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考试网() 提供大量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考公务员,就上 91 考试网! ! ! 保障住房问题保障住房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背景: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对于最低收入家 庭,政府提供租赁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而对于中高收入家庭 可通过市场购买、租赁商品住房 党中央、 国务院历来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 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 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 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 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 我国“保障性住房”问题的现状: 经济适用住房在建设和管理中问题不断:开发计划不落实,土地供应难以保证;供 应对象模糊,审核不严;有些城市供应规模偏小,造成供不应求现象;建设标准偏大,初期 开发建设的房屋面积过大; 开发商利润难于控制, 某些商品房为规避土地出让金而违规转为 经济适用住房等有的城市中,经济适用房被开发商变相高价出售,造成经济适用房不“经 济” ,国家给中低收入购房者的提供的福利被开发商占为己有,牟取暴利 廉租房实物和货币来源不畅;租房的资格、租金标准难以确定;保障方式不完善、 监督体系不严格以及地区间进展不平衡等。
我国“保障性住房”问题的原因: 问题的关键在于与住房市场化进程相比,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在一些城市成为“花瓶”和“点缀” ,覆盖面与现实需要相比还有相当 大的差距: 一、城市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缺乏应有的态度和决心一些官员认为,拿出一 定的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 意味着地方政府不能再通过经营土地获取巨额土地收益, 还有的 地方官员认为,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解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对于提升自己的政 绩显然有点 “慢” , 不如单纯追求 GDP 的增长速度那么突出,不能给自己“成绩单”上加分 在这样的思路主导下,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公共财政支出严重缺位一方面,政府部门从土 地出让中获得大量收益,另一方面,却不愿意为建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保障体系出钱 二、公共财政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不足从国外经验看,不少国家在公共财政支出 中都有社会保障住房一项, 而在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 只有廉租房明确要以公共财政资金为 主, 其他涉及到住房保障的支出并未纳入财政预算中 国外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一般采用立 法、 财政、 金融和税收等多种手段和措施给予支持 与之比较, 我国住房保障手段比较单一, 金融、财政和税收上的系统配套支持政策严重不足。
三、经济适用房的准入标准过于简单由于供应对象的宽泛,经济适用房制度很难 保证那些最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优先权; 在个人信用体系和住房档案不健全 的情况下,资格审核容易流于形式,出现了骗购、转让获利等现象,使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公 平性受到质疑 我国“保障性住房”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制定住房政策时,应明确区分“保障性住房”与“房地产市场” 在一些 发达国家,即便居民平均收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保障性住房仍然占有相当比重,比如:英 国发展公共住房有 100 年左右的历史,虽然经历过“公房私有化”阶段,到目前为止,仍然 有 20%的居民住房通过住房保障制度来解决我国发展住房应遵循“保障+市场”的模式 保障性住房由政府提供和管理; 而商品房市场由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 政府通过制定政 策来进行宏观调控 91 考试网() 提供大量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考公务员,就上 91 考试网! ! ! 二、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应发挥主体地位自 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 国保障性住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作为管理主体的缺位 根据国外经验, 公共住房的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政府作为主体设立专业管理机构来负责。
一方面, 政府应将保障性住房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 这是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保障 国外的公共 住房政策对政府投入都有明确规定, 并有法律保证, 政府也有固定的财政预算安排以及专项 基金等配套政策 但目前我国除了对廉租房及住房补贴有少量投入外, 其他涉及住房保障的 支出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另一方面,政府应切实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 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土地有效供应,发挥好税收和信贷政策调节作用, 加大住房需求调节力度,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三、在制定和完善中低收入家庭标准体系,了解保障性住房需求的同时,加强监督 管理公共住房的保障对象是中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是什么,这是制定住 房保障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 确定这个群体的数量有多大, 是制定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和供 应计划的基础现阶段,我国的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比例、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相 对而言,中低收入者所占比例要大得多确定收入划分标准,需要统计部门在统计调研的基 础上,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在确定合理的收入划分标准之后,还要结合政府保障目标 和计划、居民的居住条件、家庭构成等因素,最终确定保障对象的数量,这是一项复杂的基 础性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工作,严格防止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避免出 现经济适用房面积过大,出售给不符合条件的个人等现象再现 四、严格控制保障性住房面积标准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居住面积 应以“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为原则,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设计应强调功能优先,居住面积 应受到严格控制 五、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在不影响公积金制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中低 收入职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让他们在这一制度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