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课件审核工作细则

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17KB
约28页
文档ID:614447848
大学课件审核工作细则_第1页
1/28

大学课件审核工作细则一、总则为规范大学课件审核工作,确保课件内容的质量、科学性和适宜性,提升教学效果,特制定本细则课件审核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高效的原则,由教务部门牵头,相关学科专家参与,共同完成二、审核范围(一)所有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课程课件,包括但不限于:1. 新建课程的课件2. 更新内容的现有课程课件3. 教师自行开发的特色课程课件(二)课件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 教学内容: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合理3. 知识体系:知识点的呈现是否符合认知规律、体系结构是否清晰4. 教学资源: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5. 文字表达:语言规范、表达准确、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三、审核流程(一)课件提交1. 教师完成课件制作后,填写《课件审核申请表》,注明课程名称、课件名称、适用学期等信息2. 将课件及相关材料提交至教务部门指定的审核邮箱或平台二)初步审核1. 教务部门对提交的课件进行格式、完整性等初步审核2. 符合基本要求的课件进入专家审核环节,不符合要求的课件退回教师修改三)专家审核1. 教务部门根据课程性质,邀请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审核小组。

2. 专家小组对课件内容进行审核,重点关注科学性、教学设计等方面3. 专家小组提交《课件审核意见表》,包括审核结论、修改建议等四)修改完善1. 教师根据专家审核意见,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2. 修改后的课件再次提交教务部门进行复审五)审核结果1. 教务部门根据复审意见,确定课件审核结果2. 审核通过的课件纳入学校课程资源库,供教学使用3. 审核未通过的课件,教师需根据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直至通过四、审核标准(一)教学内容1. 科学性:内容符合学科发展前沿,数据准确,无知识性错误2. 准确性:概念清晰,定义准确,无歧义3. 逻辑性:内容组织合理,逻辑严密,符合认知规律4. 完整性:知识点覆盖全面,无遗漏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合理,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三)知识体系1. 知识点的呈现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 体系结构清晰,各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明确四)教学资源1. 图片、图表等资源清晰、美观,与教学内容相符2. 视频、音频等资源质量良好,无噪音、干扰等问题。

五)文字表达1. 语言规范,符合学术表达习惯2. 表达准确,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五、审核责任(一)教师责任1. 负责课件内容的制作和初稿审核2. 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3. 确保课件内容符合教学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教务部门责任1. 负责课件审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2. 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参与审核工作3. 确保审核流程规范、高效三)专家责任1. 负责课件内容的审核和评价2. 提出客观、公正的审核意见3. 对审核工作负责六、附则(一)本细则由教务部门负责解释二)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总则为规范大学课件审核工作,确保课件内容的质量、科学性和适宜性,提升教学效果,特制定本细则课件审核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高效的原则,由教务部门牵头,相关学科专家参与,共同完成二、审核范围(一)所有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课程课件,包括但不限于:1. 新建课程的课件:指学校新开设的课程,其课件需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审核,确保符合教学基本要求2. 更新内容的现有课程课件:指已有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新内容或进行重大修改的,需重新提交审核3. 教师自行开发的特色课程课件: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色,自主开发的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课件,需重点审核其特色和适用性。

二)课件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 教学内容: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1.1 科学性:课件内容必须符合学科发展前沿,数据准确,无知识性错误例如,涉及物理学的课件,其中涉及的物理常数、公式必须准确无误;涉及生物学的课件,其中涉及的生物分类、进化等内容必须符合当前科学认知1.2 准确性:概念清晰,定义准确,无歧义例如,术语使用必须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漏字、多字等问题;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进行明确的区分和解释1.3 逻辑性:内容组织合理,逻辑严密,符合认知规律例如,知识点的呈现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晰,避免出现跳跃性较大的内容1.4 完整性:知识点覆盖全面,无遗漏例如,对于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课件内容应该涵盖其主要的知识点,避免出现重要的知识点缺失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合理2.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有时限(SMART原则);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2.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合理,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例如,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导入、讲授、练习、总结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应该衔接自然,过渡流畅3. 知识体系:知识点的呈现是否符合认知规律、体系结构是否清晰3.1 知识点的呈现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对于复杂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分解、类比等方法进行讲解;知识点的呈现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2 体系结构清晰,各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明确例如,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知识图谱等方式展示知识体系;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4. 教学资源: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4.1 图片、图表等资源清晰、美观,与教学内容相符例如,图片、图表应该清晰、美观,与教学内容相符;避免使用模糊、像素低的图片;图表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4.2 视频、音频等资源质量良好,无噪音、干扰等问题例如,视频、音频应该清晰、流畅,无噪音、干扰等问题;视频、音频的内容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符5. 文字表达:语言规范、表达准确、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5.1 语言规范,符合学术表达习惯例如,术语使用必须规范,避免出现口语化、网络化的语言;句子结构应该完整,符合学术规范。

5.2 表达准确,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例如,文字表达应该准确、简洁、明了;避免出现错别字、漏字、多字、语法错误等问题三、审核流程(一)课件提交1. 教师完成课件制作后,填写《课件审核申请表》,注明课程名称、课件名称、适用学期、课程代码、授课教师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例如,《课件审核申请表》可以包括以下字段:课程名称、课件名称、适用学期、课程代码、授课教师姓名、联系方式、课件简介、教学目标等2. 将课件及相关材料提交至教务部门指定的审核邮箱或平台例如,教务部门可以提供专门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提交课件及相关材料;也可以提供专门的审核邮箱,教师可以通过邮件发送课件及相关材料二)初步审核1. 教务部门对提交的课件进行格式、完整性等初步审核例如,检查课件格式是否符合学校要求(如PPT、PDF等);检查课件是否完整,是否缺少必要的页面或内容2. 符合基本要求的课件进入专家审核环节,不符合要求的课件退回教师修改例如,对于格式不符合要求或内容不完整的课件,教务部门会退回教师进行修改,并说明修改意见三)专家审核1. 教务部门根据课程性质,邀请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审核小组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务部门会邀请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组成审核小组;对于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务部门会邀请文学专业的教师组成审核小组。

2. 专家小组对课件内容进行审核,重点关注科学性、教学设计等方面例如,专家小组会根据本细则中规定的审核内容,对课件进行详细的审核;重点关注课件内容的科学性、教学设计等方面3. 专家小组提交《课件审核意见表》,包括审核结论、修改建议等例如,《课件审核意见表》可以包括以下字段:审核结论(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修改建议、专家姓名、专家职称、审核日期等四)修改完善1. 教师根据专家审核意见,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例如,教师需要认真阅读专家的修改意见,并根据修改意见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2. 修改后的课件再次提交教务部门进行复审例如,教师可以将修改后的课件通过邮件或平台提交给教务部门五)审核结果1. 教务部门根据复审意见,确定课件审核结果例如,教务部门会根据复审意见,确定课件是否通过审核2. 审核通过的课件纳入学校课程资源库,供教学使用例如,审核通过的课件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和教师参考3. 审核未通过的课件,教师需根据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直至通过例如,对于审核未通过的课件,教师需要根据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并重新提交审核四、审核标准(一)教学内容1. 科学性:内容符合学科发展前沿,数据准确,无知识性错误。

1.1 内容符合学科发展前沿:课件内容应该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课件内容应该包括最新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技术趋势等1.2 数据准确:课件中引用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例如,对于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课件中引用的经济数据必须来自权威机构,并且是最新的数据1.3 无知识性错误:课件内容中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例如,对于历史学的课程,课件中不能出现历史事实的错误2. 准确性:概念清晰,定义准确,无歧义2.1 概念清晰:课件中使用的概念必须清晰明确,例如,对于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课件中使用的管理学概念必须清晰明确,便于学生理解2.2 定义准确:课件中使用的定义必须准确无误,例如,对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课件中使用的医学定义必须准确无误2.3 无歧义:课件中的表述应该清晰明确,无歧义,例如,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避免出现多种解释的情况3. 逻辑性:内容组织合理,逻辑严密,符合认知规律3.1 内容组织合理:课件内容的组织应该合理,例如,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2 逻辑严密:课件中的推理和论证应该严密,例如,避免出现逻辑漏洞,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3.3 符合认知规律:课件内容的呈现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4. 完整性:知识点覆盖全面,无遗漏4.1 知识点覆盖全面:课件内容应该涵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例如,对于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课件内容应该包括其主要的概念、原理、方法等4.2 无遗漏:课件内容中不能出现重要的知识点遗漏,例如,对于一门课程的考核要求,课件内容应该有所体现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1.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有时限(SMART原则)例如,教学目标应该明确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1.2 符合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例如,对于研究型课程,教学目标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于应用型课程,教学目标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1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