成“佛如金山,处于琉璃阁中,金碧争光,晃耀天际”,誉称“八丈金仙”整个大佛像的开凿,共用时330年之久,是我国儒释道三教融合、通力协作的典范,也是我国大佛造像家族中耗时最多的大佛造像金大佛虽然历经330余年始成,但风格统一,比例匀称,线条圆润,手法娴熟,面目慈祥,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栩栩如生,被众多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 大佛寺景区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底蕴厚重,自然风光旖旎,古迹名胜众多,是我国难得的历史文化瑰宝1956年,公布大佛寺摩岩造像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大佛寺景区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20__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于20__年启动建设,目前核心区已基本建成规划面积379公顷,将充分利用大佛寺景区丰富的佛家、道家、儒家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挖掘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整合宗教旅游文化,营建“神圣、形胜、意盛”儒、释、道共融互生的文化氛围,科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古南禅寺历史风貌,逐步修复十八胜景,完善和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滨江水域,通过景区、景点的衔接和串联,建成集商务会议、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互动娱乐、餐饮食宿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景区。
大佛寺的导游词 篇2 彬县大佛寺位于咸阳市彬县城西11公里处,从城西,沿着蜿蜒而宽敞的西(安)兰(州)公路约行五六公里,经过“水帘洞”(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遥望公路南侧,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楼阁,倚山崖而耸立,周围摩崖小洞如蜂窝,崖下树木郁茂,风光绮丽,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原名庆寿寺,其建筑始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庆贺其母亲六十大寿,派尉迟敬德监修的,故取名“庆寿寺”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楼内的大佛是唐代雕刻外,其他石佛大多数均为北朝时期的作品 大佛寺石窟依山而凿,寺有亭楼3层,高50多米,其楼门洞上有“明镜台”3字登台眺望,南可见大佛像,北有宽阔的径水逶迤向东流去走进石窟,窟壁嵌满了造像,仔细一数共有70龛,造像1001尊释迦牟尼端坐正中,二菩萨倚靠两边抬头仰望这尊高达24米、肩宽13米、手指长达2米的陕西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倚岩盘膝端坐在六角莲花座上上体穿窟中心而上,披衣袒胸,腰下系结佩带,面部丰圆,鼻端口正,两耳下垂,弯眉细眼,眼目稍向下凝视,胸脯微凸,端庄慈祥,对每个进来的游客都微笑相迎大佛头部的周围,有浮雕坐佛7尊,边缘围绕19个飞天,是十分富有装饰性的精美雕刻。
大佛两侧的胁侍菩萨,高约5米,俗称“丈八佛”,头戴玉冠,衣着华丽的璎珞,下着羊肠大裙,姿态自然可亲另外窟壁上还有很多佛龛,雕刻着大大小小的佛及菩萨约400多个大佛身躯之大,俗谓“一指之大儿为腰”,参观者只能在窟底仰视,或者登楼层层眺望摩崖大龛式的大佛造像流行于盛唐,大佛寺亦因摩崖大佛而得名考试大我国现存的唐代摩崖大佛应首推四川乐山大佛,其次有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甘肃敦煌千佛洞的大佛等在这些大佛中,彬县大佛寺的大佛建造年代是比较早的,它开凿的成功经验对以后依山凿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彬县群众有个顺口溜:“邵州有个大佛寺,把天顶得咯吱吱并流传“丈八佛见大佛”的故事考试大相传;大佛的名声远扬,传到了甘肃径川县丈八佛的耳朵里,他很不服气,要与彬县大佛比试比试丈八佛一见大佛,果然名不虚传,自己矮了多半截,只好甘拜下风大佛请他参观了各处洞窟,还让他品尝当地的名产邵州梨、晋枣丈八佛决心做大佛的侍从以后便在石窟西边的“应福寺”坐禅,为了表示对佛的尊敬,丈八佛一直站着,直到如今沿着西侧狭窄的石阶梯,抬级而上,便来到“应福寺”,果见“丈八佛”依然侍立在那里经过一个小门,走出去不远,又由另一寺门进去,便来到俗称“罗汉洞”的窟群。
这里共有4个面北排列着的小石窟,各窟的形状、深度和高度都不一致,除西起第3窟内,在壁上雕刻有浮雕佛经故事60余幅,并留有唐宋以来游人的铭刻,其余3个窟内,各有立体雕佛像及菩萨像数尊,造型生动,雕工精致再由罗汉洞窟群,绕过大佛寺楼二层的“明镜台”前空场走100余米,再转一个弯,又来到另一窟群,即“千佛洞”千佛洞由东西向排列的3个石窟组成,外表俨然如同一座一明两暗的旧式厅堂,正中稍小,平面为方形,东西两套间进深较大,故平面均呈长方形窟内除少数雕刻成为立体的佛像和菩萨外,其他都是壁间浮雕造像,约300多幅,还雕刻有人物画像,造型真实,栩栩如生 大佛寺塑像和石雕反映了我国初唐时期精湛的艺术和造型风格,这些是古代能工巧匠艺术的结晶,其中大佛尤为突出大佛寺还保存了自唐宋以来历代游人留下的题刻177幅,碑碣6通诗文优雅,书法中草、隶、篆皆有,游人观摩,无不赞叹 大佛寺的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潼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潼南县大佛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潼南县1.5公里的定明山山脚,是潼南县市级风景名胜区--定明山运河风景名胜区中著名的游览胜地寺创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
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寺内古壁上存有历代名人题咏,其中飞霞、天开图画等,颇有艺术价值景区内的摩岩饰金大佛高达27米,是全国最大的饰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大佛寺现在尚存大佛殿、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座木质结构古建筑,多系清末遗物其中大佛殿堪称壮观,殿高33米,依山傍水,高阁飞檐,结构独特因大佛殿中有一尊释迦尼坐像一尊,周身贴金,金光灿灿像高27米,结跏趺坐,头系螺髻,袒胸,套双领外衣,左手置于膝间,右手平胸,施无畏印,形态庄严肃穆,双目炯炯传神,气势尤为雄伟故称之为大佛寺大佛寺保存着从隋唐至今的儒家、佛家、道家造像104龛,700余尊,并有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的题记、诗咏、碑碣、造像等83则;镏金楹联镌刻20则;水文题刻5则;景区内不仅金仙伟岸,而且怪石成趣、侠雨兴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其中最著名的景观有:玉皇殿、观音殿、大佛殿、石磴琴声、鉴亭、顶天佛字、关羽像、救苦天尊、翠屏秋月、海潮音 据碑记所载,潼南大佛始凿于唐朝末年,先凿佛首,北宋靖康丙午年(1126年)开雕佛身,至南宋绍兴辛末(1151年)全像竣工,前后历时二百多年,是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为"蜀中四大佛"之一。
寺院区内存有大小造像七百余躯,宋至清朝题刻碑碣83则,是重庆境内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大佛寺侧的崖壁上,集中了七个年号的洪水题记题刻始刻于明,续有大明正德十四年、乾隆四十六年、同治十二年、光绪十五年、民国三十四年、1981年历次大洪水标记线和题记此崖壁集多个年份不同的洪水题刻于一处,可以比较历次洪水在此境内的高程,对探索古代洪水的演变规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大佛寺传承法系为临济宗,传法兴寺祖师有释德修、释蒲智、释界远法师等另外,道士王了知、居士邓利成亦为著名兴寺大德大佛寺历史上曾重建三次,前两次(1151年、1278年)分别由邓利成、冯辑、清晖所建;最后一次是民国十一年重建寺内有八丈金仙为镇寺之宝;乾隆临驾大佛寺时黄罗帐为重要文物;另有僧舍利塔一座,塔主是悟法禅师 大佛寺的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 佛是一座山,山乃一尊佛,佛瑞坐于千朵莲花之中,千朵莲花护拥着千山大佛,大佛寺因千山弥勒大佛显应降临此地才得以胜名远扬,千山弥勒大佛以大佛寺而成弥勒道场您来到大佛寺,这里的宗教文化氛围将会把您深深的吸引,弥勒文化、弥勒艺术,弥勒造像,弥勒千佛殿,您会被这分身千百亿的末来佛所护佑,深深的感觉到您并不十份熟悉的佛教故事和那种种让普通人难以体会的出家人宗教生活的神秘。
更被那种人间净土般的环境而难以忘怀 群山翠影,殿宇楼阁,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塔廊相卫,梵钟乐鸣,一声声佛号,一阵阵微风,这里是自然与人文文化的高度统一,弥勒千佛殿,叠檐重重,阁内的千尊弥勒正是依照佛经中所记载“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却不识可谓是千佛一佛,一佛千佛,尊尊法相金身,彩分九色溶汇了古印度,北齐、北魏古法雕塑技巧,将弥勒的法身,报身,化身之法相一一展现给世人,在庄严中体会出弥勒的慈容之心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弥勒慈氏文化的宝库 龙华法堂,坐落在大佛广场之中,是弥勒传在华林园龙华树悟道成佛向仙人讲道传法,三次渡化近三百亿的弘法宝地 弥勒是楚文译音,又可译作“弥帝隶”、“梅低梨”等,弥勒是姓,亦可意译为“慈氏”世称“慈氏菩萨”藏语称“强巴佛”蒙语称为“麦达勒” 弥勒的名字,梵文读“阿逸多”意思是“无能胜”属于古印度天竺国人,当年释迦佛亲自为弥勒授记:“我从右肋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弥勒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后,开三番法会,度尽上、中、下三根众生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次说法九十二亿人得罗汉果。
龙华树又是龙宫的宝树、叶放千华故而弥勒道场弘法之所,非龙华而难命其名 广场南端,一座宝塔直指云天,这就是释迦如来舍利法堂及舍利宝塔所在地 大佛寺的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秋,今天我们来到位于新昌县城西南的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始建于公元345-350年,已有1600多年历史了 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寺外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胜景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约300米处还有一小刹名“千佛院”,院内有佛千尊,每尊长约7寸,宽近5寸,排列整齐,个个神采飞逸,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无穷智慧与高度的艺术水平 大佛宝像坐落在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